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培養孩子孝順的4個理由

要求孩子孝順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一大觀點。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在任何善行裡面,孝順是排在第一位的,由此可見孝順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孝順,由字面意思來解,意思是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而我不培養孩子孝順的理由如下:

我不培養孩子孝順的4個理由

一,可孝,但無需順,我要培養的是有主見的孩子。

孩子從小就應該培養她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她可以孝敬我,但無需順從我。

我不是真理,我不是每句話都是對的。事實上很多父母包括我在內,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犯過無數的錯誤,這些錯誤有的在執行過程中會得到糾正,而更多的是由孩子去品嚐其惡果。比如,我們從小就教孩子凡事要謙讓,但一直到很久孩子才會明白,任何東西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沒有人會把現成的果實放在你手裡,必須付出才有得到。

如果孩子一直孝順我,而沒有自己的主見,長大後也不過是個沒有主見的巨嬰,連自己都可能無法養活,更別說回報社會了。

我不培養孩子孝順的4個理由

一,孩子不欠我的,相反我欠她。

我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就把她帶到這個世界,我撫養她,照顧她,教育她都是我應盡的責任。這沒有什麼功勞,也沒有什麼可以誇耀的。

孩子並沒有要求我帶她來到這個世界。我只是單方面做出了決定。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都應該由我自己承擔。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多煩惱,很多麻煩,耗費了我大量的心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給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如果說回報,這些快樂已經足夠回報我付出的心血。這已經足夠了。

孩子只是我們夫妻血脈的延伸,是我們愛情的結晶,她不欠我們什麼。相反,如果我們沒有盡心盡力的培養她,照顧她,那是我們虧欠她。

我不培養孩子孝順的4個理由

一,最期望的相處方式是孩子把我當朋友。

可能的話,我希望我的孩子尊敬我。再進一步,連尊敬我都不想要,我理想的方式是能和孩子成為朋友。希望她能把我當朋友,能和我一起分享她的快樂,她的煩惱,她的痛苦。在我們的探討中,我肯定會給出我的意見和建議,給孩子做一個參考。但最後的決定必然是由孩子自己做出的。當然這得等她有這個能力。

而這種能力從小就可以開始培養。小學,她可以決定買什麼樣的書包,什麼樣的文具,到中學了,她可以決定去不去上課外班,上什麼樣的課外班,去哪兒旅遊,再大一點,自然就可以決定去什麼大學,上什麼專業。等大學畢業後基本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做決定了。

我不培養孩子孝順的4個理由

一,養孩子不是做交易,我養他不是為了等我老了讓她來養我。

特別討厭這一點。極像一種交易。好像養大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她將來養我。濃濃的親情變成了一種冷漠的交易。這是我無法接受的。

現代社會和古代已經有了很大區別。老人完全可以有能力照顧好自己,而不是像古代一樣,一旦喪失勞動能力必須靠孩子的撫養才能活下去。

事實上即使在古代,也有不少官宦家庭並不是靠兒女來撫養,相反是兒女更多地仰仗祖輩的福澤。

我不想給孩子增加負擔。我們也是這麼過來的,我們很清楚知道人到中年壓力有多大。

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是,如果有時間,回來看看我們,如果沒時間,一個電話,一段視頻也足以讓我們安慰。養大孩子不是交易,我們需要的是知道孩子能活得幸福、快樂,這就足夠了。

我不培養孩子孝順的4個理由

相對於孝順,我更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愛心、有文化、有溫度的人,希望她將來能遵紀守法;能有正確的是非觀念;能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幫助他人並從中得到快樂。並希望她將來能用所學到的知識來回報這個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