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将领,可以称得上那个时代举世无双的优秀代表?

史学达人



在元帅当中,林彪是最会打仗的,在大将当中,粟裕是最会打仗的,而在上将当中里,韩先楚是公认第一的会打仗的。


韩先楚出生在湖北黄安,从小家境贫寒吃尽了苦头,放过牛,当过篾匠和短工。1927年11月的黄麻起义,只有14岁的韩先楚踊跃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17岁时就已经光荣入党,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一员。



韩先楚先后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是一位真正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韩先楚把毕生的经历和心血都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不朽的功勋。


韩先楚从军期间,有幸在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林彪手下工作过,也都得到过四位老帅的嘉奖和赞扬,综合起来一句话,就是打仗不怕牺牲,打仗好动脑筋有一手。


在同僚眼中,韩先楚是个好勇斗狠不服输的人,打仗往往出其不意,是个真正的好战分子。他敢打别人没有把握的仗,往往取的意料之中的胜利。韩先楚和《亮剑》中的李云龙很像,都喜欢违抗军令,打冒险的仗,这在全军中都是少见的刺头。



不过韩先楚也是有原则的,对共产主义事业是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在长期的斗争中锻炼和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无产阶级革命性。他光明磊落、作风正派、无私奉献、坚持真理、胸怀坦荡、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全军上下,同时韩先楚在思想上也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上级命令,是一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优秀战将,堪称是解放军优秀将领的代表之一。



历史局中人


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将领:粟裕、徐向前、刘伯承、彭德怀、朱德、蔡申熙、叶挺、许继慎、黄公略、邓华、徐海东、左权、彭雪枫、陈赓。

图片:粟裕(上排左)、彭德怀(上排中)、徐向前(上排右)、刘伯承(下排左)、朱德(下排中)、徐海东(下排右)。








君230835428


1948年12月6日下午4时30分,猛烈的炮火拉开了对双堆集国军第十二兵团总攻的序幕,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两个地方军区的独立旅共20万大军,分东、西两个战役集团,高呼“打下黄维,直捣南京,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口号,发起了对“土木系”精锐兵团的最后冲锋。

(红军时期)

西集团的指挥员正是陈赓将军,这个时候全军整编工作还没有进行,中原野战军尚无“兵团”级建制,所以陈赓将军仍然只是第4纵队司令员(之前为陈谢临时兵团司令员)。以一个纵队司令员的身份同时指挥五个纵队作战,这本身就说明了陈赓在军中比较特殊的地位。

之所以选择陈赓将军为那个年代最优秀将领的代表,是因为作为黄埔一期生,他得到了国共两党同时的高度认可,并且在大兵团作战中几无败绩。对常凯申而言,陈赓是他曾经的救命恩人,最欣赏的“黄埔三杰”之一,在黄埔军校时期曾任第四期步兵科第7连连长(四期多少名将,都得算陈赓的兵)。

(抗战时期)

我党的高级军政干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旦被俘,基本英勇就义,比如瞿秋白、方志敏、刘畴西(黄埔一期)等等。然而陈赓在上海做地下工作被捕后,常凯申立刻派一批黄埔将领劝降,开出的条件就是“嫡系部队军长” ,遭到断然拒绝后也只是软禁,一度惊动了宋庆龄先生亲往探望,最终奇迹般脱险生还。

解放战争时期在陕北的“小河村”军事会议上,主席正给高级将领们分析军事形势,台下的陈赓突然站起来走到桌子前,大家一愣,主席问陈赓你干什么?回答是:“报告主席,口渴了”,然后端起水杯一饮而尽,这样的事情一般的将领是做不出来,陈赓就敢。

(淮海战役期间)

中野在南坪集引诱第十二兵团深入时,黄维已知当面的对手是陈赓,无论是作为老同学,还是作为黄埔校长曾经最看重的学生之一,黄维在潜意识里都有“拉开架式干一下”的心态,这是人之常情。

