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对收复被沙俄侵占的部分新疆国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3122626正义声


左宗棠从来木有收复被沙俄侵占的新疆国土。左宗棠收复的是被一个中亚国家流亡将军联合新疆本地反清势力控制的新疆国土。

浩罕毗邻新疆,是近代最早企图分裂——新疆的外国势力

这个中亚国家叫浩罕,这个流亡将军叫阿古柏。浩罕是个笃信伊教的国家,与奥斯曼土耳其关系密切,是土耳其推行大突厥扩张主义的急先锋。

浩罕支持的嘉庆——道光年间张格尔叛乱,长达十二年才被清廷平定


浩罕曾经支持新疆的伊教势力张格尔叛乱,虽然清廷镇压了张格尔叛乱,由于对新疆鞭长莫及,于是和浩罕达成妥协,允许其派人在新疆传教,这也是疆分势力的滥觞。

阿古柏手下的乌合之众


在浩罕的长期渗透下,加上清廷的腐败统治,新疆终于爆发了大规模暴动,并席卷全疆。浩罕乘机派阿古柏来“指导工作”。

俄国在中亚扩张示意图,可以看到浩罕(土黄色)只是一个弹丸小国,却总梦想吞并新疆,实在是夜郎自大

但浩罕万万没想到的是,沙俄为了在进攻土耳其之前确保侧翼安全,对其发动了战争,浩罕很快战败,沦为保护国。不愿意服从沙俄的七千多浩罕军队投奔了阿古柏,阿古柏乘机整合了新疆反清势力建国,自称大汗。

俄国和英国当时在中亚地区明争暗斗,阿古柏成为争斗的一枚棋子。英国软硬兼施,想让清廷承认阿古柏政权合法性,都被清廷坚决拒绝,还是蛮有种的



沙俄在完全吞并浩罕之后,阿古柏担心其进攻自己,就投靠了英国人,英国向清廷提出承认阿古柏为独立国家,清廷严词拒绝。沙俄还不敢和英国撕破脸,就占领了新疆伊犁地区,美其名曰为清廷保护这里。

打阿古柏易,其孤立无援,英国人鞭长莫及,但是与俄国开战,清廷中的有识之士没人会这么疯,武力收复伊犁只是一个永远不可能执行的预案


左宗棠轻松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大部以后,刘锦棠、金顺等前线指挥官要求乘胜收复伊犁。左宗棠可不是不读书不看报的武夫,知道大清根本打不过沙俄,所以不准进攻伊犁,静待外交交涉。

清军当时的实力,别说和俄国人打,就是与其手下败将土耳其人相比,也是远远不如的


如果能够早两年收复新疆,沙俄正和土耳其打得热火朝天,也许要回伊犁不那么艰难。这时候沙俄已经把土耳其打趴下了,谈判中显得非常蛮横,清廷又不能动武,只好忍气吞声地谈。

弱国无外交,那时候的清廷就像现在的叙利亚政府,面对土耳其和以色列趁火打劫,除了抗议又能做什么呢?



谈判持续了三年时间,最终清廷用钱买回来一部分,包括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因为沙俄坚决不归还,作为弱国,清廷当然也无可奈何。还赔偿沙俄军费900万卢布,合500万两白银,实际上就是买地钱。

所以,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件大好事,有效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但意义没有某些人吹嘘的那么大,中国当时依然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打败一个比中国还落后的宗教封建政权并不值得沾沾自喜。如果满足于只要有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领在,大清就可以拳打沙俄,脚踢日本,称霸东亚,实在是异想天开了些。


海军史研究会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当时新疆全境已经沦陷,被阿古柏和其他军阀控制。沙俄也在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将势力深入新疆。

如果左宗棠不能打垮阿古柏,收复新疆,那么未来只有一种可能。

新疆就会像外蒙古一样,逐步被沙俄彻底控制。

因为阿古柏自己的实力并不强,他背后的浩罕汗国已经被沙俄消灭。

以阿古柏的力量,绝非沙俄对手,不出几年也会沦为傀儡。

由此,新疆就会被沙俄实际控制,将中国的力量全部赶出。

然后,就是外蒙古的翻版。

先是沙俄承认新疆的主权是中国,但迅速将新疆沙俄化,消灭中国的一切影响。

等到时机成熟,沙俄就会宣布新疆独立,随后将其吞并。

那么,新疆就会和外蒙古一样,成为满清又一块巨大的失土。


需要说明的是,最初朝廷里面很多人拒绝收复新疆。

李鸿章一派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而左宗棠则不同意李鸿章的“新疆贫瘠论”,他认为:“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而且从战略意义上考虑:“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面对举棋不定的清廷,左宗棠慷慨陈词,把收复新疆提到保障国家安全的高度,坚决主张打击沙俄气焰:“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而左宗棠和他的湘军子弟兵,不畏生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消灭阿古柏,收复新疆。

