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棚种植韭菜出现干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防治?

农户开心果


韭菜干尖,又叫干梢,在韭菜的栽培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病害。那么韭菜干尖都有哪些表现症状?引起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治?

一、韭菜干尖的表现症状

韭菜干尖表现出叶片生长缓慢、细弱,外叶枯黄,有时嫩叶轻微黄叶。外部叶片黄化枯死、叶尖枯萎、逐渐变揭色,或变为枯白色,有的外叶叶尖变褐,然后渐渐枯死,中部叶片变白。

二、韭菜干尖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韭菜干尖的发生多是由于土壤酸化、有害气体危害、高温侵袭、冷害或冻害、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土壤缺水等。

1、土壤酸化

在韭菜的栽培过程中,适宜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发育,如果在施肥管理中,大量施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粪稀、饼肥等肥料后,常常会引起土壤酸化,从而引起酸性危害,韭叶生长缓慢、细弱、外叶干黄。

防治措施:

选择土壤酸碱度接近中性的壤土来栽培韭菜。施入足够的有机肥作基肥,每亩施用完全腐熟的厩肥:土壤肥沃的菜地建议施用量为2000~2500千克,一般菜地为4000~5000千克。

在追施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索等化肥的时候,一次用量不要过多,不建议地面撒施,防止撒在叶片上。

土壤偏酸或偏碱要进行改良,如土壤过酸可亩施石灰粉 150~200千克以中和土壤酸碱性。注最保护地不宜用有石灰调节土壤酸度,以防产生氨气。

2、有害气体危害

扣棚前大量施用碳酸氢铵,或扣棚膜后追施碳酸氢铵,或在地面洒施尿素、棉籽饼等,或在含石灰多的土地上施用硫酸铵等,都可能造成棚室内积累过量氨气而造成氨害。

当棚内氨气浓度达到5毫克/千克时,韭菜即可受害。表现为叶片呈水渍状、无光泽,后叶尖枯黄逐渐变褐色,或新老叶片上部均呈灰白色,受害长短整齐一致。

如果在施肥时大量施用硝酸铵等肥料,就会阻碍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引起土壤出现酸化,从而容易形成亚硝酸气体。一般当棚内亚硝酸气体浓度达到2~3毫克/千克时,就会引起韭菜中毒,致使叶尖变白枯死。

防治措施:

在棚室栽培时,扣棚前后不要施用能够产生氨气的肥料,如果没有条件,施肥量也不能过多,如果发现氨气危害,可通过通风换气来降低危害,同时,要立即通过叶片喷施1%食醋溶液来减轻危害;如果是亚硝酸气危害,首先也是要通风换气,然后立即喷施 800~1000倍小苏打水溶液来减轻危害。

3、高温侵袭

韭菜长时间处于35℃以上高温,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而且空气比较干操时,就可能造成外叶叶尖开始变成茶褐色,然后叶片逐渐枯死,导致中部的叶片叶尖或整个叶片变白、变黄。

防治措施:

在日光温室第一刀韭菜生长期间,温度白天为17~23℃、夜间为10~12℃,维持10~15℃的昼夜温差。在随后的各刀韭菜生长期间,温度可适当提高2~3℃,但不宜超过30℃。遇高温时及时通风或浇水。

4、冷害或冻害

当温度低于10℃时,韭菜易发生冷害,当温度降至-3~-2℃易发生体害。而露地越冬韭莱因土壤不断冻结与融化,使土壤产生裂缝,拉伤(断)韭菜须根。植株受害,叶片白尖或烂叶,受冻韭荣叶尖出现水渍状斑,后变成黑褐色枯死。露地越冬韭菜出现叶枯症状。

防治措施:

进人低温季节后,加强温度观测,积极采取覆盖保温措施,避免受冷受冻。露地越冬韭菜叶枯症状,待气温升高后就可自然消失,若发生冷害,积极采取防寒保温措施,提高温度。若发生冻害,需采取断续遮光、缓慢升温等措施,使受冻植株慢慢恢复原状,然后加强管理,促使植株恢复生长。

