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愛狡辯嗎?如果愛狡辯你要注意了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狡辯以及反駁時,他們會通過強行否定的方式去將這種可能性扼殺。比如說,當孩子出現狡辯的現象以後,家長會責備孩子:“年紀輕輕就只會頂嘴”,然後強行將話題結束。

事實上,這種做法雖然能夠遏制孩子不講理的性格發展,然而同樣也會讓孩子失去表達自我的能力。如果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的話,家長的強行否定實際上就是一次蠻不講理的反駁,一味通過“不講理”的做法去否定孩子,孩子的成長又怎麼能不受到影響呢?

你的孩子愛狡辯嗎?如果愛狡辯你要注意了

愛跟家長狡辯

孩子出現狡辯現象,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並且在一次次爭辯中嘗試著建立起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根據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研究分析,孩子的邏輯發展順序是由歸納邏輯發展到演繹邏輯:所謂歸納邏輯就是通過經歷來建立邏輯能力,而演繹邏輯是指孩子擁有了抽象推理思維,從而產生抽象的邏輯能力。

因此,在孩子跟家長辯論的過程中,他如果能夠將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進行歸納,然後告訴家長,這代表著他們的演繹邏輯正在飛速發展著。而如果孩子而如果家長貿然否定孩子的想法的話,無疑是將孩子自我鍛鍊的機會給扼殺掉。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狡辯與爭論,才能夠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好的性格呢?

1)給孩子表達的空間

很多家長在跟孩子爭論的時候,總是喜歡強行去否定孩子的思想。比如說,家長在生氣的時候會說出一些沒有任何道理的話,像是“你這孩子就會頂嘴”“你看你說什麼?小孩子能懂多少”。

其實,如果家長一味強行地否定孩子的話,那麼孩子哪怕心有不甘,可是他們的自主表達能力還是會因此而減弱,並且他們由於無法得到正確的反饋,因而他們的邏輯能力以及認知能力都難以得到提升。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在跟孩子爭論的時候,儘可能避免強行否定孩子的話,給他們表達的空間,讓他們的邏輯能力在一次次表達中得以完善。

2)完善孩子的說法

很多家長在跟孩子爭辯的時候,看到的是孩子的叛逆與不聽話。可事實上,孩子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家長的責備與否定,而是需要在一次次爭辯中完善自己的邏輯能力以及價值觀形成。

這時候,家長要做的並不是生氣,而是需要告訴孩子:你的想法並不完善。所以,家長與其去否定孩子的說法,強行將自己的看法灌輸給孩子,還不如多聆聽孩子的話,然後從中找到需要完善的地方,將自己的想法滲透到孩子的說法當中。

比如說,孩子跟家長說:“我不要上學了,我就留在家裡,等我長大了就到外面去工作,養活爸爸媽媽”,面對這樣的說法,家長大可以不用急著反駁,而是從他們的說法中找到邏輯漏洞,反問:“可是,如果寶寶你是老闆,你寧願找一個懂得更多的孩子工作,還是找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工作呢?”

通過對孩子想法的完善,家長可以進一步地建立起孩子的邏輯思維,並且可以通過滲透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3)多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出現狡辯的現象,證明了他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因此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哪怕孩子說出來的是毫無道理的狡辯也儘可能避免否定,反而我們更需要讓孩子更多地去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再一一調整與引導。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儘可能地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在一次次“表達練習”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能力,對孩子日後成長有著極大的幫助。

與孩子溝通的其中一個樂趣在於,孩子總能夠說出一些成年人無法想到的事情。而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家長寧可否定孩子的說法去建立自己的“權威”,讓固定保守思維扼殺了孩子的邏輯能力訓練,從而造成了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生活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