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逆转诗

浅谈逆转诗

朱广志

逆转诗又叫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逆挽诗,在诗的开头,作者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平淡淡,十分通俗,甚至是大失所望的感觉,可到了后面,尤其是结尾,诗句陡然升华,气势非凡,爆发出强烈的震撼力,凸显了艺术的感染力,达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

逆转诗的产生,有它特殊的土壤。可以说,它是客观形势逼迫跟诗人内心感悟相结合的宠儿。按其特点主要分为五类,即解疑式、巧补式、铺垫式、波浪式和扬抑式。

解疑式。先设疑后释疑,形成新奇的意境。比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在一次酒宴上曾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这使得主宾愕然,因为本句诗有悖常理,显得很荒唐。但是就在众人惊疑之际,金农不动声色地续出下句:“夕阳返照桃花坞。”众人听了不由齐声叫好——映着夕阳的柳絮不是带着红色的霞光么?

巧补式。随机应变,因势而补,可以绝处逢生。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一天黄昏时分,见天际飞来一只鹤。乾隆命学士冯诚修即兴赋诗。冯随口吟道:“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颈雪为衣。”乾隆听后又进一步考他:“朕要吟的是黑鹤。”冯接着诵道:“只因觅食归来晚,误落羲之洗墨池。”将吟白鹤的诗,补得天衣无缝,不留痕迹,才思之敏捷令人赞叹。

铺垫式。先作铺垫、渲染,借以蓄势,然后奇峰突起,陡出新意。相传郑板桥有一次应朋友之请,冒雨赴宴祝寿。他还写下一诗《祝献寿》:“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李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开头两句叫人迷惑不解,后两句则翻出新意,并巧应祝寿主旨,这样妙用铺垫,兼用顶真修辞格,使整首诗气势酣畅,读来玩味无穷。

波浪式。起伏多姿,意象莫测,令人叫绝。明代大学者、《永乐大典》总编辑解缙给一位老太太祝寿,吟诗以贺,劈头一句是“这个婆娘不是人”,把老太太差点气死,众宾客个个大惊失色。就在气氛紧张的时候,解缙接上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太太转怒为喜,满堂笑逐颜开。可是不等大家笑完,解缙的第三句又出:“生的儿子都是贼,”把刚缓和过来的气氛又弄紧张了。这时,解缙不紧不慢地来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奉至尊。”顿时主宾欢呼,击节叫好。

扬抑式。前面写得很文雅,富有诗意,后面忽然粗俗,造成一种幽默的效果。明代李开先《一笑散》记载了张打油的一首《咏雪》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 诗的头两句还煞有介事,一板一眼的,“六出”呀,“九霄”,“琼瑶”呀,何其典雅,富有诗意啊,三四句却突然来了180度的急转弯,由雅入“俗”,正是这种"“急转弯”,创造了一种"“打油味”,令人解颐。

作者单位:杞县县委群众信访工作部

电话:0371-22797301,137811844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