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幽門螺桿菌的神祕面紗

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馬歇爾和沃倫在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鏡活檢標本中,首次分離出了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繼而成為30年來最著名的細菌。兩位發現者因此榮獲了2005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正是因為這兩位專家的研究,人們才知道胃裡有這樣一種細菌:它的長度只有2到3微米,緊貼在胃黏膜的表面,而不是遊蕩在胃液中。

揭開幽門螺桿菌的神秘面紗


幽門螺桿菌感染不僅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及胃黏膜相關樣淋巴組織淋巴瘤發生密切相關,還與某些血液、口腔、皮膚及心腦血管疾病相關,幽門螺桿菌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公眾衛生健康的大問題。

據介紹,在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中,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為95%至100%;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檢出率為85%至95%;胃潰瘍患者中檢出率為70%至80%;胃癌患者中檢出率約為80%。

在自然環境中,人是唯

揭開幽門螺桿菌的神秘面紗

一傳染源,人—人間傳播是唯一傳播途徑。幽門螺桿菌通過口—口、胃—口傳播已被醫學界認可,糞—口傳播是通過被汙染的水源傳播。所以家裡一旦有一個人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最好全家都去檢查。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早期症狀可能出現4個症狀:

揭開幽門螺桿菌的神秘面紗


1、胃部不適

被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有一半的患者會因此患上慢性胃炎或其他胃部疾病。

典型症狀是:食後腹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暖氣、腹脹、反酸和食慾減退等。有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就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而嚴重者,就是胃癌。


2、反酸、噁心、嘔吐

HP(幽門螺桿菌)可以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酸的過度分泌,同時又會導致胃黏膜的損傷,過度分泌的胃酸刺激胃黏膜,就會引起反酸、噁心、嘔吐等不適感覺。

揭開幽門螺桿菌的神秘面紗


3、 嚴重的口臭

幽門螺旋桿菌還和口臭有關係?是的,首先HP刺激胃部,使胃部出現消化功能的異常,胃腸道的異常,常常就會導致口臭的問題出現,同時,HP並不僅僅是在胃部生存,在口腔中也有一定數量的HP,這也會一定程度上導致口臭。


4、其他的消化道症狀

感染HP還可能會使腹部產生飽脹感、消化不良、厭食等症狀,同時也要注意嘔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問題的出現。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並不能一定確定就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HP感染的確認最好通過檢查來確認,常用的監測方法有C14,C13呼氣檢查,糞便HP抗原檢查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幽門螺桿菌的傳播。

揭開幽門螺桿菌的神秘面紗


  • 飯前便後要洗手:

看似簡單的習慣,但是總有些人不注意這點細節,洗手時馬馬虎虎地洗一下,敷衍了事。這樣手上的細菌很難洗乾淨,最好用殺菌香皂洗乾淨,衝乾淨。

揭開幽門螺桿菌的神秘面紗


  • 進生冷食品要洗乾淨:

外出購買瓜果時,總愛嘗一嘗,看似沒什麼,其實諸多人都在挑來挑去,瓜果上的細菌會很多的,生吃前一定要洗乾淨,最好用鹽水或醋水將瓜果浸泡10~20分鐘後,再食用。能削皮的最好削皮食用。

揭開幽門螺桿菌的神秘面紗


  • 集體用餐時最好用分餐制:

大家在一起吃飯時,要備有公用的勺子和筷子,然後分餐到自己的盤子裡或碗裡,到外邊用餐時最好帶有自己的專用碗筷。以免有細菌或病毒傳染。

  • 家有幽門螺桿菌的患者要注意餐具的隔離:

家有這樣的患者時,一定要注意將其碗筷暫時與家人的碗筷分開,保證家人不受患者的傳染。治癒後可以恢復正常狀態。

感染幽門螺桿菌怎麼辦?

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宿主,一旦被感染,自愈的可能幾乎沒有,必須藉助外部力量來殺滅,李老師推薦專門抗幽門螺旋桿菌的~維舒君騙益生菌,無毒無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