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慌失措的買房人

目前還有買房的必要嗎?這個冷清的市場狀態還會延續多久?這個跌跌不休會跌到什麼時候?這樣的趨勢會造成全國性房地產市場暴跌嗎?如果買了房是不是徹底套牢了?房價會不會重回2015年?

這房到底還能不能買?

降準額外釋放的增量資金約7500億人民幣,有沒有可能重現當年的光景,激情的歲月會不會再次來臨,房地產市場的火焰能否再次點燃?

驚慌失措的買房人


據經濟觀察報的整理,這一次降準已經是年內的第四次,從這個趨勢看也許年底還會有一次。

我們先不談債市的震盪、和可能涉及的匯率持續貶值壓力。

大家關注的重點是這一筆不小的資金會不會再次湧入房地產行業,待降準新聞出現的時候解讀最多的就是對於樓市的影響,而最為雞血最為熱烈的解讀方是中介行業,來源於一線房地產中介從業人員,他們用了很多例子來證明可能會發生的可怕,用千萬資產模型來告訴你錢越變越多,錢變得更不值錢。

洪水猛獸般稀釋你我的財富,印鈔機又在加班加點!他們的口號:再不買房就是空空勞作白辛苦,一年到頭又白乾!

經濟學家類型的中介朋友們,講得真是情深意切,通俗易懂。還真讓不少朋友開始擔憂起來,錯過此次降準的利好對於個人來說是不是等同於首付蒸發,兩房變一房,一房變買不起房了。

安迪告訴他們杞人憂天了,今天的房地產狀態並不是今天才開始的,這是早就定下來的基調,別忘記了高層說得“房住不炒”上升到什麼樣的會議!

記住房住不炒,遠離幻想幻聽。

不要被那些高深詞彙迷住了,其實沒有那麼多炒房路

當我在告知大家不要隨意亂買房的時候,他們說錯過了太多的好機會不核算;

再次提醒,趕緊換到合適的城市!

當我說趕緊拋掉三四線城市房產換到一二線,最好是能換到工作的一線大都市的時候,他們說市場這麼熱一線這麼低迷無意義;

如此看來,新一波的政策又要來了

當我說新一輪的房地產政策即將來臨,他們說你安迪譁眾取寵無中生有搏噱頭;

房地產市場接下來會發生的幾件事

當我說開發商日子要開始艱難,中介日子要被嚴控,買房人圍攻售樓處要重新上演,他們說這樣的市場不會出現類似的狀況。

樓市開啟下降渠道,新時代即將來臨!

這些城市,在降價的通道里他們一定首當其衝。

而安迪最擔心的就是那些原本對那些偏遠城市一無所知,僅僅是道聽途說某某城市多麼好,政策依然還有空隙,銀行貸款還很友善,只要願意買房就一定能成交,就一定能賺到錢,租金收益也很好,速度快的話搞不好2年就翻倍,甚至還有機會翻很多倍。

他們眼中的不動產,強硬的金融屬性,高效的槓桿使用,其實在部分城市是無效的,他們沒有足夠的產業和購買力,他們面臨的是原本不動產的房產,真有可能變成“不動產”。限售年限可以追溯,限售年限可以延長。

只要政府有需要,只要市場不妥協,只要苗頭還在,管你炒房還是居住,限售10年8年對於政府來說只有充足的好處,沒有一毛錢的受損。

如果你是自住,你當然不著急買賣,就算你想著要置換,那也只能先等等。但凡嘗試炒房,那就看你資金成本,自有資金和超負荷,結局會天翻地覆。

不止一百次講起那些眼花繚亂的各種信譽貸、信用貸、信用卡無限接龍、拆解市場資金以及各種抵押,作為普通人在這樣的行情裡一定要遠離,離得眼不見心不煩為止。

所有種種文章的一環套一環,都是書面告訴你的真理和誘人,必須按部就班一步不差完美執行,也許會有那麼一丁點機會。但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寫出那些辦法的高手和大佬他們基本上不會嘗試那樣的做法。

沒有那麼多神可以幫你

那些行不通的方案,只是為了寫出來勾引你而已。

而所有的拆解、短期填補、刷出來的無敵資金在使用後,都是需要及時歸還,且這個使用週期很短,很短。

他們教你這樣那樣買房,各種團購和折扣,總有一款適合你。但是否你能真的賺錢,能不能及時填補,那時你死你活和他們毫無關聯,是你咎由自取。

錢到底會去哪裡?

這一次的降準主要是兩點:一是通過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二是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結構。

優化流動性結構,以為會流向股市一部分資金或至少給股市帶來一些鼓舞和激勵,但市場卻完全不買賬,股市跌到了新的低位,不少人捶足頓胸,更多人悔不當初。

本想著股票會迎來點新景象,弄一點紅色系,殊不知這是要朝2500點進軍的節奏,按照我們平時的笑侃,這離2000點還很遠,還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樓市想要在這一筆資金裡分一杯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操作的空間,今昔不再是往日崢嶸,那些所謂的放水放任早就成為了過去式。