及至全军覆灭被解放军俘虏后,他居然坦承::“败在陈赓手上不算冤枉,陈赓是我的同班同学,在学校里我就比不过他!”----能够让敌我两大阵营都表示佩服的将领,当然举世无双。



红四方面军师长、司令部参谋长、红一方面军步校校长、红一师师长,在两大方面军都有重要军职很是罕见。长征期间军委警卫部队“干部团团长”,每次关键时刻投入战斗敌人必闻风丧胆,人称“钢盔司令”(干部团佩钢盔)。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386旅旅长,被美军观察员誉为“中国最好的旅”,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二野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的军旅生涯,简直是个传奇,亦堪称常胜将军。



(在越南)

解放战争后期的南线大追歼中,第四兵团被临时划归四野指挥,担负大迂回的战略任务,陈赓比较尴尬的接受黄埔师弟、曾经的部下的领导,期间至少三次抵制错误命令,在军委的支持下坚决完成合围。

率部深入华南沿海拦截桂敌,第四兵团歼灭了南逃桂军的五分之二约70000余人,一路解放两广和云南,出任云南军区司令员。

(志愿军副司令员)

1950年陈赓率工作组援越抗法,指挥胡志明的部队在东溪战役中歼灭法军九个营8000多人,战役结束后法国人惊呼:"上帝啊!陈赓插手指挥了,怪不得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 1952年出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三兵团司令员,南下北上打击西方侵略者,这样的军事履历,还能找出第二个吗?

惜哉1961年因病逝世,将星过早陨落。

(开国大将)


度度狼gg


粟裕大将既非科班出身,本人资历又浅,但却能长时间以副手的身份指挥庞大的军队,并取得了绝大多数战役的胜利。以粟裕的出身、阅历和背景,他绝对是那个时代举世无双的优秀代表。

粟裕将军出身于侗族人家,18岁时投入叶挺的部队,20岁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总指挥部的警卫队班长。后到井冈山加入红军。他从基层做起,在红军初始时期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建树,但随着职务的不断提升,粟裕的能力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在担任红十军团参谋长时期,他因先机一步冲出敌人包围圈,而免遭灭顶之灾。在南方加入新四军后,他的能量被全然释放,无论是对日军还是从国民党军队作战,他指挥部队以少胜多,积小胜为大胜,连战连捷,打出了自己的名堂。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更是大显神通,率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逐渐打开局面,反守为攻,取得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诸多重大战役的胜利,一直和战友们将国民党打到了小岛之上。


粟裕与不少同级别的国共将领不同,他没有进过军事院校,没有系统学习过军事知识,打仗作战全是自学成才,以过人的智慧和别具一格的指挥艺术,成为同时代少有的军事天才。

大多数时间作为副手的他,却长时间拥有军事作战的指挥权力,运筹帷幄,决战千里,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粟裕大将作为重要的开国元勋,战功卓著。更难得的是,他一向低调谦让,不争名夺利,这也是让后人最敬仰的高贵品质。但他也因为性格耿直,不善变通,在一些方面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也让我们为将军感到不平。如果就军事才能讲,实至名归的粟裕将军毫无争议的一定是那个时代举世无双的优秀代表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粟裕大将智勇深沉,是我军的优秀指挥员。

粟裕将军一生忠于革命,忠于人民,在战火中不断磨练提升自己的指挥艺术,由于长期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粟裕的作战风格凌厉果决,当断则断,即使兵行险招,也绝不拖泥带水,总的来说就是“凶,绝,险,狠”,因此,无论是日寇还是国民党军,对粟裕指挥的部队都闻风丧胆。在淮海战役前,国军面对华野已经要9个师抱团自保,可见粟裕给国军的压力有多大。


在战略层面,粟裕有自己的长远眼光和独立判断,不唯上,不妥协。1948年初,粟裕认为毛主席关于华野过长江的部署不妥,经过几次沟通,终于说服了毛主席把华野主力留在江北,最终打了淮海战役,消灭了蒋介石起家打内战的大部分嫡系。到1949年初,毛主席回顾这段经过时也感叹说:当初粟裕说三个纵队不去江南是对的。

