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2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5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昨晚,女兒睡著之後,看著她長長的睫毛,聽著她均勻的呼吸,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

平常,她都是聽著我的故事,一臉滿足與安逸地睡去。

可是這次她卻是眉頭緊皺,眼角還帶著淚珠。因為睡前,我衝她大吼了一頓。

八點的時候,我提醒她:“別看電視了,快把玩具收拾好,準備洗澡。”

到了八點半,她依然一動不動地看著電視,彷彿剛才完全沒有聽到我的話,甚至還拿了一根棒棒糖吃了起來。

睡前2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5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我的憤怒已經從腳底升到了胸口,抓起遙控器就把電視關掉了。

女兒“騰”地站起來,“媽媽我還沒看完呢,我看完這一集就睡覺!”

“不可以,都已經八點半了,快去把你地上的玩具都收拾好。”

女兒“哼”了一聲,竟然坐在地上擺起了積木。我再說什麼,她都裝聽不見。

這次我的怒火,從胸口直接躥到了頭頂,一把拽過女兒,就往浴室走。

還一邊嚷著:“你給我立刻去洗澡,再磨蹭我就揍你了!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孩子,你要氣死我不可嗎?”

後面的場景可想而知,就是一屋子的雞飛狗跳,哭聲、吼聲混雜著。

昨天,我沒有給她講故事,放任她自己哭著睡著了。沒想到的是,她在夢中又大哭了起來。

女兒的淚水深深刺痛了我,我覺得我根本不會做母親。想到女兒平常睡前的歡聲笑語,我的自責又加重了一分。

當我把我的困惑與自責,在閨蜜群訴說的時候,沒想到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甚至閨蜜小藍還告訴我,不要立什麼flag,到了下一次可能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了,她就經常這樣。

原來,昨天我們家的“睡前一幕”是很多家庭的寫照。

媽媽心裡有一個小算盤,計劃好了讓孩子幾點洗澡,幾點睡覺。

可是孩子的心裡沒有計劃,只有“變化”,完全看心情,或者看動畫片什麼時候演完。

這時候,很多媽媽也會像我昨天一樣,用大吼、暴力解決問題,讓孩子帶著淚水與怨氣入睡。

也許孩子第二天變得像沒事人一樣,還是會抱著你的脖子說“媽媽我愛你”,但是這樣的事情有了幾次之後,孩子的性格和心靈都會受到創傷。

睡前2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5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指南指出,孩子比成人需要更多的睡眠,而健康睡眠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穩定的“睡眠常規”。

也就是說,孩子身體、心靈都需要放鬆,轉換到睡前的最佳狀態,否則就會影響睡眠質量。

睡前是一個人內心最安靜的時候,溫暖和刺激都是加倍存在的。

而睡前的“戰爭”對孩子無疑是一種傷害,會讓孩子帶著不穩定的情緒入睡,把痛苦沉澱在內心深處。

一、 情緒會定格,影響性格形成

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出:睡覺前,孩子如果受到刺激,大腦會提高皮質醇(壓力荷爾蒙)的水平,明顯地提升個體所感受到的壓力,使人變得情緒不穩定、易怒、易激惹。

入睡後,大腦的思維還在繼續,孩子會做噩夢,甚至夢遊。

也就是說睡前的情緒,會被“刻”在孩子的內心深處,也許他第二天已經忘記,但他心靈受到的每一次暴擊,都可能會成為他性格的一部分。

二、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被打罵之後,孩子會哭會害怕,他們在怕什麼?

他們最怕的是,自己全身心無條件信賴的父母,對自己的愛卻是“有條件的”,而自己的“不乖”喪失了爸爸媽媽的愛。

加上睡前人的情緒放大,很容易讓孩子遇事消極,不自信。心中的愛不篤定,嚴重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形成。

三、破壞親子的親密感

很多孩子睡覺前,都會磨著爸爸媽媽講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或者不斷地提出別的要求,把爸爸媽媽折磨得疲憊不堪,甚至明明已經困了還想繼續玩。

這時,我們做家長的不要著急,也不要對孩子失去耐心。

他們只是享受那個時間段的親子時光,那個媽媽很溫柔,爸爸終於放下工作,只屬於自己的時光。

這個時候如果爸爸媽媽的態度是尖銳的,那真的會刺傷孩子,也破壞親子間的親密感。

睡前2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5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睡前的這段時光,除了是記憶的高峰期,更是一個人內心最寧靜,最渴望溫暖,渴望溝通的時候。

