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印象最深的历史人物是谁?

瓦尔登的船夫


谈起明朝这个朝代,会让我想起很多个形象:朱元璋的狠辣无情,朱棣的纵横捭阖,朱允炆的下落不明,也有海瑞的刚正不阿,张居正的殚精竭虑,左光斗的铁骨铮铮…

然而大明王朝浩如烟海的二百七十六年历史长河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确是朱祁镇,也就是明英宗。你们可能会觉得很诧异,为什么我会说是他,因为我觉得他不仅仅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让我感觉得到的有血有肉有情感好人。


明英宗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说

一:七年听政时期

明英宗九岁即位,由于年纪太小,无法理政,国家大事全部由他的祖母-明仁宗皇后,也就是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持日常政务。

二:七年“正统”时期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去世,三杨被去职,宦官王振开始干预并把持朝政,纲纪败坏,朝政日非。正统十四年,英宗在王振怂恿下御驾亲征,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全歼,王振被愤怒的人群当场打死,英宗被俘,开始了“北狩”生涯。


三:八年“太上皇帝”时期

景泰帝和于谦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瓦剌被迫交还英宗皇帝,英宗还朝后,已经被皇位的魔力深深吸引的景泰帝已经不愿意退归蕃邸,朱祁镇被安置到了南宫软禁,当他进入南宫时抬头看到了是他憔悴的皇后钱氏,英宗被俘时,钱氏倾其所有变卖了自己所有的私房钱想要赎回朱祁镇,并终日跪地祈求英宗平安归来,因此而瞎了一只眼睛,腿也瘸了一条。接下来的软禁岁月里,钱氏一边做些针线活让宦官拿出去换着银子贴补生活,一边又安慰终日忧心忡忡的朱祁镇,这些都让朱祁镇大为感动。

四:复位后的“天顺”八年时期

夺门之变后的朱祁镇,虽然没有即位初期那样励精图治,却也任用贤臣李贤,勤政爱民,听信纳谏,最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废除明朝初年以来的残酷的殉葬制度,这里固然有他深爱并挂念着他那无子的钱皇后的缘故,然而更多的是:朱祁镇在经历了太多的生死磨难后的醒悟吧。



明朝的殉葬制度源于朱元璋,之后朱棣也继承了,就连老实巴交在位仅仅八个月的朱高炽也有八名妃子为其殉葬……这也是朱祁镇一生的亮点,我想,朱祁镇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人,一个有情有义人,一个有人性的人。


历史课课代表


戚继光。

戚继光不仅仅是抗倭名将。他还是一个典型的明朝武将。

他的军事才华是超越时代的。



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军纪严厉要了残酷的地步。比如,每一个鸳鸯阵小队11人,设队长一名,如果队长战死,则全队斩首!而残酷的军纪,正是近代军队的典型标志,使近代军队比传统军队更有战斗力,更能承受重大伤亡。



戚家军的装备始终是当时最先进的。

戚继光对武器性能的追求近乎偏执。他的军队,一定要装备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枪要用鸟铳,炮要用虎蹲炮、佛郎机。战车也是多种多样,火力强大。


如果有先进武器,他一定要想办法引进,装备。如果没有,他就自己动手发明创造。多年以后,人们才真正明白他想要的是什么。没错,戚继光其实想要坦克。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个典型的明朝武将。

他圆滑世故,左右逢源。他还克扣军饷。他圆滑是为了争取文人集团的支持,他克扣军饷,不是装到自己口袋,而是上下打点,打通关节,好争取更多的军饷。据说他和张居正关系极为密切,他给张居正送小妾,又给张居正送补品。正是在张居正的大力支持下,戚继光练出了大明九边第一镇。



戚继光可以写典雅的文言文,也能写土的掉渣的训词。文言文用来向上报告,训词是讲给当兵的听的。

戚继光是一个有超级军事才华的人,比之岳飞也不遑多让。

他又是一个务实的人,为了实现主要目标,会用一些龌龊的手段。这一点,他比岳飞聪明。所以,他的结局也幸运的多。


上将嗳福斯


我来大家说一个历史人物。

他即非帝王将相,也不是王侯权贵,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具有鲜明的明朝特色。

他是一名锦衣卫。

四百多年前,他曾经为了自己的祖国,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历尽艰辛,到敌国――日本去做谍报工作,书写了一段壮丽的传奇。

