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腦瘤手術,我好像每天都在經歷時空穿梭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明明是第一次做某件事,卻突然感覺“這個場景我曾經經歷過

”。這就是既視感(déjà vu),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群都有過既視感的體驗。

本文作者,《泰晤士報》記者帕特·朗(Pat Long) 的情況更為特殊,由於癲癇發作,他會經常性地體驗到既視感,一天多達10次,甚至難以分辨現實與幻覺。帕特·朗已於2018年8月逝世,生前他正在寫一本關於腦瘤的書,他的家人將幫助他完成這本遺作。

幾年前一個單調的午後,一件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

我當時正在倫敦東部一個公園裡,躺在樹下,突然感到了一陣眩暈,緊接著是一種洶湧而強烈的熟悉感

我周圍的人消失了,我發現自己身處一片麥田裡,躺在格子呢的野餐布上。這段記憶豐富而細緻,微風吹過,我甚至可以聽到麥穗搖曳的聲音。我感受到脖子後面溫暖的陽光,看著鳥兒在我的頭頂盤旋飛過。這是一個愉快而生動的回憶,問題是它從未真正發生過。我所經歷的,是一種很普遍的精神幻覺的極端形式:既視感(déjà vu)

做完脑瘤手术,我好像每天都在经历时空穿梭

既視感(déjà vu),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 clevelandclinic.org

過去五年裡,我一直飽受癲癇發作的困擾。這種病是由我大腦右側一個檸檬大小的腫瘤引起的,它越長越大,最後我把它切除了。在確診之前,我三十多歲,身體健康且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直到那天下午,在第一次癲癇發作後,我發現自己躺在廚房地板上,兩眼烏青。

做完脑瘤手术,我好像每天都在经历时空穿梭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的 | 東方ic

癲癇發作之前,往往會出現“先兆”,它就像地震前的前震一樣,會持續幾分鐘之久。癲癇先兆的類型往往因人而異,到目前為止,我癲癇先兆最重要的特徵,是一種“我曾在過去體驗過當下的事情”的驚人感覺 ,即使我先前並沒有這種經歷。在我最強烈的那次癲癇發作之後一週左右的時間裡,這種預知感變得無處不在,以至於我經常難以區分現實和夢境,我也很難辨別哪些是記憶,哪些是我的幻覺和想象。

在癲癇發作以前,我並不覺得既視感的發生有什麼規律性。而現在,不同程度的既視感每天會發生多達10次,無論是否是癲癇發作的一部分。我無法解釋它們發生的時間和原因,只知道它們通常會在消失之前持續心跳一拍的時間。

我開始試圖去了解這種“既視感”。我希望我不會迷失在幻覺和真實的岔路上。

這個場景,我之前經歷過嗎?

既視感”這個詞,是19世紀法國心理學家艾米利·波拉克(Émile Boirac)創造的。1876年,他寫信給一家法國哲學期刊,信中寫道,他來到一個新城市,但感覺好像曾經來過這裡。他用déjà vu來命名這種感覺,意思是“之前見過”。既視感屬於一類與記憶相關的怪現象,曾有50項不同的調查研究表明,大約三分之二的健康人群都曾經歷過既視感。只不過大多數人只是把它當作一件稀奇的事情,或者有一點有趣的認知錯覺,沒有多加在意。

做完脑瘤手术,我好像每天都在经历时空穿梭

大約三分之二的健康人群都曾經歷過既視感 | wordpress.com

雖然既視感(déjà vu)稍縱即逝,但如果它們長期反覆出現,就會形成令人不安的“似曾經歷感(déjà vécu)”。與既視感不同,“似曾經歷感”指的是那種當下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都曾經經歷過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它缺乏既視感那種令人驚詫的特質,也缺乏那種稍縱即逝的感受。

既視感的一個典型特徵,是你清楚地知道它不是真的。在遇到既視感時,大腦會進行某種檢查,尋找先前經驗的客觀證據,然後將其視為幻覺。而體驗“似曾經歷感”的人,則完全失去了這種能力,無法分辨現實和幻覺。

克里斯·穆林(Chris Moulin)教授是當下最權威的研究幻覺體驗的專家之一。他描述了自己在英國巴斯一家記憶診所工作時遇到的病人。2000年,穆林教授收到了當地家庭醫生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了一位名叫AKP的80歲老人。痴呆導致他的腦細胞逐漸死亡,AKP在那時持續地陷入慢性、永久性的既視感中

,也就是“似曾經歷感”。

AKP說他不看電視也不讀報紙,因為他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他妻子說他覺得生命中的一切都曾經發生過。AKP不想去診所就診,因為他覺得他已經去過那裡,儘管這事從未發生過。第一次和穆林見面以後,這位老人甚至聲稱他們之前一定見過,且能夠講出見面的具體細節。

