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前再谈最新茅奖作品《牵风记》:雄浑奇幻,妙到毫巅

朱向前再谈最新茅奖作品《牵风记》:雄浑奇幻,妙到毫巅

雄浑奇幻,妙到毫巅—再说《牵风记

文 | 朱向前

刊载于《中华读书报》2019年10月12日

徐怀中先生《牵风记》自去年12期《人民文学》刊出以来,一直是出版界和评论界的热门话题,各路方家好评高论此起彼伏,风头劲健,一路牵风而行,直至以最高票(与《人世间》并列第一)荣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可谓众望所归,实至名归。当初我就第一时间发表了评论(见「弥漫着生命气象的大别山主峰—关于牵风记〉的对话」,「人民文学」2018年12期)。说“三个人物和一匹马”对当代战争文学人物画廊的贡献;说把美与情推向极致对当代战争文学主题与意境的挑战云云,都不再重复了。今天我只说一点,即雄浑与奇幻的精妙结合。

朱向前再谈最新茅奖作品《牵风记》:雄浑奇幻,妙到毫巅

先说雄浑。如众所知,中国古典文学一直有一个歌颂女神的传统,从《洛神赋》到《红楼梦》,再到沈从文、孙犁、汪曾祺衮衮诸公,徐怀中亦是继承这一脉的当代传人,对沈、孙、汪都有师承——特别是孙犁,几近徐怀中的偶像。用徐怀中自己的说法,他总是喜欢在动笔之前翻一翻孙犁作品,“薰一薰”味道,沾一沾灵气。徐对孙的冲淡、平和、纯净之美,阴柔之美,深情隽永之美,一直都有渗透血液般的汩汩流转之韵味。但是到了本书,从深情、隽永、唯美中翻出来了,自铸新辞,雄浑博大,对前人既有继承更有超越!

因为老先生少年参加八路军,经历过面对日冦大扫荡的险境,追随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大战,也经历过越南美军B52轰炸机地毯式轰炸的命悬一线,直至到将军部长,统驭一方....而这些经历正是他的前辈同路中人少有的,所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冗铸冶炼,“廋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他的笔愈加深沉老道,在平和、优雅和唯美的同时,又有金戈铁马、风云跌宕的一面,有雄视天下、雄健豪迈、雄浑凝重的一面。

朱向前再谈最新茅奖作品《牵风记》:雄浑奇幻,妙到毫巅

虽然小说中工写细节如蕉叶上的蝉翼透如薄纱,但弥漫全书的写意式的战争风云却有如历史足音,步步紧逼,隆隆作响,撼人心旌。这一工一写,两极撑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张力场,并在其间激荡着一股苍茫、雄浑的生命气象!这在徐怀中乃至前辈的笔下都是鲜见的,这也就等于说,徐怀中已经将沈从文、孙犁一路的小说美学风格作出了相当幅度的拓宽与推进。

朱向前再谈最新茅奖作品《牵风记》:雄浑奇幻,妙到毫巅

再说奇幻。汪可逾作为全书的中心,作家心中的女神,八字以蔽之:纯净如水,冰清玉洁。她蒙娜丽莎式的微笑,毫无心机的单纯与善良,甚至她的洁癖——开门用肘,收钱用帕,决不踏人尸,哪怕是敌人尸体过河……这一切可说原本与战争格格不入,在当代战争文学中也几无先例。尤其是书的后半截,从汪可逾内心藐视齐竞开始,突出她——也即是美——的神圣不可侵犯。直至与曹水儿双双独自转战大别山区而曹对其视若神明,丝毫不敢亵渎。再到最后在大溶洞中「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坐化式离世和肉身不腐,“滩枣”将其驮出深洞送到千年银杏树下又呈站姿向前态……可谓愈来愈奇,不能以常理喻。初读之下,难免有一些困惑。而且,据我所知,包括其他文友、论者、编者,有此困惑者还不在少数。但是大凡因此而与先生讨论者,先生均以笑而不语回应之。或曰:此间确实包含了我对战争与人生的一些领悟,你能看出三分就三分,你能看出五分就五分,我决不做更多的解释与说明。当然也不因此擅改之。没有做好是我的问题,请大家多包涵……何等笃定,又何等淡然。

朱向前再谈最新茅奖作品《牵风记》:雄浑奇幻,妙到毫巅

你能说这里面没有一种文化自信?我认为其中主旨之一就是寓意了美对战争的超越——美体现于汪可逾这个人,更寄寓于那张琴,高华贵重,同时又脆若琴弦。她可以在战争中毁灭,她又能超越战争之上而永生。就像作者最为推重的原音一样,来自远古,传向未来。那怎么才能让美真正超拔起来?作者在接受访谈中反复强调,要做减法,要卸去一身重负,要溯源而上,回到三江源头,回到中国最古老的叙事传统。我前面提到中国文学塑造女性、赞美女神是一个传统主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此相辅相成的传统境界,即无巧不成书,无奇不成典——书是说书,故事也;典是经典,传奇也。

从“孟姜女哭长城”、“天仙配”、“牛郎织女”、“白蛇传”、“杜十娘”、“梁祝”一直到《牡丹亭》、《红楼梦》,写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坚贞不渝,可以匪夷所思,可以感天动地,更可以是人神之恋、人蛇之恋、人鬼之恋;也可以是死去活来、死而复生。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记》中所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就是“至情至性”,如此纯粹,如此决绝!这就是汤显祖的美学理想,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徐怀中的美学理想:写战争中的人性、爱情和美,但人性、爱情和美又是最重要的,最高的,她可以超越战争,可以超越时空。这以前叫传奇,后来叫浪漫主义.....

朱向前再谈最新茅奖作品《牵风记》:雄浑奇幻,妙到毫巅

不管叫什么主义,我想起毛主席老人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六个更”,虽然有经有权,但他对艺术典型化、理想化的规律把握与汤显祖有相通之处。他说:“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也是千年以返,人们都能接受而且喜欢那些传奇的重要原因。老爷子不多作解释,笑而不语,不正是寻寻觅觅,九曲流觞,自信终于找到了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出口——一种向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回望与致敬,同时又是一种走向高峰、创造奇峰的当代传奇写作吗?

朱向前再谈最新茅奖作品《牵风记》:雄浑奇幻,妙到毫巅

从上世纪新时期之初的《西线轶事》到本世纪之初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或许你见过日初》,到《底色》直至今天的《牵风记》,徐怀中始终有一种艺术雄心,总在不断地探索创新,终于在90岁的耄耋之年实现了又一次和以往告别的凤凰涅槃,这本身就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

于此而言,我不妨再冒叫一声:《牵风记》无疑是新中国70年长篇小说中的翘楚之作;是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高峰之作,也是 “牵风”之作——她以区区十三万字,不经意之间就四两拨千金地牵住了当代军旅文学的审美之风、探索之风、创新之风!(发表时略有删节)

朱向前再谈最新茅奖作品《牵风记》:雄浑奇幻,妙到毫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