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傅友德被朱元璋杀的冤不冤?

Jerry81875546


明朝开国元勋傅友德出身农家,在元末大战乱中,相继追随红巾军领袖刘福通、李喜喜、明玉珍和陈友谅等人作战,等到陈友谅弑杀天完皇帝徐寿辉、自称汉帝后,傅友德因对他的行为不满,便转而投奔了朱元璋,时在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傅友德虽然很晚才归顺朱元璋,但此后在破陈友谅、灭张士诚、北伐中原等战事中均立下大功,由是深得朱元璋器重。



明朝肇建后,傅友德又率军平定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对于消灭元朝残余、统一国家贡献良多。朱元璋为奖赏傅友德,不仅进拜他为太子太师,封颍川侯,还跟他结成儿女亲家(朱元璋第九女寿春公主嫁给傅友德长子傅忠,傅友德之女则嫁给朱元璋之孙、晋王朱济熺),真可谓荣宠至极。但正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一旦傅友德官爵、名望达到人臣至极,针对他的“定点清除”计划也就此展开。


而傅友德之所以被朱元璋盯上,并被列入“必杀名单”,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因为他是晋王朱济熺的岳父,而朱济熺负责镇守山西,手中掌握着数万精骑重兵,朱元璋很担心自己晏驾后,他会伙同傅友德作乱,以夺取孙儿朱允炆的皇位;二是因为他与大将蓝玉的亲密关系,如今蓝玉已因“谋逆”被杀,傅友德难免会有兔死狐悲之感,若再经人挑唆,难免不会做出惊人之举。



朱元璋的担心似乎有些道理,因为不久后他便得到密报,称定远侯王弼因与傅友德交好,在某日闲聊时曾跟他论及时局,忧心忡忡地说道:“皇上年事已高,可能不久便会铲除我们,这可怎么办才好?”傅友德听完后没有说话,只是不断地叹气。正因如此,朱元璋认为傅友德已经心怀不满,为防止出乱子,必须要尽快铲除他。果然没多久,朱元璋便借助宴会之际,将心中所想付诸行动。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在宫中宴请文武百官,结果当他走到宫殿的门口时,却发现当时执勤的侍卫没有按照规定佩带剑囊,心中大为不满。经向身边的侍臣问询得知,这名侍卫不是别人,正是傅友德的第三子傅让。朱元璋听完后点点头,但并没有说一句话。


不久宴会正式开始,朱元璋故意做出一副欢快的模样,将傅友德召至身边,跟他畅聊往事、把酒言欢,气氛相当和谐融洽。然而等到宴会刚刚结束,侍从们还没来得及撤去第一道菜,朱元璋突然脸色大变,拿傅让没有佩带剑囊一事来发难,责备傅友德教子无方,以至于做出对皇帝大不敬之事。傅友德见皇帝暴怒,便赶紧起身告罪,并请求把儿子带到皇帝面前谢罪。



然而傅友德刚刚走出宫门,便接到卫士传来的口谕,要求他把俩儿子杀死(注:傅友德共有四子,其中第二子傅春过继给兄长傅友仁,第四子傅添锡战死,此处所指的“两子”,应该是他的长子傅忠和第三子傅让),然后带着他们的首级入宫。傅友德听后如五雷轰顶,但既然是皇帝的命令,他也只好照办不误。


杀掉两个儿子后,傅友德提着他们的首级入宫,并再次向皇帝谢罪。没想到此时朱元璋却变了一副面孔,大义凛然地指责傅友德,称他无故杀死自己的亲儿子,实在是冷血残忍,简直是禽兽不如。傅友德听后气得吐血,知道朱元璋如此戏弄自己,摆明是已经对他心怀猜疑,想让他自杀了账。



一想到此,傅友德便悲愤至极,最终索性横下一条心,从袖口抽出匕首,然后指着朱元璋的鼻子怒骂:“你这个无道暴君,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好好好,我今天就死给你看!”说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傅友德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而死。


会冬宴,从者彻馔,彻且不尽一蔬。太祖责友德不敬,且曰:“召二子来!”友德出,卫士有传太祖语曰:“携其首至。”顷之,友德提二子首以入,太祖惊曰:“何遽尔忍人也?”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过欲吾父子头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属于辽东、云南地。见明人张岱所著《石匮书》。



朱元璋本来没有当场杀死傅友德的想法,他希望看到的,是傅友德跪地叩头、哀嚎乞怜的场面,万万没想到他的反应竟会如此激烈。见了血的朱元璋青筋暴跳、狂怒不已,立刻下诏将傅家男女老少全部发配到辽东、云南。一代名将竟然被暴君当场逼死,家属也被远流边疆,这样的结局,真是令人万分唏嘘。



文史砖家


傅友德没有和胡惟庸一样弄权,也没有和蓝玉类似张狂,如果非要提到结党营私,勉强算得上淮西一派,可惜淮西的老大是李善长!

论以上种种,傅友德在人际关系和个人品质方面都无可挑剔,那么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明朝老将莫名身死,难道不够冤?