5、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

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也会引起叶干尖,缺锌,心叶黄化;缺钙,中心叶黄化,部分叶尖枯死;缺镁,外叶黄化枯死;缺硼,中心叶黄化,而硼过剩则叶尖枯死;锰过剩,中心叶轻微黄化,外叶黄化枯死。

防治措施:

在基肥施用中,亩施入韭菜专用微肥5千克,在追肥中要经常配合追施1~2千克专用微肥。发现缺乏微量元素,应及时根外喷施。

6、土壤缺水

土壤中水分不足,时常可起干尖。韭菜的叶片可以表现出耐旱的特征,根系需水较多,空气相对湿度 60%~70%,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 80%~90%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幼苗期吸水能力弱,但也不能缺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以 80%~90%为宜,韭菜叶片生长要求的空气湿度为60%~70%,所以,韭菜生长期间不能缺水。

韭菜干尖是多方面因素引起,当出现病害后,要仔细观察,找准引起病症发生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防治病害,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老村头


韭菜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干尖的情况,它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也影响韭菜的品质,严重时导致种植户收益下降。

一、干尖原因

  • 1、生理性干尖:生理干性尖与韭菜的生长环境有关。韭菜生长过程中,温度和湿度变化幅度过大,难以适应环境,从而出现干尖现象。还有就是使用肥料不当,比如使用了氮肥、未经充分腐熟发酵的农家肥,肥料产生的有害气体,熏蒸叶片,导致干尖。
  • 2、病理性干尖:主要原因是病害造成的,比如灰霉病和疫病,发生病害时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二、病因区分

发生生理性干尖的时候,一般面积都比较大,会一大块一大块的发生,而病理性干尖则是分散发生。病理性病害有它的症状,晚疫病发生初期,出现水浸的斑点,然后慢慢连成一片;灰霉病则是出现不规则的小白点,温度较大时病斑上可见一层灰色霉状物。

三、防治措施

  • 1、生理性干尖:生理性干尖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从管理方面入手。对温度的控制尽量保持平稳,控制好温度的升降幅度,不可以忽高忽低,控制好通风透光。针对有害气体方面,要适量使用化肥,使用腐熟的农家肥。
  • 2、病理性干尖:防治疫病,建议在韭菜长至5~10厘米时,使用烯酰吗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灰霉病防治,在韭菜长10厘米时,喷洒吡唑醚菌酯加氟唑菌酰胺进行防治。

以上是韭菜干尖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方法,仅供参考!我是小满阿忠,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有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大家的阅读!


小满阿忠


大棚韭菜干尖是韭菜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严重影响了韭菜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了解韭菜干尖的原因,做好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韭菜干尖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韭菜干尖原因

一、土壤酸化:韭菜生长发育喜中性土壤。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小拱棚栽培中,如果长期大量向土壤中施入粪稀、饼肥或硫酸铵等酸性肥料,很容易引起土壤酸化,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韭菜,发生酸害,导致韭菜叶片生长缓慢,叶片细长窄小,幼苗和外叶枯黄变干。

二有害气体为害:若扣棚前大量在韭菜畦内施入大量的碳酸氢铵,或扣棚后在畦面追施碳酸氢铵、撒施尿素、棉籽饼等,均易产生大量的氨气,拱棚内空间有限,氨气不易挥散,时间一长可造成氨气积累过量而危害韭菜。受到氨害的韭菜,先表现为叶片褪色、萎蔫,然后变成土黄色至黄白色,并由叶尖逐渐向下蔓延。受害部位如不被病菌感染,不会腐烂。潮湿时有弹性,柔软,且平展;干时扭曲。受害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出现锈色。发生氨害的棚内,可闻到氨的气味。

