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名将和名将之间的对决,最为经典的是哪一场战役?

史学达人


我认为是近代革命史上王耀武vs粟裕,许世友的济南战役。

1952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建国后第一次来济南视察时,亲口对在场的许世友等山东党政军领导人说:“济南战役打得那么迅速、彻底,天下恐怕只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是本人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


济南战役历时八昼夜,以解放军攻破济南城,活捉王耀武而告终!

济南战役其实是粟裕和王耀武的第二次对决,第一次是在十四年前的谭家桥,那次王耀武完胜,击溃了粟裕所在的红十军团,红19师师长寻淮洲(曾是最年轻军团长)牺牲,红21师师长胡天桃被俘,参谋长粟裕率四百余残兵从怀玉山突围。


十四年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粟裕率重兵合围济南城,守城的确是当年击溃红十军团的补充第一旅旅长、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王耀武。

粟裕、许世友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战将,特别是粟裕,在解放战争中横扫千军,将大兵团作战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反观王耀武虽远不如胡琏、张灵甫等国军将领出名,但实际上他却是国军中最杰出的将领之一。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陈毅元帅也称赞他为国民党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济南战役,国民党军共出动战斗机和轰炸机对于我君战略根据地实行狂轰烂炸,但终未能挽救济南守军的覆殁命运。


李好说历史


辽沈战役,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名将对决的经典战例。

共产党方面: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总指挥。兵力,东北野战军,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特种兵)、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还有地方武装30万。

国民党方面: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国民党二级上将),副总司令: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梁华盛、孙渡、万福麟、张作相、马占山、陈铁等。兵力,国民党军整编为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另有一些地方保安团队,总兵力55万人。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在战役中,林彪元帅的大兵团指挥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机智沉着,判断正确,出兵迅捷,围长春,打沈阳,在攻克锦州后果断举行辽西会战,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取得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解放了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结束后,国共两党的兵力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到了300万,国民党总兵力下降到290万。





zj史海拾贝


既然是名将之间的对决,那就必须得两边都是名将,如果双方差距太大,那就相当于家长暴揍熊孩子,爽快固然是爽快,但也算不上是对决了。单论“名”字,而且还得是双方,当首推兵仙韩信与霸王项羽之间的对决。在中国文化中,有三十多个成语跟韩信有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浑身是梗”,而项羽更是中国人心目中家喻户晓的战神。

破釜沉舟——霸王项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统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有道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从此中华民族书同文、车同轨,秦王嬴政功劳可谓彪炳千古,并以此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其继位者沿称二世、三世乃至万世。

可惜偏偏有人不给他面子,秦始皇刚死不久,先是陈胜吴广发出“王侯将西宁有种乎!”振聋发聩的呼喊,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紧接着刘邦、项羽相继发力,经项羽“破釜沉舟”一战,秦王朝延续了不到20年就被灭亡了。随后,项羽和刘邦又打起来了。


有道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被秦国名将王翦所灭,最终又被楚人项羽所灭。项羽击败了秦国名将章邯与王离,烧咸阳,杀子婴,最后定都彭城,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并封刘邦为汉王。战功赫赫,一时无俩。

紧接着,刘邦率五路诸侯近60万人,并剥夺了韩信的指挥权,亲自上场与项羽展开了彭城之战,结果项羽凭借3万的兵力大败刘邦的60万人,这一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3万赢了60万,把项羽的威望也推上了巅峰。

国士无双——兵仙韩信

而此时的韩信呢?经萧何一再举荐,韩信已被刘邦拜为大将,并立下了赫赫战功,先后平定三秦,消灭魏、代、赵、齐等多路诸侯,百战百胜,从无败绩。

彭城之战的时候,刘邦发现有了60万大军,心想60万打3万,拴头猪当统帅应该都赢了,结果转眼就被项羽打了个屁滚尿流,逃回来之后不得不又重新启用韩信,也造就了韩信的威名,韩信也因此被刘邦封为齐王。


又过了几年,刘邦觉得可以和项羽决战了,于是让韩信支援,结果韩信齐王做得美滋滋,并没有搭理刘邦,没了韩信的支援,刘邦完全不是项羽对手,又被打得一败涂地。不得已,刘邦又把一大片地区封给韩信,这才请得韩信出山。

霸王别姬,垓下悲歌

其实,单轮带兵打仗的能力,项羽也是历史上排得上号的名将,但可惜碰上了千古第一的韩信。韩信不出山,项羽能打得刘邦望风而逃,而韩信一出山,项羽却只能丢盔弃甲。韩信出兵后,很快就占领了彭城,将项羽围困在垓下。