我们先看官方关于傅友德的死亡报告:

頴国公傅友德卒——《明太祖实录》

轻描淡写、言简意赅的七个字就把傅友德的死不清不白的囊括,我们只能着手其死亡背景来寻找蛛丝马迹

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蓝玉案》爆发,捕鱼儿海一战成名的蓝玉定罪谋反人头落地,在蓝玉之前,主将冯胜因为侵吞珍宝良马、强占敌女被降罪

在冯胜之前,徐达、李文忠、邓愈等,死去的死去、降罪的降罪,年老的年老。此时的大明武将系统已经不复开国荣光,铁甲依然在,可惜武将凋零


综合来看,傅友德算得上继洪武远征后最具权势、最有资历、最有能力、最强战力的武将之一

朱元璋对傅友德也是赞誉过: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似曾相识,他也和蓝玉说过:吾子仲卿、药师,更巧合的是傅友德和李善长一样同样拥有两块免死废铁

从李善长至蓝玉这一波人的嗝屁,除了自己作死外,在专权的朱元璋面前一切都是鬼扯的,童话里不是你要的那个天使,那么又何傅友德有什么关联?请看重点:

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太子朱标病亡,其子朱允炆继太子位

从废除丞相制说起,淮西党和浙东党的争斗不断,最后胡惟庸案事发,丞相制度彻底被废。郭桓案、空印案、包括蓝玉案都是挑衅皇权,无视律法,更直白点就是不把朱元璋这个人放在眼里,然后上万上万的人头落地。事实再次证明,朱元璋的专权和他的胸襟一样狭隘,在他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容不得别人半点染指,他的限度是零容忍


帝王继承人不在,孙子难登大堂,可荆棘还是带刺,这就是暮年的朱元璋面临的困窘,如何让朱氏一族永享大明江山成了朱元璋最后的奢求。大明外患以除,内乱以平,此时的傅友德就成了荆棘上的刺,朱元璋心头的梗。那么傅友德准备接招吧!

在《明史汤和传》有一段话耐人寻味:

帝春秋寖高,天下无事魏国(徐达)曹国(李文忠)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

徐达、李文忠死后,朱元璋已经不愿意让将领长期率领军队,只是没有提出来罢了。汤和看透了这一点,所以用臣犬马齿长、不堪驱使的理由主动让出兵权,安享晚年。

可傅友德没有看透,他更没有敏锐的从蓝玉案的背后反思,帝国在青不接黄的特殊时期,武将权柄过大会有怎样的后果,那么傅友德只有死才能让朱元璋安心


至于《石匮书》记载:蓝玉诛,友德以功多内惧,定远侯王弼谓友德“上春秋高,行且旦夕尽我辈……”最后朱元璋宴请发难,傅友德先杀子后自杀的情节完全站不住脚,完全是作者张岱一面之词

当时傅友德已经知道自己备受猜忌,那么他完全可以主动请罪释兵权,甚至造反。没必要拿自己的人头赌气,拿亲生儿子的人头撒怨!那么我更确信,傅友德被不见光的手段悄悄抹除,所以历史对其身后之事模棱两可,至于《明史》记载:所谓“赐死”方式,只有我们回到明朝才知道!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明史汤和传》、《石匮书》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达我看到的历史


我不是易中天


明朝初立,猛将云从,数倍于云台,凌烟。

朱元璋说,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在明初大封功臣时,傅友德排名第二十八,封为颖川侯。后来又南征北战,累功至颖国公,太子太师。

傅友德是安徽淮北人。刘福通起事开封,傅友德前往投靠。后来被派往关中作战。不久失败,转战四川。四川军阀明玉珍不能重用他,他就来到武昌,投靠了徐寿辉。可是徐寿辉也非明主,不多久被陈友谅鸠占鹊巢,自己也死于非命。傅友德为人刚烈,自然看不惯这种行为。直到朱元璋与陈友谅开战,在1361年,得遇明主,此后跟随朱元璋征战,到1394年,与朱元璋君臣相得33年,且与朱元璋做了儿女亲家。

明人评价,骁勇之功,首推常开平,次推傅颖国。常遇春死的早,那么,大明开国第一骁勇之将,就是傅友德了。

傅友德作战很勇猛,蓝玉也很猛,而且,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傅友德跟随朱元璋,也是从常遇春的偏将做起来的。1381年,后来傅友德带兵平定南方云贵,四川时,蓝玉为其副将。

傅友德跟蓝玉交情好,也是情理之中。

可是蓝玉作死。

捕鱼儿海大捷后,蓝玉不仅获宝无数,还见色起意,奸污了元朝皇帝的妃子,回师时,自恃功劳大,守关的将领开城门不及时,也惹恼了他,直接派大炮轰了,夺关而入。

本来大功之后,更应该小心功高难封,伴君如伴虎,蓝玉如此高调,朱元璋为不使北伐将士心寒,勉强封了蓝玉凉国公。

蓝玉心生不满,早已被锦衣卫通知朱元璋。皇帝因为太子早死,皇太孙年幼,随着年事已高,越来越忌惮这些彪悍难驯的将领。

如果太子朱标不早死,蓝玉也不一定会死。蓝玉是太子一方的将领,朱元璋为了给朱标留下一个好的继承局面,给他设计了一个很庞大的武人集团。但是随着朱标的死去,朱允文驾驭这些将领的能力就是摆在朱元璋晚年的最大的问题了。

