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為何派利瑪竇來中國,有個人原因也有歷史大勢

正文部分1965字,閱讀完成需要5分鐘

概要

1582年8月7日,利瑪竇乘坐的木桅帆船到達中國的澳門港,正式踏上了中國的土地。我們不禁要問,耶穌會為何在此刻派利瑪竇來中國呢?這得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是利瑪竇的個人原因,另一方面則是當時世界的大局勢。

知識擴展:耶穌會,天主教主要修會之一,是一個紀律嚴明的宗教組織,其宗旨就是反對宗教改革,維護羅馬教廷的權威。由聖·羅耀拉在1534年創辦。


耶穌會為何派利瑪竇來中國,有個人原因也有歷史大勢

耶穌會創始人 聖·羅耀拉


一、利瑪竇其人,不可多得的人才

耶穌會之所以選擇利瑪竇來中國,這跟利瑪竇其自身過硬的素質是分不開的。

利瑪竇出身名門,出生於意大利馬爾凱州,家族世代經營藥房。利瑪竇出生的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如火如荼地已經進行了百餘年,其父母也是深受文藝復興影響的新派人士。


耶穌會為何派利瑪竇來中國,有個人原因也有歷史大勢

16世紀晚期來華傳教士利瑪竇


父親希望利瑪竇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自己的人性價值,並且把他送到羅馬攻讀法律。

但是利瑪竇並未按照父親規劃的路線走下去,他很快中斷了法律的學習,加入了耶穌會,在耶穌會主辦的羅馬學院中,利瑪竇很快就嶄露出他的學習天賦,不僅在哲學和神學上游刃有餘,在語言學習上更是鋒芒畢露,他很快就掌握了拉丁文、希臘文、西班牙語、葡萄牙語。

利瑪竇不僅是主動加入耶穌會,專業(神學)知識紮實,而且語言學習能力強,派他到中國來,是再合適不過了。


二、從當時的世界格局來看,派傳教士來中國是個必選項

從當時歐洲的大環境來說,去中國是一個不得不做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就不得不提到16世紀歐洲發生的一系列宗教改革運動。


耶穌會為何派利瑪竇來中國,有個人原因也有歷史大勢

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的先導馬丁·路德


首先向羅馬教廷發難的是馬丁·路德,1517年他提出《九十五條論綱》在德意志地區掀開了“因信稱義”的宗教改革的序幕。很快宗教改革運動席捲整個西歐,除了馬丁路德在德意志的改革之外,還有英國國王亨利八世脫離羅馬教廷自治的國教改革,以及加爾文以“先定論”為主張的在瑞士的宗教改革。雖然,這些宗教改革的目標宗旨都不盡相同,但結果都是導致了羅馬教廷控制的人口和地區都大幅縮減。


耶穌會為何派利瑪竇來中國,有個人原因也有歷史大勢

“先定論”的提倡者加爾文

知識擴展:“因信稱義”是馬丁·路德針對羅馬教廷兜售贖罪卷主張“因行成義”而提出的,其主要觀點是信徒可以憑藉信仰本身而直接成為義人,不需要按羅馬教廷要求的那些繁文縟節。“先定論”是指人人都有自由意志選擇是否接受救恩,但最終得救的人還是那些在上帝創世之前就已經預定好了的。

為了維護羅馬教廷的權威,壯大羅馬教廷的力量,耶穌會希望能在其他的地方發展新的信徒。

然而,福不雙至禍不單行,羅馬教廷面對的威脅不僅僅存在與基督教世界內部,奧斯曼土耳其的崛起令羅馬也感到了外部的壓力與日俱增。


耶穌會為何派利瑪竇來中國,有個人原因也有歷史大勢

奧斯曼帝國一代雄主蘇萊曼一世


1453年,奧斯曼帝國在攻破西方文明的橋頭堡拜占庭之後,繼續西進,佔領希臘以及整個巴爾幹半島,一直打到匈牙利。

1526年,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一世發動莫哈奇戰役,一舉擊滅匈牙利君主國並在匈牙利及中歐的所在地建立奧斯曼屬匈牙利。

此刻的奧斯曼帝國,距離意大利僅僅隔著一個狹長的亞平寧海。再加上奧斯曼擁有當時地中海最強大的海軍,一個衝鋒就能打到意大利本土,直搗天主教的核心——羅馬教皇國。


耶穌會為何派利瑪竇來中國,有個人原因也有歷史大勢

奧斯曼土耳其與意大利隔亞平寧海相望


因此,在這個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尋找夥伴就成了天主教當時最迫切的需求。由於馬可波羅行記在歐洲的廣泛傳播,歐洲人知道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人口眾多國力強盛的中國。

雖然在歷史上奧斯曼帝國與大明並無交戰記錄,但在16世紀的世界,能夠與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一戰的,除了當時東方的大明朝還真找不出第二股勢力。

當時的天主教領袖們也認識到了這點,在內丟城失地,在外強敵環伺,尋找東方力量的支持成了唯一的希望。

三、新航路的開劈,使到達中國成為可能

既然有了來中國的需要,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到達中國呢?奧斯曼帝國崛起之後,傳統的中西交通路線被切斷,奧斯曼帝國為了維持龐大的軍隊對來往商隊徵收鉅額的稅金,導致傳統商路無利可圖。


耶穌會為何派利瑪竇來中國,有個人原因也有歷史大勢

利瑪竇時代的世界

並且為了防止西方的基督教世界與東方的波斯(也可能想到了大明)聯合起來對自己實行兩面夾擊,奧斯曼對這條商路監控的很嚴。

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大王室,一直是羅馬教廷的忠實擁護者,無論是出於獲得黃金還是宗教傳播,他們都有非常急迫的動力。


耶穌會為何派利瑪竇來中國,有個人原因也有歷史大勢

第一次環球航行的麥哲倫船隊

正是在這兩家王室的支持下,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到來了。就通往東方的這條航線,先是迪亞士發現了達到非洲好望角的路線、在此基礎上達伽馬順著季風來到了印度,最終完成航線開劈的是麥哲倫的全球航行,雖然麥哲倫沒有活著回到歐洲,但根據他的團隊提供的路線,西班牙和葡萄牙很快就到了東南亞群島。

新航線的開闢和航海技術的進步使歐洲人到達東方成為可能,並且在此刻,葡萄牙像大明租借了澳門,雖然只是一個彈丸小地,但這個地方成為歐洲人進入中國的驛站。


耶穌會為何派利瑪竇來中國,有個人原因也有歷史大勢

澳門以中西文化交流的驛站而馳名於世


利瑪竇沿著前人開劈的航路,先是在1580年到了印度,兩年之後跟隨葡萄牙的商船來到澳門。在接下來的時間,一直到利瑪竇去世,都再沒有離開中國。1610年利瑪竇在北京去世,萬曆皇帝下旨破例將利瑪竇藏在北京西郊,他也成為第一個葬在中國內地的傳教士。


耶穌會為何派利瑪竇來中國,有個人原因也有歷史大勢

位於北京西城區的利瑪竇墓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