夜晚,刘邦用了一计,让所有人都唱起了楚地的歌谣,让项羽误以为刘邦已尽占楚地,于是楚军军营内军心涣散,不堪一战。项羽也悲从中来,忍不住对着虞姬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也回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唱罢就自刎而死,项羽率几百人突围,来到乌江岸边之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也自刎于此。


卧闻海棠


抗美援朝战役,是彭老总和麦克阿瑟之间的决战。

彭老总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世界上杰出的军事将领,而麦克阿瑟在二战中也是锋芒毕露,是日本国的太上皇,也属于世界级名将,两者最终在朝鲜战场交手,而最终的结果是麦克阿瑟连战连败,最后灰溜溜的被解雇。

1950年6月25日朝鲜国内的统一战争全面爆发,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突然进,由于当时韩国国防军大部分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1950年6月27日汉城就失守了。

北朝鲜的战斗力强于南朝鲜,但是南朝鲜背后有美国的支持,所以在朝鲜即将统一的时候,美国出军了,当时的美军统帅就是麦克阿瑟。不得不承认麦克阿瑟的军事能力非常强,在从朝鲜狭窄的国土地形中发现了北朝鲜军队的弱点,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进行了仁川登陆。切断了北朝鲜军队前后联系,一举扭转了朝鲜局势。


北朝鲜面对美国的进攻丝毫没要招架之力,很坏全线崩溃,而麦克阿瑟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悍然越国38线,并且轰炸中国边界,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避免战火烧到我国领土之上。当时国内的军事会议中,彭老总是少数几个支持毛主席出兵朝鲜的人,而毛主席也钦定彭老总为入朝志愿军总司令。

名将与名将的对决就这样开始了,但是麦克阿瑟被他的胜利冲昏头脑,叫嚣着“感恩节前结束战斗”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中国军队已经进入朝鲜,而彭老总发挥“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军事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对美军实行包围。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彭老总指挥志愿军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此次共歼敌15000多人,并且此战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这是彭老总与麦克阿瑟的第一个较量回合,以彭老总全胜。

人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是高傲的麦克阿瑟并没有将这一场失败认真对待,而中国志愿军,在彭老总的指挥下,取得第一阶段胜利之后,又很快的隐藏在大山之中。彭老总面麦克阿瑟的轻狂,在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西线六个军主力在清川江地区,东线3个军师在长津湖地区发起反击共歼敌36000多人,并且扭转朝鲜战局。这是彭老总与麦克阿瑟的第二个较量回合,以彭老总全胜。

经过两次失败的麦克阿瑟也开始变得狂躁,而中国志愿军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此次战役共歼敌19000多人,并且占领韩国首都汉城。这是彭老总与麦克阿瑟的第三个较量回合,也以彭老总全胜。


志愿军进入汉城之后,中国志愿军陷入了战线拉长的困境,为了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1951年2月11日晚,志愿军发起横城反击战,牵制住了砥平里的“联合国军”,计划进攻横城西北的南韩第八师,由此打开缺口,向原州的美军防线进击,志愿军取得胜利,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3月14日,中朝人民军队撤出汉城。这是彭老总与麦克阿瑟的第四个较量回合,彭老总有受到后勤物资的保障,未能取得全胜,但是麦克阿瑟很快就取得了全败。

麦克阿瑟在被彭老总指挥的志愿军打击下,缺乏统一朝鲜半岛有效手段,而李奇微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并开始扭转战局后,麦克阿瑟越来越令美国军政当局不满。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借口撤了他的职。

彭老总与麦克阿瑟之间名将与名将的较量,最终以麦克阿瑟的离职结束,纵观两人的较量,彭老总三胜一平,而麦克阿瑟四站皆败,谁高谁低就不用说了。


帝国烽火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和黄维之间打的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就是属于这样一场经典的名将和名将之间的对决。

当然了若是说黄维是一个名将,很多人觉得不服气。但是,在蒋介石的眼里黄维至少不比任何人差。

否则,他也不会把新组建的十二兵团,全部交到黄维的手里。要知道这个十二兵团总计有十二万人,这十二万人全部都是蒋介石的嫡系军队呀。

可以说蒋介石把算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压在了黄维的身上。

那么蒋介石是派黄维到淮海战场上干什么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粟裕打响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他带领的华东野战军把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给围困在碾庄一代。

国民党驻徐州总司令刘峙想要解救黄百韬,但是,突围几次都是以失败告终,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就交给了黄维一个拥有十二万人的大兵团,让他去淮海战场上解救黄百韬。

