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請不要太過緊張孩子在幼兒園裡磕磕碰碰!其實老師更心疼

孩子天性好動,度過分離焦慮期的孩子,會在開學後半個月至一個月期間將自己的本性爆發出來。他們會被幼兒園裡的新鮮事物所吸引,他們會和其他小朋友們跑跑跳跳,他們會拉著同班小朋友打鬧,玩得不亦樂乎。可接踵而來的,就是在所難免的磕磕碰碰,腿上青一塊紫一塊······

家長請不要太過緊張孩子在幼兒園裡磕磕碰碰!其實老師更心疼



@幼兒園老師

不同的孩子對身上的傷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孩子年齡小,疼痛神經不是特別發達,轉移注意力也快,所以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受傷了;有的孩子絆倒後會使勁的大哭,也許並不疼,但是孩子認為自己摔倒了就是受委屈了;也有的孩子會主動跑過去給老師報告。但是隻要不是孩子之間的生氣打鬧,這種小傷過不了一會兒孩子們就會忘記。


@孩子家長

請不要過度解讀孩子的磕磕碰碰

其實大部分家長比較通情達理,理解幼兒園老師的辛苦,認為這些小磕小碰是在所難免。但也有一些家長喜歡在孩子受傷後來幼兒園大吵大鬧,這種做法受傷的不僅是幼兒園和老師,還有我們親愛的孩子。

把孩子在幼兒園磕磕碰碰的後果放大化,對孩子極其不利!

1、孩子本身對磕碰、疼痛這些事情是有一定忍耐度的。小磕小碰時,大多數孩子經過短暫的哭泣後就繼續開心地玩耍了,可如果家長反應過度、情緒激動或者大聲斥責他人,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件特別可怕的事情。為了防止這種"可怕"的事情發生,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膽小,不敢冒險,不敢和小夥伴玩遊戲,這對孩子性格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2、過分責備老師,讓老師不敢再帶孩子外出活動,使得孩子躁動的內心得不到釋放,更影響教育質量。

3、學齡前的孩子,精力非常旺盛,需要不停地活動和探索,才能促進身體和心理的發育。由於孩子肢體控制還不十分熟練,難免會出現磕碰,如果一點磕碰都不允許發生,那就只能犧牲孩子的活動空間和探索機會,這對孩子成長絕對是弊大於利的。

4、這些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寶貴經歷,孩子也會在這些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有害的行為,迅速的成長起來。


真相

孩子受傷,最難過的是老師!

每天早上入園,當老師從家長手上接過孩子時,就已經把他當成自己的寶貝,傾注了全部的愛。孩子在幼兒園裡發生磕碰,最心疼的就是老師,他們恨不得受傷的是自己。接下來,我們聽聽幾位老師的心聲:

家長請不要太過緊張孩子在幼兒園裡磕磕碰碰!其實老師更心疼



@老師 @家長

遇到磕碰我們應該怎麼做?

老師:

1、立即帶孩子去幼兒園醫務室處理傷口;

2、事後和家長交代清楚,講明原委;

3、儘量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家長:

1、得知事情後請不要緊張,自亂陣腳;

2、即使心中有怨懟,請不要當著孩子面訓斥老師;

3、保持一個寬容之心,理解老師的工作(不僅贏得老師的感激,也會教會孩子對他人寬容);

4、儘量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老師沒有三頭六臂,沒法做到事事完美,但老師疼愛孩子的心和家長是一樣的。希望父母們對老師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適當放開你的保護傘,讓孩子在陽光下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