在战役层面,粟裕比我们想象的一般的温文儒雅的形象要“狠”。由于后勤补给条件有限,华野战士携带的弹药数量长期低于8个基数,有时只有两个基数,如果一仗没有打赢,没有缴获,下一仗可能就会有枪无弹。所以,粟裕指挥的每一仗都是要竭尽全力打赢的。


1948年6月,粟裕指挥豫东战役,首先攻克开封后又果断放弃开封,引诱邱清泉和区寿年兵团追击,在两敌相距40公里,几乎是间不容发之际突然包围了区寿年,把邱清泉死死堵在10公里外。此时,由于蒋委员长难得的机智操作,黄百韬第7兵团突然出现在战场,局势顿时逆转,华野腹背受敌。

然而,粟裕顶着巨大风险,依然先突击打掉了区寿年的兵团部和第75师,然后留下区兵团残敌不打,回身全力攻击黄百韬,在黄百韬被重创后,他又判断形势,果断放弃全歼黄的意图,立刻结束战役,在敌人5个兵团合围之前跳出了包围圈。

此役,国民党出动了邱清泉,黄百韬,胡琏,区寿年,吴绍周,杨干才,孙元良7个兵团级单位从四面八方夹击粟裕,结果被歼灭9万多人,还让粟裕从容突围而去,豫东战役打得国军彻底失去了野战的信心。这一系列操作,时进时退,时取时弃,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对战场形势判断之准确,战机把握之精妙,作战决心之果决,都令人咋舌。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将军始终保持革命者的简单朴素本色。他对下属非常客气照顾,毫无首长的架子,当别人称赞他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是沧海一粟!这是作为一代名将最难得的品质。

所以“军神”刘伯承元帅评价说:“粟裕智深勇沉,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每日一段历史


曹操当初为了得到关羽,可谓是下了很大功夫,自己吃什么就让让你给关羽送什么,还把吕布的赤兔马送给关羽,到最后过五关斩六将,曹操还是把关羽放走,足以看出曹操对关羽的爱惜。“得一关羽,胜过十万雄兵”。



其实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很多关羽的战绩都是虚构的,比如温酒斩华雄是假的,关羽根本没参加讨伐董卓,斩华雄的是孙坚,过五关斩六将也是假的,像蔡阳是被刘备干掉的,文丑也不是关羽干掉的,而是曹操设计伏击掉的,但是也有很多战绩是真的。

三国志中记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这个偏将军的待遇很高了,乌巢之战后袁绍部下大将张郃投降曹操,也就是偏将军,徐晃要在跟随曹操攻破文丑之后才升职为偏将军,关羽被曹操俘虏后却拜为偏将军,说明关羽的实力肯定很强,不然曹操不至于上来就拜为偏将军而且礼之甚厚。 而关羽确实也很快表现出了实力,在曹操和袁绍大战中,袁绍派遣大将颜良出战。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祥子看历史


生活在盛唐至中唐时期唐朝名将郭子仪,就堪称那个时代举世无双的优秀代表。

郭子仪成长于唐玄宗时期,在盛唐时代度过了58个相对平静的春秋,直到756年安史之乱的金戈铁马声,这才将他的生活所打破,同时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参加平叛战争,因为战功显赫逐渐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将军成长为维护社稷安慰的中流砥柱。在唐王朝收复长安、洛阳两座京城的重大战役中,郭子仪及其率领的朔方军部队,就是唐军的主力部队。

安史之乱平定后,边境战事又起,郭子仪继续以节度使的身份镇守边陲,捍卫着大唐王朝的万里国境线。抗击吐蕃王朝、抵御回纥部落,常常是兵微将寡,却仍能屡败敌兵,确保国土不被沦丧,人民免遭涂炭。