可见,蒋介石对黄维的重视。

要知道黄维带领的这个十二兵团,是蒋介石能够调动的最后一支嫡系军了。也就是说,这一支兵团的生死存亡,关系着蒋介石在淮海战场上的成败。

粟裕带领的华野军正在围歼和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若是黄维真的带领十二兵团到来,那对粟裕的打击绝对是致命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带领的中原野战军,开始把对付黄维的任务给接了下来。当时刘伯承的华野军的兵力,和黄维的十二兵团相差还是很多的。

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即使势力悬殊,刘伯承也不得不做出对战黄维的决定了,而且刘伯承有把握打赢这一场战役。

当时,刘伯承先是派了一支部队,去道路上阻击黄维的十二兵团。

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拖慢黄维的进军速度,刘伯承就有足够的时间,在淮海战场上扎一个口袋阵,然后给黄维一个致命的打击。

黄维临危受命,被蒋介石委以重任,他当然不敢掉以轻心了。所以,对于他来说这一次他务必要帮助蒋介石解决目前的危机。

再加上蒋介石的催促,黄维带上十二兵团就出发了。

可是,在选择如何到达淮海战场的时候,黄维和副指挥胡琏发生了冲突。黄维的意思是我们带领的军队,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到达战场上,只有这样才能解救黄百韬的第七兵团。

所以,黄维选择让大部队走小路。

胡琏的意见却相反,他告诉黄维,正是因为我们的任务重,关系着黄百韬第七兵团的生死存亡,所以,我们才要小心行事。

小路固然近一些,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的坦克,大炮等重型机器,不利于走小路。毕竟小路多山丘沟壑,这样若是遇到敌军埋伏,也不利于发挥坦克,大炮的优势。

但是,对于胡琏的建议黄维完全否认了。

他还是选择走小路,在这期间刘伯承早就派了一支军队,埋伏在山丘之间来阻击黄维的兵团了。

黄维进军的速度慢了下来,正好给了刘伯承在淮海战场上扎口袋阵的时间。

经过重重困难,黄维带领的军队快要赶到淮海战场上的时候,刘伯承让陈赓去引诱黄维到他早已扎好的口袋阵当中。

陈赓且占且退,黄维觉得解放军的火力,跟自己比还是差很远的,所以,他也没有想到,这本就是一个圈套。

很快黄维的十二兵团就到了刘伯承给他扎的口袋阵当中。

那时候他似乎也意识到了可能是一个圈套了,毕竟这个战役打得太顺利了,但是,他并没有感觉到危险。

因为他觉着仗着他的士兵,打败了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黄维没有选择快速退出去,几个小时之后,令黄维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被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给团团包围了。

在这种情况下,黄维不得不选择突围,但是,无论他怎么殊死拼搏,都是突围不出去。不得已双方只能打持久战了。

可是,打持久战对黄维是不利的, 毕竟他们是被包围方,没有足够的粮食,若是等不到救援,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失败。

在黄维被围困的时候,黄百韬兵团已经被粟裕的华野军给消灭了,这是黄维不知道的。黄维的十二兵团被围了,蒋介石真实一个脑袋两个大。毕竟他没有大的兵团可用了,只能让杜聿明带领附近的兵团来救黄维,可是,这时候腾出手来的粟裕,早就盯上了杜聿明兵团。

杜聿明想要接近黄维,真的是比登天还难。

这样黄维兵团只能是被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吊打了。最后黄维兵团在弹尽粮绝之后,选择了投降。

所以说这一次战役,绝对是一场最为经典的名将和名将之间的对决,刘伯承是在劣势的情况下,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的。


汉史趣闻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5场战役,尤其最后一场,影响了上下五千年! 1.长平之战:战国末期,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如果秦军输了,那最后统一六国的就不一定是秦了。

2.垓下之战: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如果项羽赢了,那我们现在应该叫楚族了。

3.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和曹操大军对战,这一战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如果曹操赢了,那就是统一全国,直接建立魏朝,也不会有后面的五胡乱华了。

4.山海关大战:1644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此战的胜利,开启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在全国的统治。李自成如果赢了,那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就是“大顺国”了。

5.涿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 ,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率领的部落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如果蚩尤赢了,那我们现在改叫“九黎子孙”了,这场战争影响了上下五千年!


