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醫院心梗救治比較:院內死亡率相似

對於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中國醫療質量有很大進步,比之美國如何?近日第二軍醫大學衛生統計系賀佳等發表在JAHA的中美研究可窺其一斑。

關於中國的數據,研究者於2007~2010年期間採用了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有109家三甲醫院參加,分別來自東部的4個省,西部的10個省,南部的7個省和北部的10個省,作者認為能夠代表中國765家三級甲等醫院,合計32228例患者。

中美大醫院心梗救治比較:院內死亡率相似

研究表明,2007~2010年,中國有37.22%的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美國為70.1%。

但在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中,中國僅有32.88%為急診PCI,美國則高達65.98%。

中國STEMI患者院內死亡率為8.23%,美國為7.96%。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中美院內死亡率無差異。

但對於接受急診PCI患者,調整了潛在混雜因素的混合模型顯示,中國醫院總死亡率和三天死亡率比美國均高1.39倍。

中國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0天,美國僅3天。對於急診PCI患者,中國中位住院時間為9天,美國也是3天。

就中國急診PCI死亡風險較高,研究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所致。

首先,在2007~2010年這個階段,美國心梗救治網絡均較為完善,救治及時性,中國在2011年才構建胸痛中心。

由於救治體系的缺位和不完善,中國門球時間遠長於美國,據報道,中國平均門-球時間超出130 min,而美國從2005年的96 min縮短到2010年的64 min。

此外,在中國,由於堵車、天氣原因以及不同醫院是否開展PCI工作等因素也不同程度造成不必要的院前延誤。

患者對疾病嚴重程度的認知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很多中國老年患者多會選擇忍一忍,而不是及時呼叫救護車,最終貽誤救治最佳時機。

還有患者因為垂危而出院,這或許還低估了死亡率。

對於中國STEMI患者住院時間長的問題,研究者認為,這與醫保體系、中國醫生對急性患者的保守性以及中國院後康復體系的薄弱都有關係。

這項研究美國數據源於2007~2010年美國全國住院樣本中448家城市教學醫院接診的76117例患者。

來源:Han H, Wei X, He Q, et al. Comparison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and Length of Stay in Acute 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ng Urban Teaching Hospital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J Am Heart Assoc. 2019 Nov 19;8(22):e0120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