1878年1月2日,清军攻克和阗。至此,整个新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


资料中写道:左宗棠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他的心思转到了如何保证新疆的长治久安上面。在收复失地过程中,左宗棠就设立善后局,重建地方秩序,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各地善后局在安置难民、招民垦荒时,一方面招抚当地流散人员,给予土地耕种,另一方面招募内地人民,收留清军中老弱士卒,鼓励地方军队中有妻室者解甲归田。务农人员的增加和内地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给新疆各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带来了活力。

这就是生产建设兵团的鼻祖。


左宗棠和他的湘军子弟,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的贡献,足可以名垂千古。

在满清末期四大名臣中,个人认为左宗棠对于国家民族的贡献最大。

其中最重要的功劳,是剿灭西北回乱,收复新疆。

就历史贡献来说,左宗棠毫无疑问是民族英雄。


萨沙


如果从国土安全这方面来考虑,按照左宗棠的话说是这样的: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从这段可以看出,新疆是清朝巩固国土安全的重要一环,所以新疆不容有失,如果新疆假于人手,那么就会使得蒙古没有屏障,进而威胁到清朝的核心区,也就是北京。而且,在经济方面,左宗棠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在取得了两宫太后的支持后,左宗棠坐镇宿州,指挥刘锦棠、金顺两路清军入疆驱逐阿古柏。并且左宗棠不顾年迈,亲自出关,舁梓西征,驱逐侵占伊犁的罗刹匪徒,清政府也在新疆设省。
左宗棠


舁梓西征

如果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清政府也必须要收复新疆,原因就是同治回乱。同治回乱的原因,除了清政府袒护汉人之外,再就是因为回教极端教派苏菲派的传入。

与此同时,新疆回民以及穆斯林都因为回乱的影响而发动叛乱,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被摧毁殆尽,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在长达一年多的围困之后因弹尽粮绝而被攻克,伊犁将军率领全城的八旗军民殉节死义,清军只剩下满洲营、索伦营、蒙古营等残部坚守塔城。这才给了浩罕国军阀阿古柏入侵新疆的契机,而且回乱叛军残部也有同阿古柏合流的趋势。

而且,英俄等列强势力也借此机会进入新疆,妄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同时,分化新疆等于向伊斯兰世界敞开了大门,这等于任何伊斯兰极端教派都可以通过新疆传入西北,严重威胁到中国西北的地缘安全。因此,清政府必然要把阿古柏打出去,关上伊斯兰教向中国渗透的大门。
另一点,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也有凝聚民心士气


的作用。当时清政府刚刚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长毛、回乱、捻子等叛乱的动荡中缓过劲来,需要一个凝聚民心、重塑政府威信的契机,果不其然,阿古柏来了。所谓柿子挑软的捏,阿古柏再厉害,也没有列强厉害,充其量就是中世纪的水平,想要捏阿古柏这颗软柿子还是很轻松的。

另外,左文襄公也是当时之豪杰,中兴四杰之一,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成功驱逐了阿古柏匪帮,为捍卫中国主权以及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左宗棠收复新彊,其历史意义是: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给觊觎中国领土的国家一个警告:中国领土不容侵犯。其中另一重大意义是:新彊是中国领土的6分之1,收复新疆,就保证了中国的战略转移的大后方。

其实左宗棠能收复新彊,林则徐功不可没。1842年,林则徐被流放到嘉峪关一带。他了解了沙俄的势力以渗入到中亚腹地,那么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中国的西北地区。

1850年,林则徐复官。在长沙暂留,在众多求见者中,唯独接见了一个叫左宗棠的人。并把自己的想法及在新彊收集的资料和地图,相赠于左宗宗。因此,左宗棠在1878年收复新彊。1881年,曾纪泽与俄订立了。之后,俄迫于左宗棠的军势压力,撤出在新彊的势力。至此,新彊全部收复。沙俄培置的阿古柏叛乱者,也全部消灭。

至于有人说:新彊是左宗棠化1千万两白银″买"回来的,事有不实。

当年左宗棠打新彊之前,从兰州转肃州。采用战法,但考虑新彊地广人稀,产粮不多。而其有兵七万余,人马用度之外,还要备制粮饷,购买枪炮、弹药及运输。算出须白银800万两,又考虑有节外用度,因此向朝庭伸请1千万两。慈禧令户部拨200万两,余下的由各省协饷300万两,皇上敕令左宗棠外借国债500万两。左宗棠找了胡雪岩,从外国银行高息借了500万两。

这些钱对战争来说,就是杯水车薪。左宗棠先后向外国银行借款三次,约1800万两左右。

先不管化了多少银子,左宗棠收复新彊国土,就应名留千古。钱化了可以赚,国土失了不好得。现在我们还有大片的国土,被别人霸占,谁能将其收复?


