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走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陪孩子做這5件事

誰不想家中有個奶爸呢。


林語堂曾經說過:“父愛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母愛卻是與生俱來的。”

對於孩子來說,媽媽是無所不能的存在,無論遇到什麼難題,媽媽都能遊刃有餘地化解,在媽媽的懷裡,孩子們能感受到巨大的安全感。

但是一個好的爸爸,能指引孩子早期人格形成的發展,是孩子走進世界的引路人。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還需要媽媽用色彩渲染孩子的人生。

雖然,爸爸帶娃有時不靠譜,但媽媽們注意了!這下面這五件事一定得讓爸爸來!

媽媽請走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陪孩子做這5件事

爸爸每天單獨帶娃30分鐘,孩子一定更聰明

提起讓爸爸帶娃,一堆媽媽會站出來反對!“他自己還馬馬虎虎、粗心大意,我怎麼敢把孩子交給他?”但正是爸爸的這種不拘小節,對寶寶的成長非常重要。

對寶寶的照顧有時不是越操心越好。媽媽有時禁止這、禁止那,反而扼殺了寶寶的創造力。

媽媽有時洗洗刷刷,把家裡弄得乾乾淨淨,反而減少了寶寶生活細菌的必要接觸。

男人和女人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

爸爸和媽媽看待世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不同。

一定要讓寶寶從小就接觸男人和女人不同的方式,Ta的智商、情商才會最健全!尤其是要創造機會,讓爸爸單獨帶娃,每天30分鐘。

讓孩子受受“不一樣的刺激”,你怎麼知道對孩子不是好事呢?!

媽媽請走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陪孩子做這5件事

前些日子,和高先生一起,參加他10多年未見的初中同學聚會,一群人意外地被一個“超級奶爸”圈粉了。

同學爸爸們在一邊敘舊,家屬媽媽們帶著孩子在另一邊玩。

兩歲的小女孩晨晨,和爸爸媽媽來得比較晚,有點認生。剛玩著,就扯開嗓子大喊:“爸爸!”某個爸爸瞬間就過來了,問:“寶貝,怎麼了?”

知道女兒並沒什麼事,他便柔聲說:“晨晨乖,和媽媽姐姐們玩著,有事叫爸爸。”

晨晨點頭,一會兒後又扯著嗓門大喊:“爸爸!”和同學們正聊得歡快的爸爸,騰地一下又起身,過來了。

晨晨要爸爸抱,指著門口。他說:“爸爸帶你出去玩會吧。”就這樣把一群老同學撇下了。

晨晨的媽媽說:“孩子就跟‘爸寶娃’似的,什麼事都非要爸爸。”



多少家庭,都是媽媽帶孩子,更別說這種跟著爸爸參加的聚會了,這裡竟有一個隨時圍著女兒轉、隨時離開聊桌酒桌飯桌的“超級奶爸”!

想了10多年,終於一聚的同學情,也敵不過孩子喊一聲“爸爸!”

媽媽請走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陪孩子做這5件事

哪個媽媽不想家中有這樣的“超級奶爸”,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為“爸寶娃”呢?

也許,能做到這種程度的爸爸,太少了。但至少有些事,可以請媽媽走開,讓爸爸來做。

讓爸爸洗澡的寶寶,適應環境能力更強。

心理學家霍華德.斯蒂爾,曾對100名父母進行長達15年的研究,最後發現:

  • 小時候讓爸爸洗澡的寶寶,100人中只有3個會跟人起衝突,而且對環境的適應力強,能很快融入到新的集體中。
  • 而沒有讓爸爸洗過澡的寶寶,長大後脾氣更暴躁,10個人中有4個經常跟人發生衝突,社會交際能力比較弱。

寶寶出生後,最喜歡和爸爸媽媽肌膚接觸了,哪怕只是普通的親親、摸摸、抱抱,TA們也會特別有安全感。

但大多數寶寶接觸最多的是媽媽,爸爸能親近寶寶的次數太少,寶寶越大,安全感越差。就很容易情緒不穩定,容易生氣,甚至暴怒,很難交到朋友。

建議:並不是每次洗澡都得讓爸爸來,而是每週爸爸至少給寶寶洗兩次以上哦。

媽媽請走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陪孩子做這5件事

特別提醒

家有男寶寶

爸爸也不能一直幫他洗澡,在寶寶3歲的時候,就可以慢慢教他自己洗了,等到寶寶學會自己洗澡後,爸爸就可以“退休”了,讓他自己洗就行!