三、高温,通风不当:韭菜生长的温度是5-35℃。如果棚内温度达长时间处于30℃以上,又未及时通风,或连阴天后突然天晴,出现高温,就会造成叶枯。受害植株外侧叶尖先开始变为褐色,随后叶片逐渐枯死。刮风天放风不当,或放底风时,由于突然有冷风吹人,温度剧烈变化,植株细胞缺水,导致叶片萎蔫干枯,叶尖橘黄,菜农称这种现象为"闪苗"。

四、微量元素失调:生长期间,微量元素缺乏,容易失韭菜出现干尖、黄叶现象。缺钙时心叶黄化,部分叶尖枯死;缺镁时引起外叶黄化枯死;缺硼时引起心叶黄化,生长受阻,若硼过剩,一般从叶尖开始枯死;锰过剩,嫩叶轻微黄化,外部叶片黄化枯死。

五、药剂使用不当:高温时用药,药液中的水分迅速蒸发,药液浓度相应迅速提高,容易造成药害。蔬菜苗期耐药性差,而所用的药液浓度过高也会造成药害,而引起干尖。

韭菜干尖防治方法

一、选用耐性强的品种:可以选用791、汉中韭等抗逆性较强的韭菜品种。

二、撒石灰:由酸性土壤引起的干尖,可用生石灰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但在棚室内不能用,以免引起氨害。

三、合理使用粪肥和化肥:棚室覆盖薄膜后,可追施硝酸铵和尿素。不要一次用量过大,掌握"少量多饮"的原则,硝酸铵要随水施用,尿素可在土壤表面撒施。严禁使用碳酸氢铵、饼肥和粪稀。可使用腐熟有机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施肥后及时浇水。鸡粪要充分腐熟,避免发生氨害。

四、正确通风,降低温度:当棚室内的温度达到20-30℃时,应开始放小风。随着温度的升高,应加大放风量,通风速度要慢,不可让冷空气突然大量进入。棚室内,白天温度不应高于30摄氏度,夜间不可低于5摄氏度,防止受冷。要尽量减少昼夜温差。原则上不通底风,只开中、上部放风口。这样既有利于降温,又容易将湿气和有害气体排除。

五、正确选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含锰的农药,如代森锰锌等,可防止锰过剩引起的韭菜干尖。

六、使用微量元素肥料:用0.2%的硼砂、硫酸锌等进行根处追肥,或结合浇水施入微肥,每亩1-1.5公斤。


农人潘哥


在我们这个基地种植韭菜的特别多,一是韭菜活少,适合大面积种植;二是韭菜产量高,在我们这里一块七分地的大棚,一次收割韭菜就有一顿多的产量,如果碰上好价钱,一年下来一个棚有一万多的收益,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可是最让我们头疼的是:韭菜干尖。韭菜干尖,是韭菜栽培中常见的病害,它可以使韭菜产量减少30%左右。



韭菜干尖病为何发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①土壤酸化严重:韭菜喜欢中性土壤,如果经常在土壤中施稀粪,饼肥或硫酸铵等酸性肥料,就会引起土壤酸化,导致韭菜根系生长缓慢,幼苗和叶子就会枯黄变干。


②棚里氨气过多:由于我们冬季给韭菜进行保温,通风时间和通风次数相对较少,棚室里追施的尿素,棉籽饼,碳酸氢铵造成的氨气排放不出来,氨气积累过量,就会使叶片变黄干枯。

③高温遇害:韭菜的生长温度是5度-30度,如果棚室温度达到30度并且通风不良,或者连阴天后突然变晴,出现高温,造成叶片干尖,特别是在初春,中午棚室温度较高,发生干尖病就相对较多。

④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当韭菜缺钙时心叶黄化,部分叶尖枯死;缺镁时外叶黄瓜枯死;缺硼时引起中心叶黄化,生长受阻。硼过剩时,一般从叶尖开始枯死;锰过剩时,嫩叶轻微黄化,外叶黄化枯死。

⑤冷风遇害造成闪苗: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室外温差大,在我们放风时冷风突然进入,温度发生变化,会导致叶片萎蔫干枯,叶尖枯黄,就如人患了重感冒。

