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終是敗了,這是“活該”嗎?

現在,註定是ofo要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候了。因為大裁員、貪汙、站隊,ofo遭遇了空前的危機。在這樣被逼而無計可施的時候,那句“我們不願謝幕”似乎更加蒼白無力。ofo問世的三年間總共經歷過四次搬家,而這四次搬家卻走了一個了輪迴。每一次搬家都見證者這家年輕公司的浮沉迭起,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有。

ofo終是敗了,這是“活該”嗎?

ofo搬離中關村這個曾經見證輝煌的地方

前三次,因為融資態勢喜人團隊不斷壯大,其辦公環境也愈加寬敞明亮,一直搬到了中關村的理想大廈,走到了它最華麗的時刻。然而最後一次搬家卻是一次真實的大倒退。2018年11月5日,ofo搬離中關村理想國際大廈,這個見證它輝煌巔峰的地方,這是幻夢破滅的一次撤離。

無論你在哪裡,到街上去走走看,街道邊、車站旁那抹黃色早已不見蹤影。然而僅僅就在半年前,共享單車還是擠佔著每一個城市的角落。如果你走在背巷甚至可以發現數百上千輛ofo堆得密密麻麻的,就像是一個共享單車墳場!那時我們還會說:真有錢,這麼多車子就放這兒任由生鏽,真有錢!然而,現在這些墳場也沒有了,曾經那些擠佔城市大小角落的ofo單車都不見了。這些突然消失的小黃車似乎就是在向我們展示共享單車行業的一份註解。

ofo終是敗了,這是“活該”嗎?

今年11月的ofo全員大會上,創始人戴威肯定的說:ofo不會倒閉。但在連押金都拿不回來的用戶看來,在外界的人看來,他們早就無力迴天了!特別是那些拿不回押金的普通用戶還要忍不住對這家拿資本當紙燒的公司說上一句:活該ofo終是敗了,但真的是它活該?我們其實要看到更深刻的東西。

首先,在互聯網公司大合併的背景下,ofo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對於ofo的一切都太複雜了,有背後的資本勢力的較量,也有明面上的種種考慮,甚至也有個人的權利插入。首先我們從三個維度來重新認識一下小黃車。

ofo終是敗了,這是“活該”嗎?

第一,ofo一直被吐槽質量太差,這也是ofo十個中壞八個的原因。但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故意為之!ofo一直認為自己是互聯網公司起步,將來也是互聯網公司,因此看中的商業運營模式和迅速增長訂單數,車子和“鎖得住”並不是到達目標的手段。而摩拜則是將自己定位在物聯網公司,因而硬件就被更加看重。

第二,對於美團收購摩拜,戴威是不甘心的。他對ofo和摩拜合併期望更大。在消息放出後,戴威曾四處找錢想要攔下這筆交易。然而最終錢到了交易卻沒有攔下。

第三,滴滴高管入主ofo,可又迅速撤離。雖然直接原因是戴威和滴滴高管之間的鬥爭,但其背後有更復雜的東西。比如,滴滴系高管不讓ofo收購小藍單車,但轉手滴滴就成了小藍的運營者;滴滴曾經承諾為ofo拉來軟銀的資本支持,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背後的“勾心鬥角”不是一般的激烈!

ofo終是敗了,這是“活該”嗎?

綜合這麼多的消息來看,想要促成ofo和摩拜合併(拯救顫顫巍巍的單車)的是滴滴和騰訊,但作為最近兩次最大投資方的阿里巴巴確實十分反對的,這也許就是阿里巴巴大規模給ofo融資的原因所在。到底為何?其實還是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的鬥爭。如果把這一切和支付寶和微信的移動支付之爭聯繫在一起,那這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滴滴和騰訊的合作是顯然的,線下移動支付中微信更佔優勢。就2017年,滴滴全年的訂單量達到了74.3億次,平均每天共發生2000多萬次的支付行為。為了推廣自己的移動支付,騰訊聯合滴滴看上了找上了共享單車。這也不奇怪,據統計摩拜和ofo加在一起每天的數據在5000萬次以上。這也是阿里巴巴最擔心和看中的——必須阻止合併。

ofo終是敗了,這是“活該”嗎?

線下支付中,微信的優勢更明顯。因為有著每月10億的活躍量,有著巨大的用戶粘性,“支付就用微信”發生的更加自然。還有,微信在下沉市場的用戶增量上也是主導。如果讓ofo和摩拜一直這樣打下去,阿里巴巴在移動支付上就多了一個籌碼。這也很容易理解為何阿里巴巴把之前的滴滴和快的合併定義為失敗案例了!全部都是兩大巨頭的爭鬥。再加上螞蟻金服推出自己的哈羅單車,滴滴推出青桔單車,阿里巴巴和滴滴之間的微妙關係也讓ofo陷入了被資本卡著喉嚨的尷尬境地。總的來看,ofo現在的處境就是深陷雜牌局:最上邊是阿里和騰訊的局,中間是螞蟻金服還有滴滴、美團的局。

ofo終是敗了,這是“活該”嗎?

ofo創始人戴威

在這樣的複雜背景下,ofo根本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它也不想這樣但它不得不這樣,因為需要資本需要發展下去。但要說是“活該”那就不合適了,那是輕輕掩飾掉了背後資本勢力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當然關於戴威的責任也不能夠忽視,甚至說他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總之,說ofo失敗是活該絕對是不負責任的結論!

至今為止,還有不少的用戶無法拿回自己的押金,也有不少供應商參與者在等著ofo的資金起死回生。這中間又有多少人幹著違反職業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在瘋狂擴張中中飽私囊,這些都無從追求。但看著破損的單車,浪費的公共社會資源,都是對共享單車這個“忘了本心”的創業活動的無聲控訴!

你怎麼看ofo (多選)
0
0%
不破產勝似破產
0
0%
活該如此
0
0%
都是因為瘋狂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