最终,朱元璋借蓝玉案,一举清除1.5万人。蓝玉被剥皮,还送给傅友德看。

傅友德跟蓝玉交情不浅,又是爽直性子,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1394年,开国诸将,除了汤和等少数人外,已经基本被杀。剩下来的几人,也都是兔死狐悲,胸中有怨恨之气。

锦衣卫把这些动向都给朱元璋汇报了。

在一次宫宴的时候,傅友德因为一件小事,被责备大不敬之罪。本来如果傅友德能言善辩,自去兵权,恳求饶恕,朱元璋也未必一定大开杀戒。但是傅友德此人,本性木讷,又因前事,对朱元璋不满久矣,心存一死。最后亲手杀了两个儿子,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而死。

明代开国猛将,凋零殆尽。

朱元璋怒傅友德以死相争,对傅全家搭配辽东,云南。

君不知臣,臣不知君,以至此!

崇祯皇帝殉国前,给傅友德平反,追封为丽江王。

傅友德之死,性格使然也!冤不冤?

冤!


而知而行的历史


朱元璋残酷无情义的诛杀开国功臣,令人寒心悲愤,历来被人们诟病指责。

当初如果不是这么多穷兄弟部属忠诚追随、尽力辅佐、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怎么能铲除陈友谅、歼灭张士诚、驱逐元顺帝打下大明江山?他朱元璋又怎么会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小叫花小士兵成为开国皇帝?

建国后功臣宿将骄横跋扈、仗势欺人、目无法纪、为非作歹确实有,给予适当的处罚惩治都是应该的,何况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己经做出了榜样。念在浴血奋战、功勋卓著、情同手足的份上也应该从轻从宽发落。

但是朱元璋却如此残暴狠毒的大规模屠戮开国功臣,而且大部分都是灭族而诛使之绝后,只有汤和、郭英、耿炳文等极少数人幸免于难、逃过浩劫,这是朱元璋一生最大的污点、败笔、错误。


西贼闻之心胆摇


实际看朱元璋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他本质上一生乃至死后追求的一切核心,就是这天下是他朱家的,恨不得未来每个村子的村长都是朱家人管。因此他对继续对外扩张没兴趣。因此他不会是李家这种对领土有着无尽野心的需要名将们。而朱元璋为人特别小气,怕别人占他家便宜,也不可能如赵大那样,用交易让武人腐败放弃军权,那就只有杀掉他们了。


方士的知识乐园


朱元璋杀蓝玉,杀胡惟庸可以理解,杀傅友德就他妈的完全小题大做无理取闹了,他跟傅友德不是认识一两天,又不熟悉傅的脾气秉性,何苦这样逼死人家父子,他干这事有点缺德,傅友德杀了自己的儿子一身血站在他面前他说别人怎么那么狠心,妈的,不知道他杀人不眨眼的时候别人怎么恐惧的。傅友德临死前说的没错,你他妈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给你吧!免得你以后找个理由污蔑我们给历史留一笔不光彩的记录。随了你的心意,也是用死来讽刺他龌龊见不得人的权谋之心,用死来证明他不怕你的过河拆桥,有时候想想傅友德的儿子死前大概都不忍反抗父亲的作为,早死晚死而已。朱元璋杀谁都有理由,唯独杀傅老子看不起这个猪和尚。


随遇不安的心


朱元璋是个心狠心辣的皇帝!他有许多办法安置手下那帮功臣。但他偏要杀个血流成河!什么贪脏枉法,什么争权夺利,什么拥兵谋反,全是杀人借口。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就可以借鉴!李世民的做法也同样可用。毕竟是眼界和时代所限,本来这些将领可以在开疆扩土的战争中老去,却被帝王的横生之念所杀!傅友德征战半生,却遭灭门之祸,岂有不冤!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所以,古代有将领谋反叛乱也就不足为奇,更非我等后人所能指责的!


limin52888


1、如果是小题大做就是假地。

2、如果是担心谋反那也不会太真。因为朱明军权被淮西集团把持,就是跟蓝玉在一起。蓝玉与太子有亲戚关系,且富友德身边肯定有大量淮西集团耳目。如果是造反,肯定早就被处决,且不会在史书上出现。因为影响团结与王朝政治形象


hao33合亲1斤兵


不冤,皇帝不杀对将来很多乱事发生。 制止皇帝江山设计,该杀。 不杀有可能被人杀。自己身边个个都是潜伏危机。 杨广就是个列子,死了被骂到现在才发现他是千古一帝。 你说什么叫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