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三員大將,如不降清,可能會改寫歷史

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了范蠡的這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隨後,在越王勾踐擊敗吳國往後,范蠡帶著西施,就逃離了越國,日後泛船江湖,經商慈善,超逸自若。

歷朝歷代中,都可能多可能少的存在這類事情,如何對待功臣,也是皇帝的一大心病。有人說,清朝建國沒有斬殺功臣,對待功臣頗為寬厚。

筆者以為,起碼明朝這三員大將我真不敬重,因為他們原先是霸主,坐擁數十萬精兵,主動降服敬重清軍往後,卻立即受到軟禁圈養,用完後就被殺,你說冤不冤?接下來,就和大家倆聊這三人!

明朝末年三員大將,如不降清,可能會改寫歷史

第一個,鄭芝龍

鄭芝龍是鄭成功的父親,海里的霸主,曾經擊敗海上霸主荷蘭人,部屬艨艟無數。

可以說,鄭芝龍掌握著其時亞洲最強大的水兵,加之手上的陸軍,鄭芝龍節制了幾十萬軍隊。

1646年清軍進福建,在洪承疇等人誘惑下,清軍賜與閩粵總督地位,鄭芝龍就判定的降服敬重了。隨後,唐王朱聿鍵在汀州被俘,此人頗為剛烈,絕食而亡,享年44歲。

其餘,鄭芝龍老婆翁夫人,受到清軍侮辱後自殺。可是,鄭芝龍降服敬重,清軍在架空他的權利,就食言了,將他關了起來,並囚禁在京城。而後,清軍不斷讓鄭芝龍誘降鄭成功。

1655年,清軍將鄭芝龍關押在監獄。1661年11月24日,鄭芝龍被殺,在北京的100多家人也被處死。

第二個,劉澤清

劉澤清是江北四鎮之一,手握重兵。關於此人在明末,有二件事值上一提。

(1)崇禎作古前一天,冊封了最後一個貴族,等於他,為東平伯。

(2)史可法曾經苦苦央求他出兵,資助戍守揚州,被拒。

明朝對他說堪稱恩至義盡,他卻將部屬十萬精兵交給了清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降清後,就被剝奪軍權,多爾袞給了他一個戔戔三等子爵、兩個侍女的賞賜,一隊清兵駐守在他的宅子。

與明朝給的比較,清朝給的很噁心。1649年,清廷賞給劉澤清的侍女密告說:“劉澤清與賊通謀,八月十五日,賊從外,劉澤清應於內。賊曾經寫信來,勿露我名。”隨後,劉澤清就被判造反,而被凌遲處死。因為證據太慘白,所以劉澤清造反的裁決頗為輕率。

明朝末年三員大將,如不降清,可能會改寫歷史

第三個,孫可望

孫可望是張獻忠的義子,以及李定國同樣,才智橫溢,善於內政,又掌握數十萬精兵。但此人野心很大,想“挾皇帝而令諸侯”。

最後,導致南明內亂,將抗清大好場所時勢境地毀於一旦。假如其時抗清權勢緊密連繫,那麼清朝可能就不存在了。

1658年,孫可望降清,出賣西南軍情,使李定國以及西南抗清武裝最終敗北。為此,清廷封他為義王。

可是,當孫可望得知失散的弟弟在上海,想讓清軍用公家的驛站將弟弟送到北京團聚,本不算什麼事兒,卻受到御史囂張彈劾。

這件事如同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圍困在孫可望的心頭。假如暗地裡沒有人批示御史這麼做,誰信?隨後,孫可望受到種種清廷的刁難。1660年,永曆逃去緬甸,清廷年大已經定,所以就在假裝狩獵之時,將孫可望射殺。

可笑的是,其時明軍還有不少人降服敬重清軍,認不清真相,最終導致損人不利己。

話說回來,好像歷史上明朝皇帝沒有一個是軟骨頭,全都是鐵骨錚錚的鬚眉!這也是明朝被稱為“剛明”的原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主要是對明王朝永樂帝遷都北京和崇禎帝死煤山的歷史事件的形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