乌拉杂谈


中国历史上,名将与名将之间的对决,我认为比较经典的是当代的“韩信”和“小诸葛”之间的对决。

当代“韩信”的是毕业于黄埔四期的林彪;“小诸葛”是桂系的白崇禧,二人有过两次巅峰的对决。

第一次是“青树坪之战”,此战第49军在青树坪地区吃了桂系第7军的亏。国民党吹嘘为“青树坪大捷”,说是消灭了林彪的一个军,“打破了林彪不可战胜的林彪”。青树坪之战,第49军虽然吃了亏,但是伤亡不大,桂系的第7军只是取得了一个小胜,在战局上无关紧要。

第二次是衡宝战役。青树坪之战结束后,四野的中路军兵分三路向衡阳、宝庆地区的桂系部队进行了攻击。其中第45军的第135师孤军深入,白崇禧调集优势兵力,准备消灭第135师。得知消息后的林彪越过兵团和第45军军部,直接电告第135师“你师已被敌4个师包围,你们立即占领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安下钉子,进行环形防御,振作士气,下定决心,准备抗击绝对优势敌人的围攻,将敌吸引住,以便我各路主力围歼敌人”。

白崇禧想再次来个“青树坪大捷”,没想到第135师是个硬钉子,不管桂系怎么进攻,第135师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然寸土不让,为四野的大部队围歼桂军赢得了宝贵时间。至1949年10月11日,白崇禧的部队除一个团逃脱外,其余4.7万人被林彪的部队全歼。




大胖讲历史


淮海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记录到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双方投入了最精锐的部队,主帅主将出马。蒋军方面黄百韬、黄维、孙元良、邱清泉、李弥、刘汝明共六个兵团,约八十万人,炮二千四百多门,飞机两百架。解放军两个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约六十万,附五百万民兵与民工,负担后勤补给与治安维持。结果以蒋军被歼55万,五个兵团,约22个军,而告彻底失败,解放军获空前大胜而结束。令人不解的是,并非蒋军作战不力,将士不用命,在淮海战役第一仗,碾庄战斗中,黄百韬兵团仅七万余人,据无险可守碾庄,对战华野四十万人马,坚守长达半月之久,让华东野战军付出五万多人伤亡的巨大代价的一场惨胜,身为主帅的蒋介石处处钳制杜聿明正确指挥,丧失了用四个强大兵团(黄维、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围歼中野战机,从容里应外合击破华野之作战方案,反倒当双黄被歼之际,将三个兵团(李、孙、邱)自投罗网,葬送于华东与中野胜利之师重围之中,以完全的失败落幕。身为主帅的毛泽东,则将指挥权,全部托付了淮海战役前委五人,邓小平、刘佰承、陈毅、谭震林与粟裕,放手灵活指挥…淮海战役双方主帅指挥是否正确,就彻底决定了战役胜负…蒋介石历来逐次增兵,从不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谋求胜利,处处干扰主将指挥,进退失序,是优势蒋军的最大败因。黄百韬的战死,为蒋军赢得可贵的十五天,蒋军徒有巨大优势兵力与火力,却没有任何作为,黄百韬死得毫无任何战略价值…只是邱清泉装模作样,在距碾庄仅两公里之距,观望不前,坐视黄百韬战败自杀,全军覆灭,铸成败局…


高友峰1


天下英雄谁敌手:长沙之虎薛岳vs日本战争天才岗村宁次

薛岳,曾任中国第九战区司令,组织了三次长沙会战,一手天炉战法玩的炉火纯青,据说歼灭日军达到十万,是抗战期间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没有之一,被誉为长沙之虎。岗村宁次,时任日本华中派遣军下属第11军司令,被日寇吹捧为罕见的天才。

德安战役

德安战役又被称为万家岭战役,或万家岭大捷,是武汉会战的一部分。武汉会战期间,薛岳担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主要防备南浔线、德安以及瑞武一线。而逆江而上的岗村宁次第11军主攻方向也是这一带,这样中日两方名将的第一次较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开战之初,由于薛岳的守备做的不错,日军101师团和106师团先后遭到重创,不得不停止进攻补充兵员和弹药。尤其是101师团第101联队受创颇大,被日本媒体誉为“军神”的少将联队长饭冢国五郎亦被国军击毙,101师团长伊东正喜亦被弹片划伤,进了医院。国军方面也不乐观,部队伤亡也很大,且由于日军进攻面十分宽大,在频繁的调动之中,在南浔和瑞武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空隙。第11军久攻不克,已经引起了他的上司华中派遣军司令畑俊六的些许不耐。为了尽快突破国军德安防线,岗村宁次命令刚刚经过休整兵员弹药补充的第106师团进行迂回穿插,奔袭至德安背后,配合正面进攻部队围歼德安一线国军主力。9月25日,106师团突破五台岭一线。10月1日,106师团遭到欧震第四军强力阻击,被迫流窜至万家岭一带。10月2日,得到蒋介石支持的薛岳调集十余个师近十万大军将106师团团团包围。

