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ofo的“上策、中策與下策”

時下,無人不知的小黃車ofo已經危機四伏。掌門人戴威被迫離開操盤手位置、公司虧損嚴重、資金鍊斷裂、內部管理混亂、押金擠兌潮爆發、運營模式出現危機等等。

媒體上多數文章,幾乎“一邊倒”地揭露其敗象,剖析其弊端,近乎蓋棺定論。很少有人幫小黃車ofo出出主意,好讓這隻獨角獸起死回生。破產倒閉雖是經營不善的常態,但其所帶來的資產破敗、人員失業、行業蕭條,終令人不忍。


拯救ofo的“上策、中策與下策”


經過研究,筆者認為小黃車ofo雖已傷“元氣”,但遠未到不可逆轉之境。故願獻上上、中、下“三策”,以供考量。


拯救ofo的“上策、中策與下策”


第一 上策:戰略大聯盟。

產業的演變規律就是淘汰、合併,再淘汰、再合併,整個產業最終出現“三國鼎立”的格局,國內外無不如此。

在市場經濟下,企業的本質就是資源被不斷優化配置形成可持續、可盈利、可擴張的複雜過程。在這一過程,市場發展規律和趨勢是主導,人只有順應這一規律和趨勢,企業才能發展。那些想憑一己之力創造“奇蹟”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順應市場發展規律,順勢者昌,逆勢者亡。

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是ofo最早的投資人,他率先提出ofo與摩拜合併這一策略,可謂是看穿了企業發展規律和趨勢。遺憾的是,ofo的掌門人戴威否決了這個提議。

我在朱嘯虎建議基礎上再深化一步,建議:全國共享單車企業最多隻保留2-3家,現存企業通過大聯盟方式或合併方式進入到一、二、三集團軍之中。ofo應充分利用自身在行業內的優勢地位,積極推動產業大聯盟的實現。千萬不要行“佔山為王”之道,做地方割據勢力。為什麼這麼說呢?

1. 規模效應是這一行業的最大特點。項目本身的受眾面巨大,這種情況下只有擴大規模才能存活。這是不爭的事實。

2. 項目的重資產特徵給企業盈利帶來巨大障礙。消化重資產的管理成本最好的辦法是擴大規模。

3. 只有規模化才能為具有協同效應的互聯網巨頭(投資人)企業帶來流量。共享單車公司本身對流量的開發和利用是有限,只有成為他人的利益點才能吸納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

如果全國最後只有2-3家此類公司,企業存活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因為:1. 品牌效應出現了。

2. 關聯企業的協同效應出現了。

3. 技術效應也會因為產業集中度高而有能力開發新技術。

4. 管理效應出現了。規模化帶來穩定性,穩定性為管理創造了條件

5. 財務效應出現了。極大地攤薄固定成本。

2004年,框架傳媒就是在電梯廣告公司佔山為王、群雄割據、惡性競爭的情況下,英才譚智通過戰略性合併,實現一統天下,最終全國市場佔有率高達93%。至今仍是電梯廣告的第一品牌。此案例值得借鑑。


拯救ofo的“上策、中策與下策”


第二 中策:讓大佬們收購。

ofo的管理團隊應放下“北大英才”的身架,抓住時機向阿里或滴滴俯首稱臣,甘願做他們的“馬前卒”。在他們的領導下,充分發揮ofo在行業管理運營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不要動不動就否決他們的議案。為什麼?

1. 他們比你們在戰略上更能看懂這個企業。

2. 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交的學費比你們的家業還要大。可想而知他們在管理和運營方面絕對是你們的導師。

3. 他們在全球有資源可為公司所用。

4. 共享單車的運營應該屬於城市公共事業交通運輸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得到政府的認可和支持。他們在政府方面的資源有多年的基礎和積累。

在與他們的談判中,不要計較企業估值的大小和股權比例的多少。當前“活命”是第一位的。如果過分計較,可能會錯失良機,最後落得個“性命”不保的悲慘下場。


拯救ofo的“上策、中策與下策”


第三 下策:破產重組

指在破產之前由投資人、債權人與經營者協商探討解決之道。

為了防止“兵敗如山倒”和公司因破產而亂象叢生,可通過破產重組的方式救公司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樣可以穩定債權人和投資人,共同探討和尋找“剩餘”資產價值最大化的方案和策略。

我們衷心希望小黃車ofo度過寒冬,煥發生機。正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拯救ofo的“上策、中策與下策”


我和我的團隊將用三篇連續文章為大家分析:為什麼說ofo是中國創業企業最大的悲劇。可點擊下方文章標題查看下列文章

第一篇:ofo中國創業企業最大悲劇(1):被曝光的數據

ofo的悲劇始於真實數據的曝光

第二篇:ofo中國創業企業最大的悲劇(2):糟糕的商業模式

大家盛讚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第三篇預告:拯救ofo的“上策、中策與下策”(本文)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門口的野蠻人”或許就是創業者最好的市場導師


拯救ofo的“上策、中策與下策”


拯救ofo的“上策、中策與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