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讀懂的都通透了

大家都知道莊子這個人很喜歡魚,因此他的智慧不少也跟魚有關。就像他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認識下莊子的人生智慧:三條魚,三重人生的境界。

讀得明白,活得通透。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讀懂的都通透了

第一條魚,北冥之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這是《莊子內篇》中記載的故事,在莊子看來,這條魚雖然很厲害,一展翅就幾千裡,但是卻不自由。如果沒有風,它就會從空中墜落。人也一樣,生活中很多事我們都要藉助外物才能實現。自由要靠外物,比如財富、名譽、地位等等,藉助這些我們才能填補人生的荒誕和空虛。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讀懂的都通透了

莊子認為君子使物,但不為物累。人一旦被物質或外物所捕獲,必然失去純粹的自我。對此,陶淵明是個明證,他說人不能為了五斗米而折腰,為了活得自由,他甘願種豆南山下,日落田園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官場再好的錦衣玉食,也不如手中的一杯菊花暖茶。吳宮深處埋荒草,盡戴衣冠成古秋。我們所謂的榮華富貴,轉眼間就成別人口中的飯後談資,既然這樣,又有什麼好在乎的呢?

莊子的第一條魚,不為物所累。用一句詩來形容,即“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第二條魚,濠梁之魚

在《莊子·秋水》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這就是濠梁之魚。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讀懂的都通透了

在莊子看來,生活就像一齣戲,我們不在別人的曲目裡,怎麼知道別人的悲歡苦樂。魚的快樂是自由嬉戲在水中,人的快樂是能健康生長在世間。一個為了迎合別人放棄自我的人註定是不快樂的。邯鄲學步的人生沒有光芒,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明明可以與眾不同,釋放自我,卻總想著融入群體,和他人一樣。難道做烏合之眾就那麼令人不孤獨?

真正的快樂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眼裡的。與其絞盡腦汁想著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不如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歸根結底,快樂跟地位、名譽、才華關係不大,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樂,人上人有人上人的痛苦。生活的好與壞,沒有標準答案。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活著。浮於表面的都是假風光,沉入內心的才是真性情。

不為別人的評價所累,這是莊子的第二條魚,用一句詩來形容,即“浪子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以對春。”

第三條魚,江湖之魚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莊子·大宗師》

譯文:泉水乾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溼潤求得生存,此時此境卻不如我們彼此不相識,各自暢遊於江湖,各自到大江大湖裡去更自由。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讀懂的都通透了

天命無常,人如風絮。不知道哪一天,我們的生命之水就乾涸了,就會變為莊子所說的那條魚。和你相伴的人總有一天會離場,逐漸衰老的父母總有一天會離去。人在天地間,皆為過客,到最後,只有自己陪自己走完生命的旅程。

莊子的這條魚告訴我們,人生短暫,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成為別人的附庸。杜甫崇拜李白之才情,可“我心向山,君心向水”,他們終究揮手而別,獨自上路。杜甫成不了李白,那又如何?寫不出“雲想衣裳花想容”“飛流直下三千尺”,那就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在莊子的哲學智慧中,這第三條魚就是找到自我。尋找自我的路上,或許會很孤獨,但作家蔣勳說,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一個人不能與自己和平相處,就不會懂得和別人平和相處。我們結伴而行,走過江湖,但總是要一個人去看天空和海洋。

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用曹雪晴的那句話來形容,即“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結語: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我們無法照抄照搬。幸福的人生都不同,我們無法去複製粘貼。活得通透舒服的人,都能懂得莊子的三重智慧,做到不累於物,不愧於心,不亂於人。就像尼采所說的,身體可以戴著鐐銬跳舞,心靈則要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