⑥灰霉病发生:韭菜发生灰霉病时,叶面有小圆点,后来变为白色或浅灰色斑点,从叶尖向下发展。后期严重时病斑成大斑,叶片上部或全叶枯萎。在温度湿度过高时均可能发生。


韭菜干尖的原因有多种,我们根据不同的原因,确定正确的防治措施:

①施用碱性肥料,中和土壤酸度:如果是棚室酸度引起的干尖,可用含碱的肥料进行中和,调节土壤酸度。

②合理施肥:给韭菜施肥时,我们可追施硝酸铵和尿素。硝酸铵要随水冲施,尿素不可在土壤表面撒施。可用腐熟有机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注意是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施肥后及时浇水。


③正确通风:棚室放风不可过早,当温度达到20-25度时,开始放小风,随着温度升高,可加大通风口,通风速度要慢,不可让冷风突然进来。棚室温度控制在白天不高于30度,晚上不低于8度,尽量减少昼夜温差。

④防治灰霉病:我们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或50%腐霉利1000倍液,在每茬韭菜收割后喷施。

韭菜发生干尖的原因有很多种,具体怎么防治,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采取正确的措施,以免耽误病害防治,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分享更多精彩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是我坚持的原则,能让更多需要的人阅读,点击关注加转发。〕


燕子在新疆


你好,我是农技天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韭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韭菜干尖也叫“干梢”,是韭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在种植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干梢具体表现为:叶片细小,生长缓慢、外叶枯黄,有时候嫩叶也会轻微黄叶,外部的叶片黄化枯死,叶尖枯萎,逐渐变为褐色;或者发白,有些外叶叶尖会变成褐色,然后渐渐枯死,中间部分的叶片变白。发生原因总结起来:有土壤酸化、有害气体危害、高温热害、冷冻害、微量元素缺乏、土壤干旱等。

(1)土壤酸化

韭菜一般适宜在pH5.6-6.5的偏酸性土壤环境生长发育,当土壤中大量使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粪肥等高浓度肥料后,会引起土壤酸化,从而导致酸性危害,导致韭菜生长缓慢、叶片细弱,外面的叶子干枯发黄。

防治方法:选择土壤酸碱度接近中性的壤土来栽培种植。在土壤中施入足够的有机肥作为机肥, 每亩地还要施入腐熟的有机肥量,一般肥沃的菜地为2000--5000千克,普通菜地为4000-5000千克。随后要追施硫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但是每次的用量要适当,不能超标,在施肥的时候注意不要撒施,防止撒在韭菜的叶片上。

土壤偏酸或者偏碱的时候要进行土壤改良,如果土壤偏酸,可以每亩地施石灰粉150-200千克,以此用来中和土壤酸碱性。这个时候要注意保护地不推荐使用石灰调节土壤酸度,以防止产生氨气。

(2)有害气体

盖棚之前大量施碳酸氢铵,或者盖棚后追施碳酸氢铵,或者在地面撒施尿素、棉籽等,或者在含有石灰比较多的土地上施硫酸铵等,都有可能造成棚内积累过量氨气而造成氨害。当棚内氨气的浓度达到5毫克/千克时,韭菜就会受害。

具体症状表现为:叶片呈现水渍状、没有光泽,后叶尖枯黄最后逐渐变为褐色,或者新老叶片上部都呈现灰白色,受害长短整齐一致。如果土壤中使用大量的硝酸铵等肥料,就会阻碍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导致土壤酸化,容易形成亚硝酸气体。当棚内亚硝酸气体浓度达到2-3毫克/千克时,韭菜就会表现中毒症状,叶尖变白最后枯死。

防治方法盖棚前后不要施入直接或者分解后可以产生氨气的肥料,施肥量也不能过多。如果发现氨气危害,第一时间要做好通风换气,同时赶快在叶面喷用1%食醋溶液,用来减轻危害。如果发现亚硝酸气危害,也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然后抓紧喷用800-1000倍小苏打水溶液。