哈佛商學院的研究發現,比起華麗的大餐或偶爾一次的旅行,爸媽做的一碗麵、睡前講的一個小故事,更能觸動孩子的心,讓他們念念不忘。

如果家長能放鬆心情,順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巧妙地利用這睡前一小時,做以下幾件事,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表揚孩子的進步

睡前時光,家長更容易心平氣和傾聽,孩子更傾向於和媽媽傾訴。

媽媽可以更坦蕩地表達愛意,毫不遮掩地告訴孩子,你今天又進步了,你真的很棒。

讓孩子帶著認可和愛意入睡,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不可思議的媽媽》裡面,就向我們展示過幾個媽媽陪孩子睡前談心的溫馨。

鄭希怡誇女兒浸浸長大了,說女兒做了很多平常沒有做過的事情,比如做餅乾、洗衣服。

睡前2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5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何潔告訴兒子七寶,你這麼小就去攀巖了,你很棒,你突破了自己,你會越來越棒的。

睡前2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5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蔣麗莎也對孩子們說,我覺得這段時間你們都有成長,可以獨自乖乖等媽媽,也能跟其他阿姨們相處。

睡前2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5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孩子是很需要鼓勵的,尤其是媽媽溫柔的語言,講述他當天的成長,他會覺得很振奮,這種甜蜜的心情,會把孩子帶入甜睡時光,也是開啟第二天開心生活的鑰匙。

二、和孩子交換秘密

我們做家長的,總是會在孩子長大,到了青春期時,開始感嘆,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不願意跟父母交流了。

其實親子之間的交流習慣,應該從小就養成。

父母與孩子可以通過交換秘密的方式,到達彼此的內心,也讓孩子知道,家人是可以完全信任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女兒圓圓有一次跟媽媽說,我也有隱私。起初,媽媽還很認真的告訴她:你可小心點,你的隱私不要讓爸爸媽媽知道了。但是後來的幾天,媽媽發現圓圓心思越來越重,還談到她的“隱私”是個不愉快的經歷。媽媽擔心她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或者是被欺負了,就想到了一個方法,套取圓圓的秘密。媽媽說,我和爸爸已經交換過秘密了,你也跟我們交換吧。當爸爸媽媽把自己的小秘密跟圓圓說了之後,圓圓才很緊張地說:李文文告訴我她家有一把青鎖劍和紫隱劍,如果我告訴了別人,寶劍就會刺穿我的胃。圓圓的這個“秘密”讓媽媽哭笑不得,她跟女兒認真講述了神話故事有一定的寓意,但是都是假的,女兒也徹底釋懷。通過這件事情,媽媽明白了,孩子並非整天無憂無慮的。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心思,甚至比較痛苦悲傷,而家長要走近孩子的心,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和孩子交流心聲,交換秘密,是親子間最好的交流,也能讓我們更好地獲取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睡前的時光,就是打開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橋樑。

這個時間,親子之間像是朋友一樣,說說樂趣,說說煩惱,說說成長,沒有什麼比這個更美好了。

三、陪孩子睡前閱讀

睡前如果與電子產品為伴的話,會讓孩子大腦皮層持續興奮,精神不能放鬆,不能安然入眠。

想要讓孩子睡前內心安靜下來,我們需要關閉電子產品,陪伴孩子睡前閱讀。

睡前2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5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美國暢銷兒童書作家勞拉·努梅羅夫曾在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說:

“小時候,我的父母每天晚上都讀書給我聽,正是從那時起,我愛上了讀書。九歲的時候,讀別人寫的故事讓我感到無比興奮,我開始想要自己寫作。而今天,寫作成了我的職業。”

睡前閱讀是一種習慣,也是孩子大腦發育、思維形成的過程。閱讀不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認識世界的一個窗戶。

我們都知道睡前閱讀的重要性,但是有一個“冷知識”大家可能不熟悉。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揭露:爸爸給孩子讀睡前故事,會讓孩子受益更大,尤其是爸爸在孩子兩歲之前就開始為其閱讀。

媽媽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會傾向於陳述事實,而爸爸往往會更天馬行空一些,引起孩子的興趣,也引發孩子思考。

孩子在睡前的想象力是很強大的,在那個腦洞大開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見識多彩的世界,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睡前閱讀,記得讓爸爸也參與進來哦!

睡眠對於孩子是一個很重要的生長髮育過程,建立良好的睡眠儀式,不但能讓孩子準時入睡,還能提高睡眠質量,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快,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

每天都有那麼一小時的時光,我們把自己交給孩子,也讓孩子把心交給我們,是一種親子關係的昇華。

千萬不要讓孩子傷心地睡著,那對孩子真的是莫大的傷害。換個方式,也許能讓睡前時光,變成難得可貴的親子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