正因为郭子仪的骁勇善战,无论是境外回纥人还是吐蕃人,都将其当神人一样看待。唐王朝内部一些图谋不轨的藩镇,也因为有郭子仪的存在而不敢轻举妄动。

就是这样一位声名显赫、足智多谋、位高权重、深得人心的战将,在中央大权旁落的唐王朝中期,郭子仪却从不居功自傲,不以权谋私,更不心怀异志。相反,他始终忠于朝廷,不惜个人利益荣辱,有诏即赴命,绝无半点犹豫。

郭子仪的一生前后服侍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任皇帝,也是有唐一代唯一一个四朝元老。八十三岁高龄时,郭子仪被唐德宗尊称为“尚父”,八十五岁时善终。后世史书评价其为“功盖当代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叛”。


寰宇长剑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男兵易寻,女将难觅”。自古以来在大家的影响中打战都是男人们的事情,和女性同胞们好像没什么关联,但其实历史上还是出过几位“巾帼英雄”,她们不比男人差,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举世无双的优秀代表着下面就听像素道来。


一、商之妇好

妇好,商王武丁之妻,是历史上第一位查之有据的女将,被誉为中华第一女武将。在嫁给武丁后便开始为武丁开疆拓土,主持各种祭动。

她用的兵器,是一柄由青铜打造的重17公斤的大钺,后来他的墓葬在安阳殷墟被发现,根据墓中的记载了,我们这才知道了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武将。

二、南宋穆桂英(待考证)

穆桂英被称为,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与梁红玉、花木兰、樊梨花齐名。杨宗保之妻。虽然现在无证据证明穆桂英之存在,与其功绩,但穆桂英在民间知名度却出奇的高,却流传了许多关于穆桂英的故事,我们姑且信之。

三、清末周秀英

周秀英,小刀会女首领,自幼习武,刀法举世无双,一把百余斤的大刀耍的虎虎生风。随丈夫一同起义反抗清朝,凭借着自己一把大刀杀的清军落花流水。后来清军联合英军,周秀英不幸被枪击中导致被清军俘虏,处于凌迟。



四、前秦毛皇后

毛皇后,前秦符登的皇后,自幼习武,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毛皇后的协助之下,符登大败姚崇,但后来因为符登轻敌,致使毛皇后被敌军围困,后被俘虏,最终被残忍的杀害。



五、花木兰

花木兰,代父从军击溃入侵敌军而流传千古,被唐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记载。

小伙伴们,还知道哪些举世无双的巾帼英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哦。


像素说历史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优秀的将领是可遇不可求的。

《薛仁贵传奇》是一部经典的电视剧,在这部剧中许多人物被展现得十分传神,比如能言善辩的程咬金,喜欢搞事情的尉迟恭,武艺高强的薛仁贵,痴情的昭阳公主......

剧情中,薛仁贵被李道宗给陷害,差点被害死。为了搭救薛仁贵,程咬金、尉迟恭、秦怀玉、罗通等人想了多种办法去解救薛仁贵。

为什么要搭救薛仁贵呢?从浅的方面来说,因为薛仁贵是他们的好朋友、好兄弟或者是好义子;从深的方面来说,因为薛仁贵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优秀的元帅是可遇不可求的,三箭定天山、智取凤凰城、大败铁世文、带病取安达儿首级......这些例子无一不证明了薛仁贵的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优秀的将领,不管在哪一个朝代都是非常值钱的,比如刚刚提到的薛仁贵,或者是三国时期的关羽、张辽、徐晃,抑或是战国时代的白起、李牧。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仅能够改变一场战争的格局,甚至对国家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对民族的自信心也有所影响。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很多的优秀将领,比如白起、李牧、孙武、项羽、关羽、徐晃、岳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汉朝时期的大将军大司马卫青。

卫青,可以称得上是汉武帝时期举世无双的优秀将领的代表。

改变汉朝和匈奴战争胜负的第一人

是卫青,奇袭了龙城;是卫青,改变了汉朝长期以来对匈奴屡战屡败的局面;是卫青,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有人说是李广,有人说是卫青。说是李广,是因为李广有“飞将军”的称号,说是卫青,因为奇袭龙城的是卫青而不是李广。

