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個月平定七國之亂的元勳,為何最終死於“莫須有”的罪名

周亞夫(前199~前143年),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沛郡(今江蘇豐縣)人,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周亞夫為人個性耿直,不善阿諛權貴,“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出自他之口,被漢文帝譽為“真將軍也”。周亞夫一生最大的功績在於平定“七王之亂”,後在景帝時期官至丞相,後被漢景帝以謀逆罪下獄,不願受辱,絕食5日吐血身亡。

他是三個月平定七國之亂的元勳,為何最終死於“莫須有”的罪名

圖1:周亞夫像

西漢初期,文景之治一直為後世津津樂道,可謂歷秦亂後真正的太平盛世。按理說,漢文帝、景帝應該都是明君,開明之主,盛世還有赫赫戰功傍身的周亞夫應該不至於落到“兔死狗烹”的下場。但結果他確實是“被套路”地以莫須有的謀逆罪處死,背後原因不得不讓人疑惑。後世學者一直認為“功高蓋主”和“個性耿直”是周亞夫被景帝處死的主要原因,對此,歪歪君有些不同的看法。


01官二代的頭角初露

漢文帝后二年,作為父親的襲爵人,周亞夫被封為條侯。很多人會認為周亞夫是個拼爹的主兒,但事實上,他後來能出將入相,位極人臣,而是靠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顯赫戰功。這裡必須普及一下,古代官位是官位,爵位是爵位,襲爵不代表就有權力,只是享受爵位的俸祿等福利而已。所以這位官二代,確實是位靠實力上位的牛人。漢文帝后六年(前158年),周亞夫因為治軍有方(高逼格拒絕文帝入營慰軍)得到了文帝的高度讚賞,從此開始了開掛人生。

他是三個月平定七國之亂的元勳,為何最終死於“莫須有”的罪名

圖2:周亞夫細柳營軍士攔截文帝御駕

故事是這樣的,匈奴大規模犯邊,朝廷加派宗正劉禮為將,駐軍霸上;派祝茲侯徐厲為將,駐軍棘門;派河內守周亞夫為將,駐軍細柳,共同防備匈奴的侵入。漢文帝為激勵士氣,要親自去慰勞駐紮在長安附近的三支軍隊。他先到霸上,又來到棘門。劉禮、徐歷和他們的將士們一見皇帝駕到,都騎著馬來迎接,營門大開,文帝車駕長驅直入,闖進軍營,毫無阻攔。最後來到細柳營,情況卻大不相同。只見軍中的將士都穿著鎧甲,拿著鋒利的兵器,張滿弓弩。守門的都尉說:“我們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天子之詔!”於是文帝派使者拿著符節向將軍詔告:“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營門。

他是三個月平定七國之亂的元勳,為何最終死於“莫須有”的罪名

圖3:周亞夫站著拜送文帝

牛X吧?雍正年間,年羹堯因一句“將士只知道大將軍令,不知道皇上詔令”招致殺身之禍。但咱們漢文帝脾氣好啊,慰軍回長安的路上,不但沒覺得周亞夫傲慢無禮,反而對細柳營的軍容整肅、令行禁止、紀律嚴明讚歎不已,一個多月後便任命周亞夫做了中尉(負責京城治安的官)。漢文帝臨死的時候,對太子劉啟說:“國家若有急難,周亞夫真正可以擔當帶兵的重任。”


02世襲侯的開掛人生

漢景帝劉啟即位後,謹遵父命,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周亞夫的開掛人生至此開始。漢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等七王聯合起兵叛亂,史稱“吳楚七國之亂”。漢景帝提升周亞夫為太尉,派他統率36位將軍,抗擊吳楚叛軍。

他是三個月平定七國之亂的元勳,為何最終死於“莫須有”的罪名

圖4:西漢諸侯王七國之亂形勢圖

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周亞夫還真有他父親周勃的風範,雖是臨危受命,首次掛帥,但毫不遜色於老將。他聽從趙涉的計策,出奇制勝攻下洛陽;採納老將鄧都尉“堅守昌邑,斷其糧道”之策,大破吳國。吳王劉濞帶了幾千殘兵敗將衝出重圍,連夜逃到長江南岸的丹徒,想聯合東越,借兵捲土重來。可是周亞夫已出千金懸賞,購買他的人頭。東越王見吳國大勢已去,就殺掉劉濞,把他的頭獻給了周亞夫。楚王劉戊在兵敗之後也自殘身亡。

他是三個月平定七國之亂的元勳,為何最終死於“莫須有”的罪名

圖5:吳王劉濞塑像

至此,歷時三個月的“吳楚七國之亂”,被周亞夫平定下去,西漢政權又一次得到鞏固。周亞夫回到長安,繼續任太尉,景帝對他十分器重,後來還一路提升他為丞相,榮耀無限。


03周丞相的悲涼結局

話說周亞夫不拼爹也不坑爹,但卻養了個坑爹的兒子。事情是這樣的,本來兒子出於孝順,見周亞夫年老了,就偷偷買了五百套甲盾,準備在他去世時發喪時用。甲盾的個人買賣在古代本身就是被國家所禁止的,而周亞夫的兒子仗著權勢,不但私下搞定了買賣,還給人家限制很短的工期,完了又拖著不給錢,結果,心有怨氣的傭工就告發他私自買國家禁止的用品,要謀反。