家有女寶寶

到了3歲也不能讓爸爸洗了,因為寶寶3歲開始就有性別意識了,這時候就需要媽媽來教她洗澡澡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

爸爸代表的是社會對個人的規則和要求,媽媽代表的是家庭的溫暖。性別這件事情,由爸爸聊,對孩子更有說服力,爸爸的一句,頂媽媽的百句不止。

媽媽請走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陪孩子做這5件事

爸爸帶孩子享受運動和遊戲

在我們小區,有個爸爸經常帶著兒子和小朋友一起踢球,特別投入,好像自己也變成了小孩。


也會帶著孩子們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一個孩子當老鷹,他當母雞,保護著小雞們,他們的尖叫聲、笑聲,特別歡快。

果果和依依最喜歡爬到高先生身上,抱起來轉圈圈、舉高高,坐著當搖搖車、滑滑梯,躺著坐飛機,怎麼都不願停下來。

鄰居孩子的爸爸,會帶著孩子一起做創意手工,硬紙殼和紙箱做成很大的戰艦,插上五星紅旗;用廢棄的電腦鍵盤做成電話號碼牌;用易拉罐、幾個舊玩具車的輪子,做一個真會跑的火車,被孩子媽媽誇讚是“無所不能的爸爸”。

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爸爸帶著孩子做運動和遊戲,活動量更大,運動更激烈,遊戲更精彩,也更具有創意和無限的可能性。

媽媽請走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陪孩子做這5件事

他們更會允許孩子挑戰,不會總是說:“不要熱到了,不要跑快了。”

而是讓孩子盡情玩耍、運動,隨意打鬧、嬉戲,釋放出兒童天性,讓孩子身體和動手能力得到最好的鍛鍊。

媽媽可以多給爸爸一些這樣的機會,多誇獎爸爸說:“你陪孩子打球的樣子真帥。”“你這麼聰明,帶孩子做遊戲,孩子也變得愛動腦筋。”

爸爸會越來越享受和孩子的這種互動。

無論棋類遊戲,跑步,還是別的,爸爸一定要讓孩子贏一次。甚至,隔一段時間就讓孩子贏一次。

讓孩子贏一次,孩子更有自信。

每個孩子的心中,爸爸都是英雄,是很強大的所在。如果在遊戲中,贏了爸爸一次,他們會特別驕傲,樹立起只要自己努力,就會很棒,打敗一切的自信心。

有了這樣的自信,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願意嘗試。比起連嘗試都不敢的孩子,當然更容易成功,形成正向的反饋,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

媽媽請走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陪孩子做這5件事

爸爸教孩子尊重媽媽

專欄作家王怡有一次把兒子書亞抱在懷中,問他:“爸爸的寶貝是誰呀?”

小書亞說:“我!”王怡說:“不對,爸爸的寶貝是媽媽!爸爸再問你,媽媽的寶貝是誰呀?”小書亞這次聲音小點了:“是我。”

王怡說:“也不是,媽媽的寶貝是爸爸!那麼,爸爸媽媽的寶貝是誰呢?”

小書亞這下確定了,大聲說:“是書亞!”王怡抱著他說:“對啦!”



在孩子面前,王怡和妻子毫不掩飾對對方的愛和重視,時時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和爸爸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自己是爸爸媽媽共同最重要的人。



媽媽請走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陪孩子做這5件事

王怡常對小書亞說:“媽媽最辛苦啦,要尊重媽媽。”

書亞調皮或生氣時用玩具或手打媽媽,那是最不允許的事,準被他嚴厲教訓。



孩子尊重媽媽並非與生俱來,孩子需要被教導,教導的最佳的人選是爸爸,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

知乎上一位作者講:如果爸爸愛媽媽,同時教育孩子要像爸爸一樣對媽媽好,孩子就會在言傳身教中學會如何愛媽媽、尊重媽媽、孝順媽媽。

孩子也會更有安全感,更學會尊重他人,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而愛和尊重是相互的,當媽媽越尊重爸爸,把爸爸放在人際關係中的第一位,不讓孩子的地位高過爸爸,爸爸也會更願意呵護媽媽,和媽媽一起帶孩子。



每個孩子都呼喚爸爸,每個媽媽都渴望關愛。

即使,媽媽已經習慣了自己帶孩子,也請試著在這些事上走開,讓爸爸來做。

願所有的家中,都有一個用心的爸爸,一個快樂的媽媽,和一個幸福的孩子。

媽媽請走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陪孩子做這5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