眸子8552


要说历史意义,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北景。道广二十年(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中英鸦片战争,落后的清政府最后兵败,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也开启了殖民者侵占中国的步伐。随后清政府又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本来已经落后衰败的清政府雪上加霜。正是趁着清廷内忧外之际,沙俄强迫清政府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具体如下:

咸丰八年(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沙俄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约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咸丰十年(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合计四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1860年到1864年间,中俄《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及以南地区,共约四十四万平方公里土地。

这些条约充分暴露了沙俄侵占中国的野心。这还没完,1865年,趁着新疆各地出现割据纷争的时候,中亚的浩罕汗国派阿古柏入侵新疆,并于1867年在新疆建立“洪福汗国”,占领了新疆大部分的土地。贪婪的沙俄也于1871年占领了伊犁。清政府欲出兵收复新疆,但1874年日本又侵占台湾,朝廷对于是先海防还是先塞防之间犹豫不决。左宗棠上书要塞防海防并重,陈述的很有条理,被朝廷采纳。于是1876年5月,清廷下诏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新疆事务,左宗棠积极地准备物资,筹措军饷,并且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



1876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正式出兵新疆。由于准备充分,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剿灭了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接下来被沙俄占领的伊犁该怎么办呢?清政府选择谈判。

为什么不打呢?因为实在是打不起呀!

首先,沙俄的军事实力要远强于清政府,打的话胜算不大。其次,大仗是要钱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已经消耗了很多,而且还欠着钱呢!再次,中国沿海还有许多威胁要处理。

刚开始的谈判沙俄很是嚣张,左宗棠便率军兵分三路向伊犁挺进,沙俄受到压力于是做出了让步,于1881年签定了《中俄伊犁条约》。沙俄归还伊犁的部分土地,但仍占有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还要求清政府赔款。

这个谈判结果虽然也是差强人意,但相比前面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已是很大的进步了。左宗棠虽然没有武力收复伊犁,但若不是他收复了新疆其他地区,连这个结果也谈不到。所以左宗棠对新疆的收复战,维护了国家领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时朝野上低靡的士气。


孔六十三


当时的清朝,已经是秋叶将落之时,跟它以前的历代王朝一样,面临着极大的领土危机。如果这种危机不能解除,这种趋势不能遏阻,晚清必定和其他封建王朝一样,领土将出现急剧的萎缩。而今天的中国版图是从民国继承的,民国的版图又是从晚清继承的,因此,晚清的领土状况如何,对于当代中国的领土规模关系极大。明末的中国领土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晚清是少数民族的王朝,没有半点理由好于晚明。晚清更面对着一个贪得无厌的北方邻国,一直虎视眈眈;在西南和南方,也有英法的威胁,有时也闹得不可开交。如果失去新疆,会有更多的领土为他人掠走。300多万平方公里和1140万平方公里的规模有什么不同,应该显而易见。

收复新疆以后,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英国人包罗杰说:“绝对必须让英国记住,亚洲只有三大势力,在其中,中国在许多方面都是最主要的一个。英国和俄国都只是外来的征服者政府,而中国却是一个强大的自治的国家。”整个晚清,只有这一次,全世界在看中国时,感觉到了“强大”两个字。是的,这是唯一的一次,其他时候看到的,只有腐败。

有了新疆,今天的中国有了广阔的战略纵深,有了完整的国防藩篱,有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辽阔的生存空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可是,如果当年左宗棠没有收复新疆呢?

对于悟空问题的答案,不就了然了吗?