(3)高温热害

韭菜如果长时间处于35 °C以上的高温,持续时间超过3个小时,而且空气比较干燥的时候,就可能造成外叶片叶尖开始变成褐色,然后叶片逐渐枯死,导致叶部的叶片叶尖或者整个叶片变白,变黄。

防治方法:在日光温室第一茬韭菜生长期间,温度白天设置为17-23°C,维持10-15°C的昼夜温差。在随后的各茬韭菜生长期间,温度可以适当提高2-3°C,但最好不要超过30°C。如果遇到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通风。

(4)冷冻害

当温度低于10°C的时候,韭菜容易发生冷害。当温度降低至-3--2°C的时候容易发生冻害。但是一般露地越冬韭菜因为土壤不断冻结与融化,使得土壤产生裂缝,容易拉断韭菜根须,导致植株受害,叶片白尖或者烂叶,或者受冻韭菜叶尖出现水渍状斑点,最后变成黑褐色直至枯死

防治措施:进入低温季节后,要加强温度检查,积极采取覆盖保温措施,避免受冻受冷。露地越冬韭菜叶枯症状,等到气温升高后就可以自动消失。如果发现冻害,要积极采取防寒保温措施,提高温度,继续遮光、缓慢升温等,让受冻植株慢慢恢复原状。日常加强管理,促使植株尽快恢复长势。

(5)微量元素缺乏

微量元素缺乏或者过剩,也会引起叶尖干枯,缺锌,新叶黄化,缺钙会导致中心叶子黄化,部分叶尖枯死。缺镁,会导致外部叶片黄化枯死。缺硼,导致中心叶子黄化,如果硼过剩会导致叶尖干枯,锰过剩会导致中心叶子轻微黄化,外叶枯死。

防治措施:在基肥施用中,每亩地施入韭菜专用的微肥5千克,在追肥过程中要加入1-2千克专用微肥。如果发现缺乏微量元素,应该及时进行根外喷施。

(6)土壤干旱

土壤中水分不足的时候会引起叶尖干枯。韭菜的叶片可以表现出耐旱的特性,根系需要较多的水分,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80%-90%的条件上生长状况良好。

在幼苗期韭菜的吸水能力比较弱,但也不能长期缺水,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在80%-90%为宜。韭菜叶片生长要求的空气湿度为60%-70%,所以韭菜在种植过程中要保持充足的水分,不能干旱。


农技天地


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土壤酸化

韭菜生长发育喜中性土壤。在生长过程中,如果长期大量向土壤中施入稀粪、饼肥或硫酸铵等酸性肥料,很容易引起土壤酸化,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韭菜,发生酸害,导致韭菜叶片生长缓慢,叶片细长窄小,幼苗和外叶枯黄变干。

二、有害气体危害

在韭菜畦内施入大量的碳酸氢铵,或在畦面追施碳酸氢铵、撒施尿素、棉籽饼等,均易产生大量的氨气。受到氨害的韭菜,先表现为叶片褪色、萎蔫,然后变成土黄色至黄白色,并由叶尖逐渐向下蔓延。受害部位如不被病菌感染,不会腐烂。潮湿时有弹性,柔软,且平展;干时扭曲。受害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出现锈色。

三、高温,通风不当

韭菜生长的温度是5-35℃。如果温度长时间处于30℃以上,或连阴天后突然天晴,出现高温,就会造成叶枯。受害植株外侧叶尖先开始变为褐色,随后叶片逐渐枯死。

四、微量元素失调

生长期间,微量元素缺乏,容易使韭菜出现干尖、黄叶现象。

缺钙时心叶黄化,部分叶尖枯死;

缺镁时引起外叶黄化枯死;

缺硼时引起心叶黄化,生长受阻;

若硼过剩,一般从叶尖开始枯死;

六、发生灰霉病

感染灰霉病后,初期叶面出现水渍状小圆点,后变为白色或浅灰色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严重时病斑相连,形成大斑,叶片上部或全部枯萎。湿度过高,昼夜温差过大,可发生灰霉病。