他的名字叫做史世用。

在历史上有很多小人物让我们感动。并非王侯将相,也无惊世之功,只是很平凡的一员,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的一朵小小浪花。

但平凡人也有英雄。哪怕只在这一刻,我们能读到这个名字,就是对这位平凡的英雄最好的致敬。

万历年间,史世用参加过光荣的国战――对倭战争。

来给大家讲述那段平凡人创造的传奇:

一、我本平凡度华年

万历年间,日本侵犯明朝的属国――朝鲜。朝鲜国王向大明朝廷求援。万历决定,出兵朝鲜,阻击倭寇。

为了这次战争,明朝做出的详细的战前准备工作。先期派遣间谍潜入日本境内探查军事情报。

做为锦衣卫的一员,史世用随队伍参加了这次间谍活动。

史世用,籍贯陪都南京武进县。

万历二十年年底,谍报分队来到了福建,于第二年六月东渡日本。

关于这次间谍派遣,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折《请计处倭酋疏》中写道:

“貌颇魁梧,才亦倜傥”,这是上级部门对史世用的评价。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 史世用受上级的派遣,化装成商人登上海商许豫的商船,东渡大海,潜入日本搜集情报。

二、曾经沧海浮云帆

《请计处倭酋疏》记述了史世用一行的行程。

在海上漂泊了近一个月,七月四日,史世用第人在日本庄内国的内浦港成功登陆。

此后, 史世用就潜入到了名护屋城,寻找另一位明朝间谍,那位间谍名叫许仪后,早就潜伏在日本了,万历十九年,他曾经将日本情报送达过明朝。

终于联系到了许仪后,八月二十七日, 史世用和许仪后一齐到达了日本的内浦港。

九月三日,通过许仪后的引见,史世用、海商许豫和萨摩藩岛津家的重臣――伊集院忠栋,进行了秘密的会晤。

十月,获得情报的史世用搭上海船,向大明王朝返程。

三、世事从来多磨难

但在归国的途中,史世用一行在海上突遇巨大的风暴。

万历二十二年八月, 一队琉球国的使者正准备出发前往日本萨摩,在旅途中,他们遇到了两名海难的幸存者。

琉球方面的史料记载:



这就是明朝的两位间谍人员:“指挥史世用” 、“承差郑士元” 。

原来,从日本内浦返回明朝的途中, 史世用他们乘坐的遇到了一场可怕的风暴,海船倾覆,船上的其他乘员全都命丧大海,只有史世用和郑士元两人拼命挣扎,靠着坚强的毅力和求生的渴望,两人在茫茫大海中漂游。

顺着海潮,两个人漂流到了萨摩海滩,登上了岸,侥幸生还。

但此时的两人身无分文,只好四处流浪,乞讨求活,“身服敝衣, 蓬头跣足” ,时间居然长达七个月。

幸运的是,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刻遇到了琉球使者,得到了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宁的救助。

他们又从琉球出发,成功返回了祖国。

四、昭昭日月鉴忠胆

回到祖国,史世用向福建巡抚汇报这次九死一生的经历:



福建巡抚许孚远也在向皇上汇报的奏折中提到了史世用等人的英雄事迹:



琉球王子尚宁在朝贡 “执照”中这样叙述:



由于身怀重要的机密情报,为了让史世用和郑士元尽快归国,琉球国特意派遣使者,以朝贡的名义将二人护送到大明。

但世事多磨难,他们却再次遇到了风暴。 一行人又漂流到了福建泉州府的平湖山地区。

福建布政司向朝廷的文书中记载:




史世用二人历尽艰辛,在琉球的帮助之下, 他们最终于万历二十二年十二月驶抵达大明,历时一年半之久,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五、我心我血荐轩辕

琉球国的史料 《历代宝案》 中曾经记录了一部分史世用等人回国后所汇报的情报内容:




