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全國上下脫貧攻堅的決勝時期,產業扶貧作為打贏這場攻堅戰的主要推動力,新產業的引領帶動和發展方向顯得尤為重要。在雲南省紅河縣車古鄉,幾位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積極扶持下,從新產業的探索發現到親身實踐,逐漸成為新產業發展的明白人、帶頭人,為脫貧攻堅戰增添了一股強勁的力量。
暖冬時節,就在草木蟲鳥酣酣入睡的時候,楊寶格卻依然忙得不可開交。現在正是為他的“寶貝們”築巢的良好時機,等到這些“寶貝”從冬眠中甦醒過來,就可以住進“新家”。
在紅河縣車古鄉車古、阿期等地,在鬱鬱蔥蔥的哈尼、彝族山區裡,生長著多種野生蜂。當地居民也一直有養殖土蜂的習慣,產出的蜂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也是當地極富盛名的一道美味佳餚。一年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楊寶格回到家鄉,潛心研究學習養蜂技術,在鄉黨委政府和縣級相關部門的扶持下,建起了養蜂場,修起了大大小小的養蜂箱,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開始發展養蜂產業。
紅河縣車古鄉車古村委會小車古村村民 楊保格:場地是我自己租的,租了就是政府補助場地費,還有蓋房子他們會補貼,如果我產業做出來了,政府說幫我們銷售產品,他們幫助了不少,還要帶動村子裡的那些年輕人,或者願意養蜂的群眾(養蜂),現在帶動起來的有兩家了。
目前,楊寶格的養蜂場已建成90多個蜂箱,每個蜂箱預計產出10公斤左右蜂蛹,按照市場價格,每個蜂箱的蜂蛹產值可達700多元。小小蜂蛹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自然受到村民的青睞。楊寶格的帶頭示範,為車古鄉脫貧致富開闢了一條新的產業之路,鼓舞著更多群眾加入養蜂行列。乘著項目強鄉的春風,車古鄉的其它新產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李伍會和李海發是兩兄妹,眼前的這片草莓地就是他們倆一手種植起來的。2018年7月,兄妹倆自行購買果苗、薄膜等材料,利用自學而成的肥水管理、合理定植等技術,在自家地裡種下9000株草莓果苗,到目前成活7000多株,並且成功結果,長勢喜人,預計增收1萬多元。看著鮮紅碩大的草莓,兩兄妹喜笑顏開。
紅河縣車古鄉車古大寨村民 李伍會兄妹:從(2018年)7月底開始種進去的,到現在(2018年)12月開始結出了這麼大的草莓,我們心裡還是蠻高興的。我們打算如果今年這個收成差不多的話,我們準備再擴大一些,再來回饋我們車古鄉。經過我們跟鄉政府反映了一下,我們還是有這個希望,但是我們資金不足,鄉政府還是有意向支持我們的。
近年來,中國草莓種植業發展迅速,為主產區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主產區農民增收、勞動力就業的重要產業之一。李伍會兄妹倆正是抓住了這一機遇,靠自身努力,實現了家鄉草莓種植的從無到有。
紅河縣車古鄉人民政府副鄉長 楊次: 可以說他們是我們鄉的寶貴的財富了,因為就是在他們的帶動之下,其他的老百姓看到了做產業的希望,他們才會參與到這個產業裡邊來,那我們幫助他們建立一個銷售渠道,還有一個包裝和宣傳等等這些方面,我們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一個培訓,由一個拄著柺杖走路變成他們自己會走路。
天道酬勤,業道酬精。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不管是楊寶格還是李伍會兄妹,靠著自身的努力,抓住發展機遇,成為新產業的試水者,並有所成就,這恰恰印證了“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的真正意義。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紅河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指導和帶領下,在這群勇於探索發現的明白人、帶頭人的鼓舞和帶動下,紅河大地必將綻放出幸福美好的小康之花。
(肖盟鋼 劉宏偉)
閱讀更多 Hi雲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