防治方法

1、选用耐性强的品种。

可以选用791、汉中韭等抗逆性较强的韭菜品种。

2、撒石灰。

由酸性土壤引起的干尖,可用生石灰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但在棚室内不能用,以免引起氨害。

3、合理使用粪肥和化肥。

可追施硝酸铵和尿素,不要一次用量过大,掌握"少量多饮"的原则,硝酸铵要随水施用,尿素可在土壤表面撒施。严禁使用碳酸氢铵、饼肥和粪稀。可使用腐熟有机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施肥后及时浇水。鸡粪要充分腐熟,避免发生氨害。

4、正确选用农药。

避免过量使用含锰的农药,如代森锰锌等,可防止锰过剩引起的韭菜干尖。

5、补充微量元素。

可喷施“活力素”中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补充中微量元素。

6、防治灰霉病。

灰霉病发生初期,及时用除灰(1+1)水分散颗粒剂600倍液喷施防治。同时注意在每茬韭菜收割后均应喷药。

锰过剩,嫩叶轻微黄化,外部叶片黄化枯死。

五、药剂使用不当

高温时用药,药液中的水分迅速蒸发,药液浓度相应迅速提高,容易造成药害。蔬菜苗期耐药性差,而所用的药液浓度过高也会造成药害,而引起干尖。





农村婆媳幸福生活


造成大棚韭菜干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温度影响、水肥影响、土壤影响、环境影响等。

一、温度。韭菜适宜生长温度5-35度,但是如果种植时温度长期超过30度,就会造成叶尖干枯,这就要及时通风排湿。还有就是温度突然下降,两天内温度都在0度以下,然后温度又骤然回升,也会造成这种现象发生。

要注意保持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韭菜生长的温度、即时通风,但是不能无节制通风,大棚内的温度在20-30度时,可适当的放小风,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也要相应的增强通风。通风时的速度要慢,不宜让冷空气突然的进入,通过通风适当调整昼夜温差。

二、水肥。韭菜种植前要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苗床用肥料发酵剂发酵腐熟过筛的农家肥4000公斤、尿素50公斤作底肥。追肥使用的时候以每亩施尿素30公斤最佳。此外,当割去老韭菜后进行进一步的追肥,每亩追加尿素40公斤。基肥是韭菜生产的根基,因此基肥使用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使用充足且使用合理。韭菜浇水不宜太勤,韭菜生长的适宜湿度是60%~70%,如果灌水过多,不仅造成地表板结,而且还易引起烂根和白尖。

在韭菜生长时除了常见的元素外,还需多种的微量元素,如果出现这些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导致营养失调,也会导致韭菜出现干尖的情况。比如缺钙时,叶片黄化、干尖枯死;而缺硼时,心叶发黄、生长缓慢,而若硼元素过剩,心叶也会出现枯死现象。

防治方法:在施肥时适当的施用一些有机肥,保证韭菜生长所需,如若因营养失调出现的黄化、干尖现象,要及时补充相对应的微量元素。

三、土壤。韭菜喜土壤偏中性,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韭菜正常生长,在种植生长时如果土壤酸度过高,或者在施肥时在土壤中长期施用粪稀、饼肥或硫酸铵等酸性肥料,也会使土壤的酸度提高,使其酸化。而韭菜在酸化的土壤中生长,会引花酸害,叶片生长缓慢,而且叶尖会发黄干枯。

四、环境。光照不足或过强、追施氮肥引起的有害气体导致韭菜叶片干尖等环境因素;由于大棚通透性和露天种植略有差距,不利有害气体的排放。在扣棚前施用大量的酸性肥料,会使其在分解时产生大量的氨气,加上在大棚种植,导致空气中氨气含量越来越高,从而使韭菜黄叶、干枯的现象。