做完脑瘤手术,我好像每天都在经历时空穿梭

覺得生命中的一切都曾經發生過,是怎樣一種體驗 ?| 東方ic

不過AKP確實保留了一些自我意識。他的妻子問他,如果他之前沒看過電視,他怎麼知道里面將要演什麼呢。他會回答:“我怎麼知道?我的記憶出了問題。”

在與AKP首次接觸後,穆林開始對既視感的起因、以及主觀感覺如何影響記憶的過程產生了興趣。穆林和他利茲大學心理科學研究所的同事發現,幾乎沒有可靠的文獻來描述既視感的原因,於是他們轉而開始研究癲癇患者和其他有嚴重記憶缺陷的患者,以便找出關於健康大腦中記憶幻覺體驗的結論,並探討既視感對意識運作的普遍意義。

既視感源自哪裡?

在艾米利·波拉克發明déjà vu這個詞的將近150年後,和穆林一樣的研究人員才開始理解,導致記憶系統錯誤的真正原因是被稱為“wet computer”的大腦構造——海馬體

海馬體的外觀很美麗。哺乳動物的大腦有兩個“海馬”,它們對稱地長在大腦底部。直到最近的40年,我們才真正開始瞭解這些精巧結構的作用。

做完脑瘤手术,我好像每天都在经历时空穿梭

海馬體在大腦中的位置 | news-medical.net

科學家曾經認為,記憶是在一個地方整齊地排列在一起的,就像文件櫃裡的文件一樣。這種共識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被推翻,當時認知神經科學家安道爾·圖威(Endel Tulving)教授提出了他的理論,即記憶實際上有兩個不同的類型。

圖威所謂的“語義記憶(semantic memory)”是指與人格無關,與個人經歷無關的一般事實,而“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ies)”包括對生活事件或經歷的回憶。“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倫敦”,這是一種語義記憶,而“我11歲跟著學校旅行去了自然歷史博物館”則是情節記憶。

做完脑瘤手术,我好像每天都在经历时空穿梭

在神經成像技術的幫助下,圖威發現情節記憶是這樣產生的:大腦的不同位置產生小的信息碎片,然後它們會重新組合成統一的整體。他認為,這個過程類似於再次體驗一遍情節記憶的“情節”。“記憶是精神上的時間旅行,是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一種重溫。”他在1983年的時候如是說。

許多這些記憶信號來自海馬體及其周圍區域,這表明,海馬體是大腦的圖書管理員,負責接收已經由顳葉(temporal lobe)處理過的信息,然後對它們進行整理,索引並將其歸檔為情節記憶。就像圖書管理員可能會按主題或作者整理書籍,海馬體也可以識別記憶之間的共同特徵。比如,它可能根據類推法或熟悉度,將所有參觀博物館的記憶分組在一起。然後用這些共性將情節記憶的組成部分連接在一起,以供將來檢索。

做完脑瘤手术,我好像每天都在经历时空穿梭

顳葉的位置 | wikipedia

那些因為癲癇發作而觸發既視感的患者,他們腦部癲癇發作的部位,往往是和記憶相關的腦區。這並非巧合——科學家也毫不意外地發現,顳葉癲癇對情節記憶的影響,要超過語義記憶。我自己的癲癇起源於顳葉,這個部位位於耳後的大腦皮質區,主要負責處理傳入的感覺信息。

那麼,既視感的產生,究竟是什麼出了問題呢?

是什麼導致了既視感?

在《既視感的體驗》(The Déjà Vu Experience)中,艾倫·S·布朗教授為既視感提供了30種不同的解釋。根據他的說法,任何一個原因都可能足以引發一種既視感的體驗。除了像癲癇這樣的生物功能障礙外,壓力或疲倦都可能會導致既視感的產生。

布朗也是所謂的“分裂感知理論(divided perception theory)”的支持者,這個理論最早由愛德華·佈雷福德·鐵欽納(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博士於20世紀30年代提出。分裂感知指的是大腦對周圍環境關注

度不足的狀態。

鐵欽納用這樣一個例子來描述他的理論:假設你即將穿過繁忙的街道,這時被商店櫥窗陳設吸引了目光。當你穿過馬路時,你會想,“奇怪,我剛才已經走過這條街了啊”。你的神經系統將一段整體的經歷分割成兩個階段,而後面那段就好像是前面那段的重複一樣