木头126844276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清代边疆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题主的说法不太严谨。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其主要对手是阿古柏在新疆建立的政权。

这个阿古伯虽然背后有沙俄的支持(沙俄侵占了人家的土地,然后怂恿阿古伯来侵占中国的新疆),但除了沙俄,其背后的金主还有英国。左宗棠此次西北征战通过谈判收回了被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但其最重要的贡献或者说最重大的意义还是体现在击败阿古伯政权,收复新疆地区。

这道题换成左宗棠收复新疆国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比较合适。

从汉代在西域设置都护府开始,新疆这块地方就属于中国了,可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左宗棠收复新疆最大的贡献就是守住了这么大一片区域的领土。

新疆到底有多重要?除了其领域宽广,这块土地还有丰富的资源,有很多特产,对今天的中国而言,新疆地区的战略意义特别重大,其在一带一路的大布局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另外,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打击了沙俄、英国帝国主义意图夺取我国领土的野心,尤其是沙皇俄国。晚清时期的中国,在和列强的数次交手中,战败割地赔款是常有的事情,左宗棠收复新疆却是硬生生地从俄国虎口中拔牙,让沙俄吐出了到手的伊犁地区,阻止了沙俄对中国土地的进一步蚕食。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保卫了祖国的西北边疆, 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加人们抗击侵略者的信心,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清中后期一直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内科技生产力以及军事跟西方拉开距离。列强们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被迫签下各种不平等条约。

新疆区域一直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此时又觊觎新疆。左宗棠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为表示与新疆共存亡,他行军之前为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以示自己誓死收复国土。将俄国打得一败涂地,俄国迫于战场上的压力,不得已与清政府就伊犁问题举行谈判,双方签订条约,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左宗棠收复新疆让国人扬眉吐气,打破列强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们的爱国之举让人热泪盈眶,国土虽大,没有一寸是多余的,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


职场人生如戏


虽说左宗棠的确收复了新疆的大片土地,捍卫了国家领土,但他在沙俄占领的 伊犁地区也是无能为力的。

当时整个清朝面临的内忧外患,仅从派去和沙俄谈判的奉天将军崇厚就可看出 一二。出身满族贵族,既不懂外交,也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崇厚擅自签订了 份卖国条约后,不等朝廷的批复,就悄悄回国了。他作为整个中国的代表竟是 这种样子,也难怪沙俄会欺负到头上来了。

事后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沙俄闻讯也增兵伊犁,并派出舰队,天 津、奉天(今辽宁)、山东先后警报,都处于戒备状态。在这种情形下,清廷 也只能召回左宗棠。 当时正值俄土战争结束不久,其也不想开战,在谈判桌 上终于也作出了让步,但无法改变割让了伊犁以西大片领土的结局。

归根究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从前1那些事儿


中华文明是一种春种秋收,夏长冬藏的农耕文明,相对固定的居所和安土重迁的生存方式,便于财富的积累和文明的迭代演进,和周围民族相比显得格外的文明、富庶和开化,也成为野蛮部落羡慕和抢夺的最佳对象。但是在军事上面对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的对峙中却比较被动,一部中华史几乎就是农耕民族与西北部游牧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历史。中国有详细文字记录的第一条史料就是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域犬戎游牧部落围攻而导致西周灭亡,平王东迁重建东周,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

因此在中华上下五千年里,西域对华夏文明的安全及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是有效的战略纵深外,它还是中原王朝防御,控制,羁绊,弱化游牧民族最有效的缓冲地带,另外据有西域就会据有古代最重要的战略物资——马匹,这是和游牧民族较量的重要砝码,以宋代为例,因为没有占有西域这片战略重地,也就无法收复被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没有充足的战马也无重要的战略纵深,使得中原屏障尽失,北方边患肆虐数百年,整个北宋,南宋两百多年间,虽然富甲天下,GDP占当时全球的80%,依然改变不了被游牧民族按在地上打的态势。因此凡是不经略西域的朝代都是比较羸弱的朝代,这些朝代的历史几乎也是一部反复被游牧民族骚扰,抢掠的血泪史,再如后来的明朝继续重演这一悲剧故事。只有强汉、盛唐以及武功超群的大清帝国,因据有西域才使故事得以反转!

近代以来,侵略成性的俄罗斯充当了威胁我北部,西北部边疆的主角,十九世纪下半页边疆危机连连爆发,使我国外部安全环境变得异常凶险,国防资源捉襟见肘,重“海防”还是重“塞防”的争论在清政府决策层尖锐激烈,我国近代军政奇才,民族英雄左宗棠根据历史教训及经验,保卫西域与中原安危的逻辑关系,提出了"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著名论断,说服清廷果断出兵,抬棺决战,终于再使西域重回中华怀抱!

即便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新疆(西域)依然是中国的生命线和安全线这一重要判断仍然没过时,而且变得更加重要。丧失新疆中国将守不住西藏、蒙古,甚至宁夏青海甘肃都变得异常危险。在中国跃升为世界强国的今天,西域的概念比以往更宽泛,不单指我国的新疆,而且涵盖中亚,“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说明了一切,在这一区域内中国必须拿出汉武的气魄,盛唐的勇气,康熙大帝的决断,把潜在的对手驱逐出中亚,保中亚以卫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