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別再說這句話去害了孩子!

文/雨嫣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家庭教育工作者

“為什麼每天都要寫作業,太無聊了”

“這些題太難了,我不想做了”

“我就是堅持不下來”

你的孩子經常有這樣的抱怨嗎?

面對挑戰,他能夠努力並且堅持嗎?

我們經常聽到父母說,“我家孩子很聰明,但就是不努力”。說這話的父母,一方面似乎在抱怨孩子不努力,但另一方面也在為孩子的聰明而有小小的驕傲。但其實,沒有努力,再高的智商也是白搭。

美國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研究了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他們無一例外都在一個品質上比其他人更強——“恆毅力”,甚至比智商和情商都更能預測成功。

所以觀察班裡的學霸,不一定比我們孩子更聰明,也不一定比我們家更有錢和資源,但這些學霸無一例外都更懂得堅持和麵對困難。

更重要的是,即使你的孩子目前在班裡成績一般,但如果懂得堅持,大概率會在更長遠的人生之路取得成功。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別再說這句話去害了孩子!

恆毅力是如此重要,那我們怎麼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呢?給大家分享10個方法。

1、 選擇一個興趣長期堅持

能夠長期堅持一種興趣項目的孩子,他們的課業成績也會更好。這是安琪拉教授的研究結果。

興趣對於幼兒園和小學生尤其重要。不要幻想讓你未滿10歲的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堅持一件自己完全不喜歡的事情,而沒有興趣的堅持,也會變成一種痛苦的逼迫和壓抑。

但是從興趣出發,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觀察孩子的興趣,並鼓勵他至少對一種興趣長期堅持。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別再說這句話去害了孩子!

我們需要提前跟孩子約定,你想選擇哪個項目?比如鋼琴、足球、書法,如果孩子喜歡生物、天文,也可以堅持進行縱深的學習與探索。無論哪一項,我們告訴孩子:一旦選擇了,即使你不喜歡,也要至少堅持1年。1年之後,如果你想換,可以換。有些孩子,可能一個項目就堅持了很多年。有些孩子,可能會在換了四五次之後,找到真正感興趣的項目長期堅持下來。在孩子高中後,這個約定從堅持一年,變為堅持至少兩年。

這個過程中培養的恆毅力也能幫助孩子在學業或者其他方面更有韌勁兒。這也是為什麼諸如哈佛耶魯牛津劍橋這樣的頂級名校,更願意要有體育特長和興趣特長的孩子。

2、 別陷入喪失成就感的惡性循環

很多成績差的孩子,是陷入了喪失成就感的惡性循環。

孩子因為成績差,所以沒有成就感,沒有成就感,所以不願意學習,所以成績更差。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的孩子,本身是感覺很無力的,他不相信自己能成功。

我們常常只看到了孩子不願意去努力的表象,而沒有看到他的無力感和不自信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別再說這句話去害了孩子!

所以我們不要盯著孩子還缺什麼,而是去關注孩子微小的進步,讓他體會到成就感,為自己的努力和進步感到欣喜,要知道,比起外在獎勵,做對一道題,提高一分成績,本身就是最好的激勵。

我們還可以從孩子其他擅長的領域出發,作為突破口,帶動孩子整體的自信心。

這也是為什麼建議大家找到孩子在藝術、體育、副科學習上的興趣,並堅持發展成特長。

3、 有針對性的練習

沒有效果,誰也不願意堅持。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成天埋頭苦學,但是成績沒有提高,就會讓堅持變得很難。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別再說這句話去害了孩子!

比如,孩子英語作文寫得不好,他就寫很多篇,但其實,寫一百篇作文也不一定能提高寫作水平。孩子需要的是有針對性的練習,而不是重複練習。他需要知道,好的作文為什麼寫得好。自己每寫一篇,都去跟範文做比較,哪裡還不夠,下一次寫的時候怎麼注意,寫完了再跟範文比較,自己有沒有提高。這樣有針對性的練習,才能幫助孩子進步。所以,不要題海戰術,而是針對自己的知識弱點,去有目的地做題。

4、不要在感覺糟糕時停下

每一個低谷後面,很可能是轉機。

我從6歲時開始練習舞蹈,堅持了5年,然後放棄了。放棄的原因,是因為害怕倒立。但這一直是我的一個遺憾。希望那時爸媽能更鼓勵我堅持。孩子很容易在一個低谷期放棄,比如恐懼,比如輸了比賽沒有信心,比如被指責訓斥。我們一方面,需要支持孩子,接納他們糟糕的情緒,另一方面,也需要耐心地鼓勵他們,給他們力量,去度過難關。如果每次都在失敗之時放棄,也會讓孩子容易逃避困境。

5、當孩子失敗時,鼓勵而非指責

父母在孩子失敗時的態度,是孩子是否堅持的關鍵。

因為我們如何看待孩子的失敗,決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失敗,決定了他們對於戰勝失敗的信心。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別再說這句話去害了孩子!

比如,我們在孩子考低分時,是指責孩子,“你怎麼考的!這些題都做過這麼多遍了。”,還是說:“我知道這個成績你也很難過。我們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更好。”

當孩子想要放棄時,我們不是隻會說:你怎麼這麼沒毅力。而是引導孩子思考,怎麼能找到新的解決辦法。

6、別讓孩子覺得是為了我們堅持

我們管得太多,孩子就學不會自我管理。

經常有家長一邊盯著孩子學習,一邊問我,為什麼孩子沒有動力?當我們為孩子的學習負責,去給他制定計劃,監督他執行,幫他檢查作業,孩子的內在動力就被抹殺了。他沒有動力,當然不願意堅持。所以,早一點放手,把孩子的學習領地還給他,讓他學習自我管理。而我們,做好他的能量加油站,在必要的時候給與支持和幫助就好。

7、營造堅持的環境和氛圍

有人陪你堅持,比一個人更容易。

如果在難事挑戰中,爸爸媽媽也有自己堅持的事情,效果會更好,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而且會形成整個家庭堅持的文化和氛圍,就是孩子最好的支持的力量。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別再說這句話去害了孩子!

如果父母實在做不到,給孩子尋找一個固定的組織,比如足球隊,芭蕾舞班。有一個嚴厲同時也有愛的導師,對於孩子都是莫大的精神支持!

8、孩子青春期,引導意義感和責任感

孩子需要理想去自我激勵。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開始思考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我們更需要引導孩子去思考他們的理想和做事情的意義,去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別再說這句話去害了孩子!

這一代的孩子普遍不愁吃穿,跟他們說成績好能有好工作和好生活,根本不是他們的痛點。而研究表明,如果能引導孩子體會到,他學習的東西能幫助到更多的人,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孩子會更願意放棄看手機玩遊戲這樣的娛樂,而去學習、看書、和練習。

堅持做一件事,總要有一個理由,無外乎是興趣、成就感、意義感這三點中的一點。所以抓住一點,引導孩子去發現,去體會,去為此而堅持,孩子終將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