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的背後,隱藏著未來出行什麼規劃?

近日,大眾汽車集團宣佈與滴滴出行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將合作成立一家合資公司,該公司用來管理滴滴出行旗下部分車隊。在這間新合資公司當中,大眾將是滴滴合作的唯一股東,大眾持股40%,雙方未來將組建一支十萬兩車隊,雖然雙方聲稱該合資公司採購的車輛並不一定全部都是來自大眾,但顯然,大眾集團此次與滴滴合作的首要目的是解決大眾在華每年10萬新能源車銷量問題。

大眾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的背後,隱藏著未來出行什麼規劃?

被雙積分制裁的大眾集團

據工信部公佈的2016年、2017年,大眾集團在國內兩個合資公司的雙積分情況,兩公司的燃油消耗表現良好,均達標了大額的燃油消耗正積分。不過雙積分這把刀又來了,從2019年起,大眾在華的這兩間合資公司將面臨高額的新能源積分考核。

以工信部公佈2017年大眾在華的兩間合資企業燃油車產量為基數,按照3.5%為年增長率,測算出這兩間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所要達到的新能源積分需求,那麼這兩間公司合計要分別達到41.77萬元和51.88萬元。

大眾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的背後,隱藏著未來出行什麼規劃?

根據最新的新能源車型積分標準,就算事按照單車最高的6分來計算,大眾在華的這兩間合資公司需要在2019年產出69624輛新能源車型,在2020年產出86473輛新能源車型產量。

大眾滴滴合作就為了反制裁雙積分?

2017年4月24日,大眾加入滴滴發起的洪流聯盟僅一週,聲稱共同建設面向未來的交通和出行服務生態。通過滴滴出行公佈餓信息顯示,參與本次滴滴發出的“洪流聯盟”的企業多數為整車製造企業,如北汽集團、長安汽車、大眾汽車集團等,另外少部分是博世、寧德時代這樣的零部件供應商,以及四維圖新等服務提供商。

滴滴成立洪流聯盟之後,大眾汽車集團是與滴滴出行的合作是目前的第一個項目。

大眾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的背後,隱藏著未來出行什麼規劃?

其實大眾此次與滴滴合作也是存在著對未來佈局的危機感,隨著日後出行服務在一線城市日益普及完善,城市內私家車增長速度開始放緩,這讓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深感危機,使得他們開始重新調整策略、調整業務佈局,得重新尋找未來新的收入來源。

大眾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的背後,隱藏著未來出行什麼規劃?

畢竟在日後隨著技術進步,汽車製造商一直擔心會淪落為像富士康這類的代工廠,就專門幫人家代生產車型,可自身技術卻沒啥長進。如同富士康那樣就算每年會為蘋果在內的多家手機公司生產數千萬臺手機,但富士康得到的只有很少的代工費。

大眾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的背後,隱藏著未來出行什麼規劃?

大眾集團一位高管對外表示:“在未來新的出行生態中,我們需要了解我們的客戶是誰,他們的消費需求是什麼,同時我們的戰略應該怎麼轉變?”

大眾此次與滴滴合作也是看上了,滴滴出行每天運營的車型收集了大量消費者的行為、習慣數據,這項合作正和大眾心水,可以接觸到滴滴出行這些海量數據的機會。

大眾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的背後,隱藏著未來出行什麼規劃?

據瞭解,大眾與滴滴合作此項協議會在5月初簽署,大眾將為滴滴管理一支具有1萬輛的車隊,其中車輛有2/3來自大眾汽車集團。此外,大眾也將與滴滴共同購買一些新車,以填充車隊的規模。值得一提的是,雙方合作大眾將為滴滴出行研發適合他的專屬汽車,一旦合作開始實施,大眾汽車集團將增加一條新的創收渠道。

壓力巨大的大眾

大眾集團現狀在新技術、新出行領域並不理想,已經落後其競爭對手戴姆勒集團、寶馬集團。

2017年3月28日,戴姆勒集團與寶馬集團聯合宣佈,雙方將合併汽車移動出行業務,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可持續智能出行服務。查詢的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奔馳的Car2Go和寶馬的DriveNow汽車共享服務已經在全球超過31個城市運營。其中,奔馳有1.4萬輛車,近200萬用戶;寶馬則有6500輛車,用戶100萬左右。雙方合併之後,新公司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共享出行服務商之一。

大眾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的背後,隱藏著未來出行什麼規劃?

戴姆勒與寶馬的合作讓大眾不得不重視起來,並且要採取措施加快速度追趕,目前,大眾汽車籌備了150億歐元資金,用於投資自動駕駛、數字化、電動汽車、新出行領域等。筆者搜索到的資料顯示,大眾汽車集團已經投資了一家名為Mobvoi的人工智能公司,該公司中文名字為“出門問問”,是一家共享出行服務公司的首汽約車,以及一家二手車交易公司。

一方負責生產,一方負責銷售

早些日子之前,大眾就與江淮成立了合資公司,雙方將聯合開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產品。與江淮合作也可看得出來,短期目的是為了應對中國政府的新能源積分考核,畢竟大眾燃油消耗表現優秀,燃油積分未來幾年達標都不成問題,可新能源積分就令大眾就不得不另謀出路了。

大眾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的背後,隱藏著未來出行什麼規劃?

對於目前在中國幾乎沒有新能源車銷量的大眾集團來說,就算新能源車型生產出來了,可是沒有銷量,那也是絕對接受不了的事,至少從當前的市場表現來說,前景不容樂觀。一方面是充斥著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不成熟新能源市場,一方面是高昂的售價怎麼解決10萬新能源車的銷量,這些都是大眾將要面對的問題。

這不,正愁著問題怎麼解決,滴滴冒出來了。選擇與滴滴合資,就成了大眾汽車解決新能源產品銷量的問題最佳解決方案了。上汽旗下的EVCARD等案例,都證明了這條路是可行的。

大眾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的背後,隱藏著未來出行什麼規劃?

全文總結

從此次大眾與滴滴合作看來,雙方都是各取所需。對於滴滴而言,滴滴能以更加低廉的價格從大眾其他合資公司購入新能源產品,更低的購車成本,降低了網約車的經營成本,這些都是有助於提高滴滴大眾在網約車市場上的競爭力。

對於大眾而言,即使滴滴大眾前期賺不了錢,只要不虧錢,達到日後每年生產十萬輛新能源車型的指標,大眾的目的就能實現了。另外此次合作對大眾還有一點好處,一旦大眾從滴滴出行獲得了更多的消費者出行數據,這些數據有利於助其在面向未來商業和產品規劃時做出更合理的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