驚慌失措的買房人


最高行政指令最厲害之處其實不關乎市場、不關乎房價、哪怕是短期內的不發展、甚至是暫時的停滯或一點點倒退都不要緊,更不關乎埋怨和諷刺。

立竿見影的處理可能會導致官帽不保,很有可能就此歸隱。簡單一點的通報批評和警告,或在政治生涯上記上一筆抹不去的痕跡,從此將別離。

這才是,最狠最有效的政策執行力度。

記得“房住不炒”這四個大字 ,絕對是落地有聲,字字如金,強如信心。

很多朋友還在說這些都只是過場,風聲一過老戲法立馬就會轉土重來,再次上演追趕大賽,缺少了這一利器地方政府如何實現良好成績,沒有了土地財政怎麼做好公共設施,沒有政績哪裡還有上升的武器。

卻不知,最高層的決心在哪裡。

現階段什麼是最好的政績?是你所在城市的房價在上一波翻轉後,需要溫和地停滯,不再有大幅度的跳價,不能有離譜的爭搶,但也不能有斷崖式的下跌,所做的一切都是保持健康發展,穩定前行。

也正因為如此的溫和,才對那些聚集在售樓處拉橫幅罵罵咧咧堵門,個別城市的購房人甚至還會衝進售樓處,過一把打砸癮。

說什麼裝修不夠好,講什麼承諾不到位,談什麼格局有變化,其實所有的矛盾點都在已購的房價在下跌,開發商在促銷銷售,他們認為侵犯了他們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憑什麼我們買了房價就不漲了!

還有沒有天理,還有沒有王法!

當時買房的時候,莫非是有人拿刀逼迫;那時在購房合同上簽字畫押辦理各種手續,應該是有人用槍指使!

還談什麼契約精神,還說啥的法治建設。

本身就是暴力的象徵,撕毀自己標榜的可憐。

對於這種集眾無理表現,對他們過分溫和其實就是在摧毀社會的基石,讓更多的人學以致用,只要買的房價下跌就去鬧就去折騰就去打砸,就去欺負房地產開發商,就去爭取可能的補償。

漲價的時候在哪裡,有沒有集體上門送錦旗,可曾想過要去做一點反饋,把漲價的部分折現給這些開發商?

這也是安迪經常說起的那句,希望房價一直上漲的真一定是政府,也不完全是開發商,而是那些買了房的普通人群,只要他們下手買房了,房價就必須漲下去!

股票、樓市和中小企業

股票跌出了新的高度,很多買房人應該也在炒股,跌掉四分之一是客氣,跌掉三分之一不稀奇,跌掉二分之一也不在少數,怎麼就沒有見到人組織去證監會遛遛,也沒有哪個會在交易中心橫幅打砸。

怎麼兩幅景象,為何如此對待。

他們多麼聰明和知趣。哪個軟哪個硬,哪個好欺哪個牛逼,哪個懂得經營哪個值得打磨,他們精得你難以想象。

牙齒碎了嚥下去。

你也可以說他們看到房價下跌驚慌失措了,尤其是那些拿著高槓杆繼續在三四線城市指望買房發家致富,升階通道的炒房客們。

他們是真的著急,買的房子居然不漲價。

這風氣一旦打開,勢必會各個城市蔓延,尤其是政府溫和處理的情況下,開發商逐步退讓的步伐中,這些所謂的弱勢群體會變得有恃無恐,會慢慢變本加厲,從有產團體變成了維權先鋒,從買房置業走到了“房住不炒”的對立面。

在此,奉勸那些過度激烈維權的朋友們,千萬別以為暫時的溫和是持續的放任,別忘記很多城市的打惡掃黑任務如火如荼,這要是萬一有帽子應天而降,而恰好遇到你們的暴躁,那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股市目前看不到趨勢,綠得一片青蔥。

樓市也沒有所謂水跡,穩定依舊當道。

而中小型企業的日子似乎也沒有改善,這一塊支持還沒有完全體現,總能輕易聽到各種中小企業的叫苦和埋怨,他們的日子依舊還在艱辛。

這一筆資金最終有多少會流到中小企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門檻設置會有多高,符合標準的中小企業的有多少,最終的落實細則將如何體現。

無從得知,但肯定這是當務之急。

那麼,現在的市場環境裡還能買房嗎?答案是肯定的。

現在這麼低迷的市場不買,還等到什麼時候買房?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安迪一直在勸大城市裡的朋友要買房,先別談什麼投資和發展,先滿足基本居住怎麼樣,別談什麼好房和豪宅,先解決有行不行?

驚慌失措的買房人


尤其是像和上海這樣的城市 ,據兔博士APP上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二手房平均價格在401萬每套,沒有了往日的金九銀十,成交量確實下滑明顯,但價格卻並沒有想象中的低。

當下的選擇房源這麼多,議價空間依舊還存在,有什麼理由讓你忐忐忑忑,猶豫不安?就因為房價現在不漲了,就覺得買漲不買跌,就指望著熱火朝天去搶,還有些朋友居然會等著上海的大跌 ,喊出了房價要再次回到2015年。

這不是心願,這是幼稚!

只是在這個購買的過程中要多做功課,要避免買到遠遠的偏僻區域,如果真是在那邊上班生活倒也無妨,但依舊儘量選擇品牌,選擇大一些的品牌,萬科這種保障保值能力會更大。別看安迪寫了好幾篇萬科忽悠巨猾,但他們的產品和物業,還是有基本底線和門檻的。

說到的投資,依舊還有很多不錯的選擇,只是要記住別玩什麼這個貸那個拆的手段,別搞那些超負荷的重把戲,這種玩法如果沒有持續的資金造血能力,帶來的傷害會遠超你我的想象。

驚慌失措下,別走錯路而已,並不是無路可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