在汇报中,史世用强调了琉球与日本相邻的北山地方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若被日本占据,琉球将被日本吞并。如果日本以琉球为据点,将会对大明的东南沿海地区造成巨大危胁。

史世用建议明朝对琉球中山王世子尚宁进行拉拢,并派遣使者册封其为国王,确保琉球支持明朝的立场,保障东南国境的安全。

由此可见,史世用具备长远的政略和军事眼光。

史世用还根据自己的情报,见闻和自己的分析,写成了一本《倭情备览》,详细描述日本的军政情况,后来他赴朝鲜参加战斗的时候,带入了朝鲜。

万历二十五年,丰臣秀吉再度侵朝 ,史世用被再次调用进行对日的谍报活动。

六、要留高洁在人间

万历二十六年,史世用来到了朝鲜。

这段记录表明:



万历二十六年 , 史世用到达朝鲜, 成为经略邢玠帐下的参谋人员。

同年三月, 又被调入浙胜营游击将军茅国器的麾下。

由于史世用掌握着对日的许多重要情报,在朝鲜期间,曾经受到国王李昖的接见。这在朝鲜史书《宣祖实录》中有具体的描述:

朝鲜国王李昖对史世用和他所著的关于日本情报的书十分关注。

三天后,李昖再次接见了史世用。

这是说,朝鲜国王李昖很欣赏史世用,认为他身材高大,容貌出众,文采很高,“天下之奇士也”。

在朝鲜期间,史世用曾经与朝鲜文士鲁认关系很好,还曾经互相留诗唱和。

朝鲜文士鲁认曾经被日本军队俘虏,送到了日本, 后来他在潜伏在日本的明朝间谍的帮助下,回到了朝鲜。

鲁认著有《锦溪集》,其中有这样一首诗:



这是鲁认在送别即将归国的史世用,临别时的赠诗。

从诗中可以看出, 鲁认对史世用的才干非常欣赏,认为他风骨高洁,思路机敏,谋略深长。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史世用,他即非帝王将相,也未能建立什么伟大的功业。但我们仍然为之感动。

他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已的职守,远涉重洋,漂洋过海,冒着生命危险,历经了万千磨难,出色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



由于我多次对明朝进行无情的抨击,就经常被一些人骂为“满遗”,这就是一个“满遗”,讲述给大家的一个明朝普通人的传奇故事。

没错,我确实对明朝很不感冒,我对几乎所有的明朝皇帝都十分厌恶。

有人曾经问,那明朝如此不堪,怎么就能久撑了276年?

这,就是答案。

这二百多年,明朝没有倒下,从来不是靠龙椅上那张纵横捭阖的朱姓屁股,不是靠朝堂上的高谈阔论的嘴巴,也不是靠吸食民脂民膏还胡作非为的皇亲国戚,更不是靠魏公公那帮人渣阉宦!

靠的是忠肝义胆的于谦,一生清廉的海瑞,误身为国的张居正,横戈马上的戚继光,忠魂守辽的袁崇焕、曝尸荒野的卢象升,倒在夕阳下的孙传庭,一身才气的夏完淳……

还有,为了国家默默战斗着的一个个像史世用这样的人。

还有那千千万万被朱家吸干了血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

正是靠这些默默无闻的坚直的脊梁,一代又一代撑起了大明江山。

就用史世用从朝鲜归国,向友人鲁让告别的一首诗做为本文的结语吧:


馋嘴肥猫铲史官



手机用户5974070381


其实明朝的著名人物很多,帝王将相,文人士子数不胜数,印象深的太多太多,不过最令我觉得深刻的人,倒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夏完淳。

为什么是他呢?因为比如张居正,戚继光,郑成功,李定国这些人虽然功绩很大, 有治理国家,有忠君报国,有矢志不渝,但他们毕竟是成年人物。又如于谦,正德,甚至明太祖朱元璋,朱棣这些人有说不完的丰功伟绩,只是这确实是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而夏完淳此人,只是一个平凡的十七岁少年。