眼见突袭已无可能,106师团在师团长松浦淳六郎的带领下选择了突围,然而好死不死的一头撞到了国军精锐74军身上。在飞机大炮掩护下,106师团虽给74军造成巨大杀伤(日本杂种往74军阵地投掷燃烧弹,火烧山头,74军不少将士被活活烧死在阵地上),但自损也不小,且阵地始终牢牢在74军手里。得知106师团有覆灭之危,日本朝野震动,日本天皇裕仁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营救106师团。为了贯彻落实天皇的命令,岗村宁次亲自组织了三路救援大军:

第一路以106师团新近到达前线的2700名补充兵为基干,编成宇贺支队;第二路以101师团佐枝旅团长本部人马和27师团三个大队,编成佐枝支队;第三路以53、54联队编成铃木支队。三路大军全力驰援106师团,并以第三飞行团提供空中支援,国军薛岳第一兵团不得不从包围圈中抽调五个师阻敌增援。10月7日,第一兵团向万家岭之敌发起全面进攻,经过三天激战,10日上午74军攻占张古山,第四军攻陷大金山,其余各部均有进展,106师团防线全线动摇,伤亡惨重。10日夜,薛岳下令肃清残敌继续追击。17日,在铃木支队的接应下,松浦淳六郎率领106师团残部突出重围,与铃木支队合兵一处。由于第一兵团经过多日血战,伤亡不小且兵员疲惫,而铃木支队是支生力军。再战无益,薛岳随即下令全线撤退休整。



日军的伤亡:106师团长松浦淳六郎在此战后给裕仁天皇做了报告,战死3321人,战伤超过4000,战病亦有数千,加上战役初期106师团于金官桥被国军第八军和64军狙击,本就有数千伤亡,不得不进行补充。101师团伤亡也很大,包括师团长伊东正喜亦受伤,第九、第二十七师团也有不小损失,日军在德安战役或万家岭之战中伤亡病合计超过一万并不困难。综合来看,此战薛岳打的很不错。北伐名将叶挺也曾盛赞:“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自当不朽。”


龙武骁卫


白起VS廉颇长平之战。

这是真正的名将对决,我们把这个时期叫做“战国”,可见当时的战争频繁。频繁的战争也催生出了无数杰出的军事家,而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和廉颇的对决就在此役。

首先,跟大家介绍下战争背景

秦国攻魏后攻韩,并且攻取了韩国野王这个地方,使得韩国的上党郡完全孤立,成为了一片孤岛。韩国君主为了让秦国停止战争的脚步,命令上党的郡守向秦国投降。但是和秦国打了很久的上党太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于是转而向赵国请降,赵王犹豫再三之后接受了上党郡。这下子秦国整个气炸了,自己费力耗神劈柴挑水煮熟的鸭子让赵国连盘子都给端走了,连骨头都不给留一根。于是秦国向赵国发动了长平之战。

战局的发展

开始,秦国军队攻入了上党,赵王派遣名将廉颇迎敌。廉颇不仅在军事能力上十分突出,在战略层面上也十分出色。他看出了连年征战的秦国早已经疲敝不堪,只要自己一直坚守,就立于不败之地。秦国的国力已经不能支持他们长久的消耗下去。于是廉颇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固守不出,秦国苦苦攻打但是毫无建树。

战局的转机

然而年轻的赵王有些沉不住气,他认为廉颇是不是老了,没有了年轻时期的锐气,不能出战只能固守。于是赵王强行命令廉颇出战,憋了很久的秦国军队当然不会给廉颇什么好果子吃,于是廉颇吃了些败仗。秦国这时候又用计,在赵国宣传,说秦国就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于是赵王决定换帅,启用了年轻的赵括。

战争的结束

后面的剧情我们都熟悉了,纸上谈兵的赵括根本比不上廉颇,更不可能是杀神白起的对手,白起佯装颓败,勾引赵括孤军深入,结果被秦军包围。断粮40多天的赵国军队向秦军投降,随后被坑杀。

秦赵两军起初互相攻伐而不能决定胜负,当一方换了一个水平不高的统帅,马上就分出了胜负。看似这个锅要赵括来背着。赵括也确实被当做反面教材来教育后来者。但真正应该背锅的是赵王。当赵王立下了主动出击的进攻策略时,就已经给赵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长平之战后,秦国已经再无对手,为日后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