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這樣講,孩子才愛聽

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了故事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也能夠抽空陪著孩子一起看繪本講故事給孩子聽了;可是講著講著卻慢慢地發現,這個故事到底該怎樣來講呢?或者說,怎樣來講故事,才是受孩子歡迎的呢?

其實,家長壓根就不用糾結,只要掌握好這三個原則,孩子一定會喜歡這些好聽的故事的。

故事這樣講,孩子才愛聽

1、一門心思講故事。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家長在講故事的時候,要按照故事的情節進行講述;不要穿插自己的理解,更不能給孩子講很多的大道理。哪怕是具有針對性的內容,也不能摻和太多的說教。

舉個例子,比如有個小故事,是說在下雨天的時候,有傘的小黃鴨讓沒帶傘的小雞和小兔子一起打傘的事情。家長在講故事的時候,只要按照畫面的內容進行講述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在孩子剛接觸這個故事的時候,就告訴孩子要懂得幫助別人,要團結友愛這樣一些道理。

要知道,所有的道理都應該是讓孩子慢慢體會出來的,而不是靠家長生硬地教出來的。

故事這樣講,孩子才愛聽

2、鼓勵孩子開口說。

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一開始可由家長來講述;等到孩子熟悉了故事內容後,就可以引導孩子一起來說。

引導孩子講述的時候,剛開始還是以家長為主,只是在某些地方可適當停頓,以提問的形式讓孩子講下去;等孩子越來越熟悉故事內容後,孩子講述的部分就可以越來越多。孩子親自參與講述後,興趣會更濃厚的。

故事這樣講,孩子才愛聽

3、家長要積極參與。

有的家長也會疑惑,問為什麼要求由家長來講述故事;在他們眼裡,覺得電腦裡、網絡上現成的故事錄音要比家長的聲音好聽的多。至少錄音裡的普通話標準、字正腔圓,還注意抑揚頓挫。

沒錯,如果只是拿這幾個標準和故事錄音相比的話,估計沒有幾個家長能夠比得過;但是我在這裡還是要說一句,家長的講述一定比錄音要好上一百倍一千倍。

在家長講故事的時候,孩子能體會到家長的陪伴、感受到家長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當然最重要的,是感受到家長對自己濃濃的愛。在愛的滋潤下的聽故事,當然會比聽著單調的錄音要好上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