人已醉梦难醒


韭菜叶片尖端干枯变黄,在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菜农称之为“干尖病”。实际上,韭菜干尖并不只是1种病害。引发韭菜干尖的原因很多,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防治。 1.干尖原因: 土壤酸化。韭菜生长发肓要求在比较湿地的地方,土地比较松软,放农家肥料韭菜生长肥沃。2.氨害:土地使用过多尿素,碳酸氨铵,农药,韭菜根部会腐烂。 3.高温危害。韭菜适合生长在阴天和冬天,温度在5-35摄氏度,超过这个温度,叶子变黄,水分达不到会逐渐枯死。 防治:1.合理施肥。使用农家肥韭菜生长更旺。2.撒草灰或石灰调节土壤酸度和引起的干尖。3.预防高温,高温天气要多浇水,保持地面湿度。





乡村新生活


谢邀。喜欢【乡村关中】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共享优质“三农”资讯!

韭菜是人们非常喜爱的蔬菜,它以味道鲜美,吃起来方便著称,还具有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能散发出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和润肠通便的功效。因此,不管用来炒吃,还是用来蒸菜,都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蔬菜。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观察者。

菜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实行大棚作业,全年上市。因韭菜一年播种,连年收获,又易作务,深受菜农喜爱。那么,大棚韭菜出现干尖是什么原因?【乡村关中】结合大棚作业的具体实践,回答问题。

第一,导致韭菜干尖的原因。

1、通风不良。大棚韭菜由于棚内密闭保温,通风不良,很容易造成有害气体对韭菜植株的危害,其危害症状首先表现在最嫩的叶子顶部,而形成干尖。


2、土壤酸化。韭菜一年播种,后续只要水肥供给充足,长高长大就可以收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韭菜连茬割”。但因人们连续收割,施肥不当,长期大量施入单一化肥使土壤酸化,导致韭菜生长发育期营养供给不良,叶端无法吸收所需营养,自然就发黄发干。

3.施肥影响。因韭菜连茬收割的特殊作务形式,菜农施肥时段都比较集中,生机有机肥少,抱着有菜就割的心理,施肥不科学,比如在施用氮肥时,碳铵、地表撒尿素、鸡粪等肥料时,出现烧叶,烧根等现象,造成韭菜叶尖发黄发干。

4.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韭菜属根系多年生蔬菜,菜农很难对土壤深翻、锄耕等作业,再加之施肥比例拿捏不均,易造成多年韭菜地土壤板结,微量元素缺少或过剩,导致叶黄。

5.冬季气温突发变化。冬季大棚忽冷忽热,不能保持恒定气温,韭菜叶面呼吸系统受阻,再加之上茬收割后,嫩叶受薄膜毒害,早期就会出现黄叶现象。

6.灰霉病发生。这种病是韭菜叶片常见病害,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点,在湿度大时表面产生稀疏霉层,小斑点逐步扩大成椭圆形,后期病斑愈合成大片枯死斑,导致半叶或全叶腐烂枯死。

第二,韭菜干尖的防治措施

1、通风不良预防。每天对大棚通风透气管理,让大棚韭菜接受流动空气,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力,增强韭菜表面叶孔吸附能力。

2、土壤酸化防治。这种病症造成韭菜叶生长慢,外叶枯黄。种植前检测土壤pH值,不宜长期施用酸性肥料。如果土壤酸化撒入石灰调节,大棚可少量多次撒入石灰,中和土壤酸碱度。

3、施肥管理防治。菜农施用大量的酸性肥料分解时产生大量氨气,导致大棚内氨气含量过高,使韭菜出现黄叶、干枯现象。合理使用粪肥和化肥,不宜一次施用过量,遵循少量多施的原则,施肥后要及时浇水,减少施用酸性较大的肥料,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

4、高温管理防治。韭菜喜温,适宜5~35度环境生长。温度超过30度时,又未能及时通风,或暴雨天后突然放晴,就会出现枯叶现象。大棚内的温度在20~30度时,适当放小风,随着温度不断上升,相应增强通风。冬季不宜让冷空气突然进入,最好正午天气晴好通风。

5、营养失调管理防治。韭菜生长需多种微量元素,因营养失调导致韭菜出现干尖现象。比如缺钙时叶片黄化、干尖枯死;而缺硼时,心叶发黄、生长缓慢;若硼元素过剩,心叶也会出现枯死现象。所以,要施用有机肥,及时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

