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出現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書法家,而南北朝時期北朝的魏碑書法風格多樣,樸拙險峻,為現代漢字結體、筆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魏碑上承漢隸傳統,下啟唐楷新風,尤其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 社會相對穩定,碑刻盛行,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書法精品。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其中元氏墓誌大多是清末民初在洛陽邙山北魏皇家陵園出土的。同為皇族墓誌,風格卻各有不同:《元略》高簡深沉,《元遙》勢若飛舉,《元緒》清峻奇逸,《元演》大巧若拙……《元羽》端樸精勁,《元勰》溫文朗潤《元勰xié墓誌》,全稱“《魏故使持節侍中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司徒公彭城武宣王(元勰)墓誌銘》,北魏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十一月立。為典型的魏碑體風格。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元勰墓誌用筆結體,寬博峻朗,轉折方峻,樸直雄茂,溫文朗潤。頗有《張猛龍碑》的筋骨與神采。是晚清出土元氏家族墓誌書法的代表作品,鈐有“張中嘉所得金石拓本”朱文印。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銘文】魏故使持節侍中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司徒公彭城武宣王墓誌銘」王諱勰,字彥和,司州河南洛陽光睦里人也。」顯祖獻文皇帝之第六子,」高祖孝文皇帝之弟。仕歷侍中已下至太師。」十七除官。永平元年歲在戊子,春秋卅六,九」月十九日己亥薨。追贈使持節侍中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司徒公,諡曰武宣」王。其年十一月六日窆於長陵北山。其辭曰:」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承乾體極,胄皇緒聖,睿明夙躋,含仁履敬。德」冠宗英,器高時令,鉉教孔脩,端風丕映。流恩冀北,申威南郢,遵彼止遜,挹此崇盛。華袞素」心,蠲煩息競,志棲事外,頤道養性。壽乖與善,」福舛必慶,隆勳短世,遠情促命。遺惠被民,餘」芳在詠。」太妃長樂潘氏,祖猛,青州治中東萊廣川妃隴西李氏,祖寶,儀同三司燉煌宣公。」二郡太守父彌,平原樂安二郡太守父衝,司空清淵文穆公。〔注〕據《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

〔注〕末二行上下分刻。應連讀為:太妃長樂潘氏,祖猛,青州治中東萊廣川二郡太守。父彌,平原樂安二郡太守。妃隴西李氏,祖寶,儀同三司燉煌宣公。父衝,司空清淵文穆公。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被冤死的親王~《元勰墓誌》有故事,書法好

元勰(473年—508年),字彥和,河南洛陽人。北魏宗室大臣、政治家、詩人,獻文帝拓跋弘第六子、孝文帝元宏之弟。他一生勤奮學習,知識淵博,品行端正,清正廉潔,對國“忠”、對父母“孝”、對百姓“仁”、對兄長“悌”、對友人“義”。

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封始平王,加侍中、徵西大將軍。後為中書令,改封彭城王。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積極支持者,為改革做出了重大貢獻。孝文帝將卒,元勰內侍醫藥,外總軍國之務。孝文帝逝世後,他堅決執行遺詔,擁立宣武帝登基,為穩定北魏政局立了大功。

宣武帝即位,欲以元勰為宰輔,勰屢求退,乃以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定州刺史。抵制外戚擅權,不為宣武帝所理解。後北海王元詳、於忠等頗間之,宣武帝遂解元勰權柄,元勰被讒,作《蠅賦》以見志。永平元年九月,為高肇所誣,遂以毒酒殺之。後來,其子元子攸當上皇帝,尊追他為文穆皇帝,廟號肅祖。

彭城王妃在得知噩耗之後,大哭並罵道:“高肇冤殺忠良,如果老天有眼,你將來不得好死。”拓跋勰的死訊傳開後,就連市井之人痛哭流涕:姓高的竟然錯殺如此賢王!

史臣曰:武宣王(元勰諡號武宣)孝以為質,忠而樹行,文謀武略,自得懷抱,綢繆太和之世,豈徒然哉!

元勰(473-508),字彥和,北魏宗室、重臣、文人,傑出的年輕政治家。獻文帝第六子,孝文帝之弟。

一生勤奮學習,知識淵博,品行端正,清正廉潔,對國"忠"、對父母"孝"、對百姓"仁"、對兄長"悌"、對友人"義"。

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封始平王,加侍中、徵西大將軍。後為中書令,改封彭城王。嘗侍孝文帝遊金墉城,帝命群臣賦詩,親為元勰詩改一字。後從孝文帝之平城次於上黨銅鞮山,應詔作《問松林》一首。及孝文帝征伐沔北,令勰為露布,頗類帝手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積極支持者,為改革做出了重大貢獻。孝文帝將卒,元勰內侍醫藥,外總軍國之務。孝文帝逝世後,他堅決執行遺詔,擁立宣武帝登基,為穩定北魏政局立了大功。

宣武帝即位,欲以元勰為宰輔,勰屢求退,乃以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定州刺史。抵制外戚擅權,不為宣武帝所理解。後北海王元詳、於忠等頗間之,宣武帝遂解元勰權柄,元勰被讒,作《蠅賦》以見志。

永平元年九月,為高肇所誣,遂以毒酒殺之。後來,其子元子攸當上皇帝,尊追他為文穆皇帝,廟號肅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