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內因外,是什麼擋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今天中國人翻開地圖,會發現白色皮膚的“高加索人種”佔據了地球的大多數土地,但1000年前卻不是這樣。任何歷史教科書都會告訴你,這一切都是在1492年以後改變的。

小國葡萄牙當時人口不過百萬,與世界另一端的龐然大物明帝國(一億以上人口)相比,人口版圖相距百倍。

除了內因外,是什麼擋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能最直觀反映當時兩個國家國力對比的,是 明帝國——大報恩寺 與葡萄牙----巴塔利亞修道院。這兩個建築都是兩國皇家傾力建造的宗教聖地,分別代表了各自文明的藝術,建築,動員能力。

除了內因外,是什麼擋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與高達78米,通體由琉璃燒製,到了夜晚反射出白色月光,和悅耳風鈴聲 的大報恩寺琉璃塔相比,巴塔利亞修道院僅高32米,而且巴塔利亞修道院僅僅是單體建築,而大報恩寺卻是氣度恢宏的建築群,有數百個房間,即使跟當時的皇宮比也毫不遜色。

除了內因外,是什麼擋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為什麼不是更強大富裕的明朝殖民美洲,而是歐亞大陸西部偏遠地區的一個小國葡萄牙,打開了新大陸的大門?

綜合起來說有 內部制度文化原因 和 地理客觀原因 兩個方面,一個相當於內因,另一個相當於外因,內因我們一直聽得太多,關於明朝制度的保守性基本是個人就能說幾句,但其實外因卻常常被人忽視,比如說:

第一條:明朝距離美洲有多遠?

除了內因外,是什麼擋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通過谷歌地圖的測距離功能,我測出的結果是從明朝 寧波港 距離美洲 舊金山的“球面距離”是9576公里,

而從葡萄牙港口到哥倫布在美洲的第一個登陸地巴哈馬群島卻只有6368公里。如果鄭和企圖橫跨太平洋,那麼他的路程和難度至少要比哥倫布高50%以上。

除了內因外,是什麼擋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如果換成哥倫布來從明帝國 橫渡太平洋,從明朝到美洲,會發生什麼事?

根據《老師的謊言——美國曆史教科書中的錯誤》一書的記載,哥倫布率領三艘探險船向西航行時,海洋非常平靜,以至於船員們可以使用小艇在三艘船間來往,從葡萄牙到巴哈馬群島只花了只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但儘管只有這麼短的時間,但哥倫布和他的水手們還是面對前方的大洋產生過猶豫,一度考慮返回。如果哥倫布從明帝國出發,那麼他很可能走到一半以後就放棄返回 了。

二,即使在哥倫布之前,美洲和歐洲的聯繫 就比亞洲多。

由於這個距離確實很近, 所以早在哥倫布之前5個世紀,古代挪威人就穿越大西洋到達美洲,並在法羅群島、冰島和格陵蘭島建立起新的社會。挪威人在格陵蘭島的殖民地維持了500年(982-1500),最後由於氣候問題不得不放棄。

除了內因外,是什麼擋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與一般教科書上記載的不同,無論當時歐洲人是否知道地球是圓的,歐洲的水手們總是可以在傳聞裡得知,在大海的另一端是有陸地存在的,這在北歐更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哥倫布自稱在1477年到過冰島,如果這是真的,他一定知道格陵蘭島,甚至還有可能知道北美。

這就是為什麼歐洲探險家選擇向西航行,而鄭和的航行卻向南的第一個原因。

二,洋流與季風

那有人說,如果橫渡太平洋確實遠,那順著東南亞,從南太平洋一個島一個島的過太平洋難道不行嗎?(正好和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進攻日本“蛙跳戰術”的路線方向相反)

古代航海極度依賴風向和洋流,遠離沿海航行更是大忌諱,從鄭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線來看,他基本是沿著已有的沿岸商船航行。

明朝的探險船隊如果向南邊企圖通過南太平洋一系列的島嶼“走跳棋”去美洲,會正好遇到北赤道暖流,完全是逆流航行。這樣本來3個月可以走完的路程,可能需要用半年之久。

除了內因外,是什麼擋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哥倫布第一次航行也遇到這種情況,結果去美洲花了33天,第二次航行注意到這問題,刻意繞路向南,結果只花了22天。

歐洲第一次完成從美洲到亞洲的跨太平洋航行是在1521年。

除了內因外,是什麼擋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而從反方向,亞洲到美洲的航行卻要難得多,一直到16世紀末,歐洲人才利用幾十年來穿越大洋觀察到的洋流風向知識,用大量的船難和巨大的犧牲鋪出一條安全的航線。最終實現了從亞洲到美洲的航行。

這時歐洲人用的蓋倫大帆船,已經比哥倫布時代的快速帆船,無論載重量,續航力,抗風浪的性能,都先進了許多。可能還是沒有傳說中的鄭和寶船大,但這卻完全是為了跨洋航行設計的。

除了內因外,是什麼擋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實際上,雖然官方鼓勵的海外殖民確實在中國歷史上不存在,但是民間對外殖民卻一直不斷。今天在海外的數千萬華人就是這個歷史趨勢的影響。

鄭和剿滅的中國海盜王 陳祖義,全家從明朝初年逃入東南亞,幾代經營後成為東方海盜王,擁有數百艘海船上萬追隨者,活動範圍從印度洋,馬六甲,菲律賓,臺灣,再到日本,明朝有50多座沿海城鎮被其攻陷過,南洋一些國家甚至向其納貢,據說明朝對他的懸賞超過50萬兩白銀。

我們都知道,歐洲對美洲殖民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出現了加勒比海盜,陳祖義的出現,同樣是中國人向東南亞殖民遷移的結果。

那麼,為何中國人民間殖民總是向南?而不是向東?

除了內因外,是什麼擋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上圖是冬季的季風方向,我們可以看到,從福建和廣東出海的船民,如果向南航行,正好是順風方向。而到了夏季,西南季風正好是從東南亞吹回中國大陸。

這意味著一個明朝人駕船。在冬季可以順著風,從中國沿海向南航行,很平穩的到達東南亞,在東南亞地區銷售出瓷器和各種中國商品,然後到了夏季,他可以再悠然乘風返回。

大自然彷彿在鼓勵中國人向南,向西航行。如果中國人執意要去美洲,他必須繞過日本九州後一路向北,氣候越來越冷。才能趕上北太平洋暖流,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中以絕死的心態奔入太平洋深處。而他甚至不知道對面到底有沒有陸地。

以鄭和時期的 明朝巔峰水準的遠洋航海技術,地理洋流知識來看,恐怕並不具備完成這一壯舉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