正如汉武帝说的:我大汉建国以来对匈奴屡战屡败,导致士气蹉跎,天威沦丧,实在可恨。长期以来汉朝对匈奴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不仅使得汉朝蒙受巨大的耻辱,也使得汉朝隔三差五就要送美女、送金银财宝给匈奴。卫青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如果一定要说他有错误,就是他一生几乎不犯错误。

卫青的龙城大捷,改变了汉朝之前屡战屡败的局面,给汉朝带来了希望,给国家带来了喜气。之后,收复河朔,歼灭右贤王主力,漠北大战......七战七捷的卫青,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狠狠的打击了匈奴,打出了汉朝前所未有的尊严,给了一个族群鼎力千秋的自信。

卫青立下了这么多的军功,自然是得到了很多的封赏。他的最高荣誉是长平侯、大司马大将军。

有的人得到了权力之后就开始变样,变得胡作非为,失去理智,但卫青却并不是这样的。

在汉武帝第一次派出四路大军讨伐匈奴的时候,只有卫青的这一路袭击龙城取得了成功,而“飞将军”李广却战败了。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战败的将军要被除去官职,并且要缴纳罚金,可是李广并没有钱去交罚金。

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是卫青主动帮他解决了钱的问题。李广本来一直看不起卫青,他先前认为卫青能够当上将军是因为靠女人的裤腰带,认为是他的姐姐卫子夫以及平阳公主的帮忙,没什么真本事。经过卫青的这次援助,这才改变了对卫青的看法。

卫青临死前要进宫见汉武帝,当卫青被抬进宫的时候,一群士兵跑过来接卫青,他们大喊:“大将军你怎么样?我们很想你啊!我们来抬大将军!”走在楼道中,御林军见到卫青纷纷低下头来。如果没有足够高的人品,如果没对士兵爱护有恩,是绝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和卫青相比,霍去病就做不到这一点,虽然霍去病被称为是中国最年轻的战神,但他没有让士兵们从心底里佩服他、尊敬他。

卫青,大汉举世无双的代表,和霍去病一起组成“帝国双臂”,打出了汉朝的国威,帮助汉武帝给了一个族群鼎力千秋的自信。好人品、好谋略、好武功的卫青,是战场上的王者,也是人生中的胜者。


简单平凡123123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优秀的将领,可以敌得过十万人的军队。那么咱就说说几个优秀将领吧

第一位,他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前面我们说过,战国时期骑兵才逐渐发展起来,而骑兵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的马匹。赵国当时北部也就是在现在蒙古和山西等地,有着巨大的牧场,非常适合战马的放养和训练。同时赵国北部是少数民族,四面皆是敌国,常年交战,少数民族的掠夺给了一个合适的练兵场地,这样的天时地利,给了李牧一个天然的优势。李牧的骑兵能力更大在于策略和能力,作为战国末期六国仅存的将星,战绩非常良好。对于北部匈奴常年骚扰,他一直采取积极防御的政策,后来一次性积攒大量的兵力,诱惑骑兵来收取战利品,而后骑兵步卒一齐杀出,大破匈奴元气。在对抗秦军多次用到了出其不意、攻敌必救的奇谋,一次次挫伤秦军锐气,难怪能在那个时代获得一席之地。

还有不得不提的一位天才式将领,那就是大汉冠军侯霍去病了。在骑兵战争史上,他将战术达到一种艺术的高度,成就之高,难寻第二人。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从小也收到了舅舅的军事熏陶,但是打仗不受兵法的约束,他及其善于抓住时机,果断出击。霍去病没有卫青童年时的遭遇,所以性格大胆,加上年轻冲动,他敢打敢追。第一次出征横,霍去病就带着八百人追了匈奴几百里。他将骑兵的机动性用到了极致,而且善于运动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斩杀动辄上万。由于匈奴骑兵来去匆匆不好杀,一次杀这么多骑兵,功绩不得不说很高。可惜太过天才,二十三岁就去世了。但他这短短几年,对于匈奴人来说已经是噩梦了,在骑兵战史上留下最绚烂的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