十七岁少年是什么感念?看看我们身边的十七岁少年,恐怕还在要么握着手机吃鸡,要么研究王者荣耀之战里的得失,要么陪着女朋友去疯,而夏完淳,一个十七岁的人,却经历了他们永远想不到的事情。

夏完淳是江南名士夏允彝的独子,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五岁的时候夏完淳就能读经史,当时名士陈继儒写诗赞:“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夏允彝出游远方之时,往往都会将夏完淳带在身边,所以他尽管年龄尚幼,但是眼界却是不低。后来他又拜师陈子龙,复社领袖张溥,从为人到文学都深受两人影响。

崇祯十六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成为“几社”的后继。当农民义军席卷北方之时,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大家资助民兵为国出力。

崇祯皇帝殉国后,十五岁的夏完淳跟随自己的父亲和师父陈子龙等人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其父夏允彝跳水自殉,夏完淳忍着父亲离世的悲痛,继续跟随陈子龙坚持抗清。

十五岁,那是什么概念,明明还是个孩子,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矢志不渝,抵抗侵略者。

直到被叛徒出卖被清军逮捕,夏完淳在这个花朵一样的年纪,却面对堂上的大汉奸侃侃而谈,汉奸洪承畴听闻夏完淳才华横溢,于是决定亲自审问,劝说夏完淳降清。面对高官利禄的诱惑,夏完淳不为所动,甚至讽刺这个汉奸让其大失脸面,最后壮烈询过而死。


临刑的时候,夏完淳立而不跪,神色不变。年仅十七岁。

想到这个人,就想到他的《狱中上母书》告诉他的母亲“我死之后,反抗侵略的战争依然不会停止。请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玉体,不要再把我挂在心里。二十年之后,我跟父亲将要扫平北方奴寇,光复我们的国家,请母亲不要悲伤,不要悲伤!”

民族英雄当如是。


关河南望


我对明朝印象最深的是明孝宗,历史上唯一一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人们对皇帝的印象一般都是荣华富贵,后宫佳丽三千吧。可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从始至终只娶了一位媳妇,唯一一个把一夫一妻制成功贯彻到底的皇帝。

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因为母亲的悲惨遭遇让他深感皇帝拥有三宫六院的危害,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作为一个拥有无上权力的皇帝,这真的是非同一般。

这一切都与他悲惨的童年生活有关,他爷爷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在年轻时听信太监王振的教唆,与蒙古人打了一场大仗,结果由于王振瞎指挥导致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本人也被俘虏。后来由于于谦在北京城指挥得当击败了来犯之敌才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由于皇帝被俘虏了,所以得重新选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朱见深当时太小)来当皇帝。一年后朱祁镇被释放回来,要知道皇帝这个位置一旦坐上就不可能再放手,所以朱祁镇一回来就被软禁,本来是皇太子的朱见深也被废除。没过几年弟弟朱祁钰一病不起,朱祁镇趁机重新夺得了皇位。由于这次事件导致朱祁镇根本没有时间来管自己的儿子朱见深,朱见深的童年是由一位宫女万氏(兼奶妈)扶养的,所以朱见深就和这位宫女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从朱见深2岁起就陪伴其左右,在朱见深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里,万氏一直守护在朱见深身边,始终如一,不离不弃,这也是宪宗朱见深一辈子对万氏都非常宠幸的最大原因。继位之初便封她为贵妃但由于万氏比朱见深大了17岁,万氏在38岁时才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但不到一年就病逝了,从此万氏便无法再生育了。可万贵妃这个人嫉妒心特别强,自己生不了孩子,就不想让其它妃子生,其它妃子一旦怀孕就费尽心思将之堕胎,险些使朱见深一脉绝嗣,导致皇宫内外惊惧。然而朱见深却仍对她宠信有加。