做完脑瘤手术,我好像每天都在经历时空穿梭

東方ic

在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這個理論被認為是觸發既視感的合理解釋。另一個常見的解釋,來自一名波士頓退伍軍人醫院的醫生。1963年,羅伯特·埃夫隆(Robert Efron)提出,既視感可能是由於某種處理錯誤造成的:他認為,大腦的顳葉負責吸收事件,然後再向它們添加時間標記,以確定它們發生的時間。

埃夫隆認為,既視感的發生,是因為大腦在事件發生和添加時間標記之間產生了延遲:如果這一過程耗時太長,大腦就會認為事情已經發生過了。

但是艾倫·布朗和克里斯·穆林都同意,海馬體根據事件的熟悉程度為記憶標記,而這種記錄記憶的方式更可能是既視感的原因

布朗說:“我的觀點是,每次癲癇發生前的既視感體驗,都是由大腦中評估熟悉度的區域的自發活動觸發的。” 他說,這個區域可能是在海馬體周圍,最有可能是在大腦的右側。這也就是我大腦手術之後、那個檸檬大小的孔洞的位置。

那為什麼健康的人會遇到它呢?

布朗認為,健康人群中,既視感每年最多發生幾次,也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刺激。既視感主要是在室內發生,在人們做休閒活動或和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出現;幻覺的出現,經常伴隨著

疲勞或壓力。既視感的體驗很短暫,只有10到30秒,並且晚上比早上更頻繁,週末比工作日更常見。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記住夢的能力與產生既視感的可能性之間存在聯繫。布朗認為,雖然既視感在女性和男性中發生的可能是均等的,但在年輕人中更為常見,那些經常旅行、收入較高、政治和社會觀念更偏自由主義的人,更容易體驗到既視感。

做完脑瘤手术,我好像每天都在经历时空穿梭

既視感在年輕人當中更常見 | 東方ic

“對此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釋。”他告訴我,“經常旅行的人,有更多的機會遇到他們可能會覺得似曾相識的新環境。持自由主義觀念的人可能更願意承認有不尋常的心理體驗,並願意將其弄清楚。年齡問題是一個謎,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通常變得更加古怪,而不是相反。我猜是年輕人對經歷更加開放,也接觸了更多不尋常的心理事件。”

與既視感共生

20世紀40年代,一位名叫莫頓·利茲(Morton Leeds)的人對既視感的現象進行了一系列研究,那時候他正在紐約上大學。這一系列研究,成為了對既視感最早的全面研究之一。利茲非常詳細地記錄了他那些彷彿昨日重現的瞬間,一年時間裡,他寫下了自己的144段經歷。在他的描述中,其中一段 “非常強大,幾乎讓我感到噁心”。

在我最近的癲癇發作後,我也有類似的經歷。反覆出現的既視感固然不會給肉體帶來傷害,但它產生的精神痛苦同樣也會讓身體覺得噁心。來自夢境的畫面突然打斷現實的思維;正在進行的對話好像以前已經發生過了。甚至像衝一杯茶或閱讀報紙的標題這種瑣事,也似乎都變得曾經發生過。有時候,

我感覺自己就像是瀏覽一本相冊,但裡面只會出現無窮無盡相同的照片

做完脑瘤手术,我好像每天都在经历时空穿梭

彷彿在瀏覽一本相冊,裡面只會出現相同的照片 | gfycat.com

這些感覺似乎聽起來很容易被忽視,卻十分難以克服。反覆出現的幻覺,是我生活中最難以忍受的事。對於我來說,越努力去了解它、努力接近既視感產生的真相,也越能從某種意義上緩解這樣的痛苦。

就在這篇文章快寫完的那個晚上,我的癲癇又發作了。截稿的死線在我的腦海中忽然變得異常清晰,因為我突然有了一種強烈的記憶,記憶中的我正坐著寫下這些結束語。而第二天,當我恢復鎮靜,能夠閱讀這篇寫好的文章時,我看到的只有一片空白。這是另一種錯覺。現在我正在敲下真正的結語。

那似曾相識的一切,又在生命裡重現了。

編譯來源:Mosaic Science, My déjà vu is so extreme I can’t tell what’s real any more

編譯:大琳砸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果殼

ID:Guokr42

靠譜科普

就看果殼

受生物圈2號的啟發,我們試圖將整個大自然裝進一本日曆。366個物種“入住”其中,更有“收藏”了53張手繪插畫的物種畫廊……

每週,這裡還要進行一次“嚴肅”的知識研討,像是“熊貓為啥長得一身黑白色?”、“大象嗅覺究竟有多厲害?”什麼的……

這就是《物種日曆2020》,明年,讓你的桌面變得更有趣!

做完脑瘤手术,我好像每天都在经历时空穿梭

傳送門就在這,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