大棚蔬菜的管理是一个系统性作业工程,要在田间实践作业中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各种蔬菜的 生长特性和生长规律,在土壤疏松、水肥管理、温度管控,农药喷施等等各个方面都要加强管理控,任何一个方面疏漏都会造成次生蔬菜,而影响商品率,无法达到应有的收益。韭菜干尖,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及商品价值,因此,菜农理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生,要及时进行管控治疗,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网友朋友们,你们对这个问题还有何高见?我在下面留言评论区恭候。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乡村关中】,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转发、留言和评论,我创作更多优质“三农”资讯分享朋友,敬请关注。(文字原创,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乡村关中


韭菜叶片干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土壤酸度较高

韭菜喜土壤偏中性,在种植生长时如果土壤酸度过高,或者在施肥时在土壤中长期施用粪稀、饼肥或硫酸铵等酸性肥料,也会使土壤的酸度提高,使其酸化。而韭菜在酸化的土壤中生长,会引花酸害,叶片生长缓慢,而且叶尖会发黄干枯

防治方法:种植前对土壤进行pH值检测,施肥时要注意,不宜长期施用酸性肥料,如果土壤出现酸化现象,可在土壤中撒入石灰粉调节酸碱度,但不适合在大棚中使用

韭菜叶片干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2、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导致韭菜叶片干尖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大棚,由于大棚通透性和露天种植略有差距,不利有害气体的排放。在扣棚前施用大量的酸性肥料,会使其在分解时产生大量的氨气,加上在大棚种植,导致空气中氨气含量越来越高,从而使韭菜黄叶、干枯的现象

防治方法:合理使用粪肥和化肥,不宜一次施用过量,遵循少量多施的原则,施肥后要及时浇水,严重施用酸性较大的肥料,尽量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

韭菜一般适宜在pH5.6-6.5的偏酸性土壤环境生长发育,当土壤中大量使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粪肥等高浓度肥料后,会引起土壤酸化,从而导致酸性危害,导致韭菜生长缓慢、叶片细弱,外面的叶子干枯发黄

防治方法:选择土壤酸碱度接近中性的壤土来栽培种植。在土壤中施入足够的有机肥作为机肥, 每亩地还要施入腐熟的有机肥量,一般肥沃的菜地为2000--5000千克,普通菜地为4000-5000千克。随后要追施硫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但是每次的用量要适当,不能超标,在施肥的时候注意不要撒施,防止撒在韭菜的叶片上。

土壤偏酸或者偏碱的时候要进行土壤改良,如果土壤偏酸,可以每亩地施石灰粉150-200千克,以此用来中和土壤酸碱性。这个时候要注意保护地不推荐使用石灰调节土壤酸度,以防止产生氨气

(2)有害气体

盖棚之前大量施碳酸氢铵,或者盖棚后追施碳酸氢铵,或者在地面撒施尿素、棉籽等,或者在含有石灰比较多的土地上施硫酸铵等,都有可能造成棚内积累过量氨气而造成氨害。当棚内氨气的浓度达到5毫克/千克时,韭菜就会受害。

具体症状表现为:叶片呈现水渍状、没有光泽,后叶尖枯黄最后逐渐变为褐色,或者新老叶片上部都呈现灰白色,受害长短整齐一致。如果土壤中使用大量的硝酸铵等肥料,就会阻碍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导致土壤酸化,容易形成亚硝酸气体。当棚内亚硝酸气体浓度达到2-3毫克/千克时,韭菜就会表现中毒症状,叶尖变白最后枯死

防治方法:盖棚前后不要施入直接或者分解后可以产生氨气的肥料,施肥量也不能过多。如果发现氨气危害,第一时间要做好通风换气,同时赶快在叶面喷用1%食醋溶液,用来减轻危害。如果发现亚硝酸气危害,也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然后抓紧喷用800-1000倍小苏打水溶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