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3種做法,成功培養「黏人寶寶」!看看你入坑了嗎?

帶孩子在小區玩,發現同樣大小的孩子,表現卻完全不一樣。有的寶寶兩歲多,自己什麼都可以說,幾乎完全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外面玩主要是拉尿)。而有的寶寶卻黏黏糊糊,即便玩遊戲,也緊緊地拉著媽媽。

​是孩子的問題嗎?明顯不是的!其實,是爸媽平時的3種做法,讓孩子不自覺地就變成“粘人寶寶”!

爸媽的3種做法,成功培養“黏人寶寶”!看看你入坑了嗎?

1、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

寶寶成長過程中,最缺乏的不是營養需求,而是心理安全感。吃什麼都可以補充營養,只是營養多與少,均衡與否的問題。但如果爸媽總是把寶寶當成一個沒有自主意識的小孩子,那樣會逐漸喪失掉孩子對你的信任。

記得孩子剛會走,有一次在床上看見我回來,激動地站起來就朝我衝過來。邊跑邊把胳膊張開,到床邊的時候,根本沒有停頓,直接撲到我懷裡。而當時我離床還有兩三步遠的距離,我趕緊往前搶了兩步,把寶寶緊緊摟在懷裡。這就是最真實的信任!​

爸媽的3種做法,成功培養“黏人寶寶”!看看你入坑了嗎?

2、對於孩子的錯誤和問題,爸媽總喜歡冷處理。

有的爸媽,當孩子做了錯事,或者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們並不是耐心的溝通,而是把孩子晾一邊,自己去收拾“戰場”。之後,讓孩子自己去反省哪裡做錯了。孩子哪裡能明白自己到底怎麼就讓爸媽不開心了,他們只會覺得爸媽不喜歡自己了,所以會更黏人!

爸媽的3種做法,成功培養“黏人寶寶”!看看你入坑了嗎?

3、一言不合就發火,孩子永遠是自己的下級!

性格比較強勢的爸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習慣於下命令。這個可以孩子做,那個不允許做。孩子就像是自己的下級員工一樣,永遠只能活在爸媽的發號施令中。一旦離開爸媽,這樣的孩子都不知道該怎麼說話做事了。

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身邊,一味的過度保護,並不是真愛。學會放手,學會尊重孩子,學會溝通。這樣,孩子的能力才會有足夠的成長和展示的空間。

如果現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有這3種情況,那就及時調整,過一個月以後,你會發現,孩子變得不一樣了呢!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