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心目中的明朝五大名將,你覺得呢?

大家好,我是歷史的天空history,一個歷史愛好者,淺讀過《二十四史》,追過多年曆史小說。喜歡的請關注或點贊,謝謝。

明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很多對其是又愛又恨。愛其剛烈,恨其不堪。

明朝開國時期是名將雲集,徐達、常遇春、付友德、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等等。但隨著後期名將凋零和文官集團的崛起,武將備受打壓,整個明朝中期都沒出什麼名將。

一直到嘉靖年間,隨著倭寇侵襲和北方邊患,又崛起了一批名將,戚繼光、李成梁、李如松、俞大猷。

伴隨著明朝的滅亡,出現名將太少,李定國算一個,鄭成功只能勉強算個。

我心目中的五大名將,只是一家之言。

這是我心目中的明朝五大名將,你覺得呢?

戚繼光

第一位,戚繼光。

戚繼光絕對是歷史上被低估嚴重後果的名將,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名字。最主要的原先還是他不是生在亂世,沒有成為開國名將,生在明朝中葉,始終被文官壓制,無法實現能力的最大化。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這是我心目中的明朝五大名將,你覺得呢?

鴛鴦針

如果只是這樣,那麼戚繼光也只能說一個普通的名將。他最大的貢獻是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他的兵書不同於以前的兵書,早期《孫子兵法》《衛公兵法》等更多的是講究戰略戰術,偏重於虛,而戚繼光更重於實,介紹了選兵,練兵,戰陣,兵器等。

別說明朝前五,我認為戚繼光在整個中國名將排行中也能排前五。

這是我心目中的明朝五大名將,你覺得呢?

徐達

第二位,徐達。

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為左相國。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開國名將中,就數徐達戰功最大,地位最高。

這是我心目中的明朝五大名將,你覺得呢?

常遇春

第三位,常遇春。

明朝開國頭號猛將,每戰必先鋒,龍灣大破陳友諒,鄱陽湖決戰居功至偉;後隨徐達攻佔泰州、廬州,又征服江西、湖北和湖南。獨自率軍攻取湖州、杭州等地掃平蘇州外圍。作為副將率軍北伐,於塔兒灣與元軍相遇後,單騎殺向元軍,20餘蒙古騎出來迎戰,攢㮶刺之卻無一中,常遇春強行突至元軍陣前,一矢殪其前鋒,連呼“韃子來,韃子來”馳入元軍,刀鋒過處所向披靡,仿若天神,麾下壯士從之,勇猛衝殺,在洛水之北擊潰元軍斬獲元軍五萬俘獲無數。隨徐達攻佔大都後又率軍徑取元上都開平逼走元順帝,火燒上都。他是朱元璋手下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位,他從不接受投降,從內地打到大漠未遇敗績,他所向披靡無所畏懼,被世人稱之為“天下奇男子”

但常遇春更多的作為猛將出現,而不是運籌於帷幄之間的智將。

這是我心目中的明朝五大名將,你覺得呢?

藍玉

第四位,藍玉

藍玉是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藍玉的戰績是很強的,但由於後來由於居功自傲,被朱元璋所殺。

這是我心目中的明朝五大名將,你覺得呢?

李定國

第五位,李定國

李定國作為南明雙擎之一,其戰績是遠遠強於鄭成功的。

李定國是張獻忠義子,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公元1652年(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初,李定國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出兵八萬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陽)、靖州(今湖南邵陽),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李定國七月初佔領桂林,隨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清廷聞訊大驚,增派十萬大軍馳援。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尼堪被陣斬,全軍覆沒。李定國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使南明的抗清鬥爭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史稱“兩厥名王”。

李定國的戰績很強,可以無力迴天,最終也沒能挽救明朝江山。

有不同意見或者疑問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