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莆田有那么一个天人,不爱远方,只爱诗词和历史。他就是夹漈草堂的主人郑樵。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说起这个人肯定要提到莆田24景之一,夹漈草堂,因为他就是在这完成他的《通志》。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为了能把自己平生研究的学问传给后人,郑樵在回归山林之日起,就把书房搬迁到远离人烟的夹漈山主峰侧的高山虚谷中,并在夹漈草堂开始著述一部史学巨著《通志》。《通志》是郑樵毕生心血的结晶,他说是"五十载总为一书"。在史事的考订改编,二十略的创作等方面,都有他的独到的见识,也有所创新,其方法是值得重视的,他先从各个专门的学问入手,通过对史料的考订和实践的调查,把所有的史料"会通"起来,所以,章学诚称赞《通志》,是郑氏"别识心裁"的创作。就在夹漈草堂,郑樵完成《通志》的编纂。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郑氏在编纂《通志》这部500多万字的巨著时,其方法是值得重视的,他先从各个专门的学问入手,通过对史料的考订和实践的调查,把所有的史料"会通"起来,所谓"会通",是指把各种史料加以综合整理,也就是尽可能全面地汇总各种史料,按照年代先后予以整理、编排,探其源流,理出各种事物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就是在这有点偏僻,有点简陋的夹漈草堂,郑樵潜行修学。此处,自是安静无比,是修学的好地方,空旷,静谧,像一个室外桃源。不得不提的是“出米石”。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在夹漈草堂西侧200米处的“出米石。民间传说,郑樵刻苦著书的精神感动了神仙,吕洞宾下凡在石上挖两个洞,一洞出米,一洞出盐,两洞出的盐米仅供师徒两人食用。就靠着吕洞宾扶贫的米盐,师徒度过一日又一日。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调皮书童把洞挖大,结果洞中飞出两只白鸟,从此就不再有盐米流出。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支撑郑樵著书,当然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坚韧不拔的意志。

此处,静的出奇,此景,让人震撼不已。

e n 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