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堯舜禹禪讓,卻鮮有人知他們竟是親戚!

古代的君主都很推崇堯舜禹時代,即使是謀朝篡位的,也要讓前朝皇帝走一次禪讓的形式讓位於自己,才顯得自己的位置來得名正言順。

都知道堯舜禹禪讓,卻鮮有人知他們竟是親戚!

禪讓

堯舜禪讓之所以成為美談就在於這一事件把帝王之間權力的交接呈現出了一種“民主”的感覺。但這卻是一種錯覺,堯把帝位傳給舜,與其說是“禪讓”,倒不如說是“繼承”,因為只要我們仔細瞭解堯舜之間的關係,不難發現堯舜之間的“禪讓”始終擺脫不了家族式的傳承方式,堯舜禹三人竟然是有親戚關係的。儘管他們這種傳承還不像後世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那麼明顯。

都知道堯舜禹禪讓,卻鮮有人知他們竟是親戚!

帝堯

在《史記·五帝本紀》中關於“堯”的出身是這樣記載的: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其二曰昌意……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高辛父曰蟜極……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都知道堯舜禹禪讓,卻鮮有人知他們竟是親戚!

帝舜

而《史記》中關於“舜”的出身則是這樣的: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都知道堯舜禹禪讓,卻鮮有人知他們竟是親戚!

夏禹

不僅如此,在《史記·夏本紀》中,我們也能發現舜“禪讓”的對象其出身也十分與眾不同: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如下的世系表:

都知道堯舜禹禪讓,卻鮮有人知他們竟是親戚!

堯舜禹之間的親戚關係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堯舜禹這三個帝王所謂的“禪讓”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開明,這種“禪讓”依舊是在自己家族內進行的。堯舜禹三者竟然還是親戚關係,這是萬萬想不到的。所以如果說後世的“嫡長子繼承製”是一種精華版的族權繼承製度的話,那麼這一時期的這種“禪讓”其實也可算是一種較為粗糙原始的族權繼承製,它應是後世“世襲制”的先祖了。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點就是舜的輩分竟然比禹低了好幾輩,要不就是舜這一脈都是短命鬼,要不就是禹這一脈都特長壽,禹才能硬生生等到舜傳位於他。

因此,堯舜禪讓這樣的“美事”絕不是出於“天子之位,賢者居之”的意圖。要不然的話,只要你平時多做做好事,積累一下民間聲望,混出個所謂的“賢名”,豈不是就可以遇到類似於堯舜禪讓的“美事”了。當然,這樣的願望永遠只能是願望,被人奉為古之先賢的堯舜二人尚且只是借禪讓之事行賺取聲望之實,其“禪讓”本質上依舊是族權的繼承乃至國家權力的世代相傳。

除此之外,堯舜禹禪讓究竟可不可信,這也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因為就連我們熟知的兩位大儒,孟子和荀子對此也深表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