朱佑樘的母亲纪氏原本也是宫女,一次偶然的机会朱见深临幸了纪氏,就怀上了朱佑樘。之后的事情,就与许多的宫中阴谋版本类似,得宠的万贵妃千方百计企图加害纪氏,而宫中善良的太监以及被废的吴后、宫女们则尽力保全。朱祐樘在皇宫的一个偏僻之所(安乐堂)生活了6年,一直不敢公开露面,甚至连胎发都不敢剪。因此,朱见深一直以为自己将无后,有一天太监张敏给宪宗梳头,看到自己的白发,朱见深不禁感叹:“老将至矣,无子。”张敏突然跪下说:“圣上已有后,匿不敢现。”宪宗这才知道自己已有子,非常高兴,便立即要见自己的孩子,纪氏给孩子穿好衣服告诉他:儿啊,你走了,我也活不了了!那个穿黄袍的就是你的父亲。宪宗看到孩子顿时老泪纵横,抱着孩子说:“是吾子,类我(是我的孩子,长的就像我)”。几个月之后,就把朱祐樘立为太子。但是,万贵妃却深怀怨恨。据说万贵妃在宪宗认子之后,日夜哭泣说:“奴才们竟敢欺骗我!”接着,纪氏就上吊死了。明眼人也许都知道,万贵妃自然容不得这个孩子。于是,宪宗的生母周太后对宪宗说:“你还是把孩子交给我照看吧!”从此,朱祐樘就一直生活在祖母的仁寿宫中。

有一天,万贵妃说要请皇太子过去吃东西。周太后就对孙儿说:“孙儿你去那里不要吃东西。”朱祐樘到万贵妃那里,万贵妃给他食物,朱祐樘就说:“吃饱了。”万贵妃就说:“那喝点汤吧!”朱祐樘说:“怕有毒。”万贵妃非常生气地说:“这小孩子才几岁,长大了还不吃了我?”这件事使得万贵妃对朱佑樘十分忌惮,千方百计想废掉他,后来朱见深听了万贵妃的谗言,要把朱佑樘废了。幸好苍天有眼,泰山连续地震,朱见深以为上天在怪罪他,就打消了废储的想法。

1488年,年满18岁的朱佑樘接班即位,年号弘治。因为幼年被万贵妃迫害,他对于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以及随之而来的宫闱斗争,可谓体会深切,有切肤之痛。一生仅娶张皇后一位妻子。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只有一位妻子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驱除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用自己的宽容与勤奋使明王朝得到了一次中兴的机会,史称“弘治中兴”。他勤政爱民,满怀治国之志,却英年早猝,公元1505年,一代英主朱佑樘病逝,年仅36岁。


宁死荒徼毋降也


哈哈木匠皇帝,不爱江山爱木匠。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朱由校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他用大缸盛满水,水画盖上圆桶,在缸下钻孔,通于桶底形成水喷,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启闭灌输,水打木球,木球盘旋,久而不息,朱由校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有一次他做了个花园,里面的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水能流动。


幸达红木


袁崇焕!小时侯也是从港产片里看到袁督师,也不太明白一个剧情人物很多人拼命去营救!当在大点才知道明未镇守边关名将。炮毙努儿哈刺,斩杀毛文龙,悲剧收场凌迟三千刀而不吭一声的奇人。而尸首让部下埋葬而看护几百年。应该是功与过争议最大的明朝人物!


往事如风而逝去


明朝那么多的大人物里,我个人认为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影响极深的人物却是个太监。这个太监可能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太监了——郑和。

当然,郑和之所以名闻古今中外,和他率领船队七次远航有关。郑和下西洋有两个目的:1.扬威海外,宣扬大明威德;2.寻找建文帝。

但是谁也没想到,郑和下西洋却成为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航探险活动。历史就是这样,不经意间的一次举动,却对后世影响深远。


太史辞


明朝文臣武将人才辈出,著名的有袁崇焕,孙承宗,戚继光,李成梁,张居正,海瑞,包括太祖朝的那一批常遇春,徐达,等等等等,数不胜数。但是要说印象最深还是袁崇焕。此人一生太过跌宕起伏,极富戏剧性。毫无疑问他是民族英雄,只有他才能挡得住努尔哈赤的铁骑。但是他的五年平辽夸下的海口,以及杀了毛文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但是我个人一直觉得袁崇焕和岳飞应该是同等历史地位,都是为了保卫国家倾其所有,满腔热血的英雄豪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