他是三個月平定七國之亂的元勳,為何最終死於“莫須有”的罪名

圖6:漢景帝像

漢景帝聽聞了這件事,老積極了,立馬派人追查。負責調查的人叫來周亞夫,詢問原因。周亞夫不知道兒子做了什麼,對問的問題不知如何回答,負責的人以為他在賭氣,便向景帝報告了。景帝很生氣,將周亞夫交給最高司法官廷尉審理。

廷尉問周亞夫:“君侯為什麼要謀反啊?”

周亞夫答道:“兒子買的都是喪葬品,怎麼說是謀反呢?”

廷尉諷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謀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謀反吧!”

周亞夫受此屈辱,無法忍受,開始差官召他問話時就要自殺,被夫人阻攔;這次又受羞辱,更是難以忍受,於是絕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一個為漢家天下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傑出將領、功臣的一生就此落幕。


04位極人臣,為何身敗名裂

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因為種種原因,“成也景帝、敗也景帝”,最終落下個身敗名裂。有人說他是因“功高蓋主”而死,也有人說他是因“個性耿直”而死;都不無道理,但歪歪君認為周亞夫之悲慘結局從他嶄露頭角之時早已註定

首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觸犯了最高統治者的敏感神經。在此之前,縱使有如白起、韓信等先例,在前線打仗時確實很自我,很多時候並不會按君命行事;但至少他們都懂得收斂,懂得做歸做,說歸說,皇帝的面子一定是要給的。

而周亞夫卻不同,當年屯兵細柳,漢文帝慰軍要進軍營被阻,周亞夫在中軍大帳看著呢,不但讓士兵傳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口號,還讓守營的軍官勒令皇帝的隨從人員:“軍中規定:軍營內不準車馬奔馳”,讓文帝的車架緩緩而行,並未前去迎接。御駕到了中軍營帳,周亞夫全身披戴盔甲,威風凜凜地站在文帝面前,僅拱手作揖:“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請允許我以軍禮相見。”文帝何等胸襟,並未與他計較,還立即站起身來扶著車前的橫木,俯身向周亞夫表示答禮,接著又派人向全軍將士表示慰問。周亞夫有些過頭的逼格,在旁人看來已經是對皇帝的“傲慢無禮”了,文帝的慰軍隨從當時都為周亞夫捏了一把汗。雖然文帝並未責怪,反而大嘉誇獎,但畢竟歷史上只有一位漢文帝。所以,周亞夫上位之初就埋下了隱患。

其次,以所謂的忠貞忠諫裹脅皇權。有兩件事逐步導致了周亞夫的悲慘結局,一件是皇后兄長封侯的事情,有一次,竇太后向景帝推薦王皇后的哥哥王信,說他可以封侯。景帝便同周亞夫商議此事,周亞夫以違背高祖“異姓不封王,無功不封侯”的盟約為依據,給頂了回去,景帝只好作罷。這件事,周亞夫把景帝、太后和皇后都得罪了。

另一件是匈奴將軍封侯的事;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匈奴王唯徐盧等5人來降,景帝非常高興,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其他人也歸順漢朝,但周亞夫又出來反對:“如果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景帝聽了很不高興:“丞相的話迂腐不可用!”然後將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亞夫見自己的忠諫不能被採納,就稱病不朝。丞相權力再大,也不能總是對抗皇帝扼制皇權吧,景帝見周亞夫老是頂撞自己,就趁此機會罷免了他的丞相職位。

再者,實際上週亞夫在政治利益分配上,與漢景帝產生了巨大分歧(李開元先生對此有過詳細地論述)。周亞夫作為軍功集團和開國功勳集團的受益者和代表,自然反對漢景帝對文官集團和新興利益集團的扶持與重用。而對於漢景帝來說,地方諸侯王國和功勳集團都是舊有勢力的代表,他們的存在嚴重地阻礙了國家的發展,漢景帝時期宗室諸侯王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而功勳集團的問題就此凸現出來。

為了江山社稷,景帝決不能容忍周亞夫及其代表的勢力壯大,所以他免了周亞夫的丞相職務還不算完,還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當然,這裡也有漢景帝刻薄寡恩的一面,吳王劉濞兒子的處死、晁錯的被故意誅殺、慄太子劉榮的死……都可以看出漢景帝溫情面紗下最殘忍的一面,這也是封建君權制度的必然。叛亂已平,國泰民安,周亞夫功勞再大,政治利益面前,不得不死。

最後,歪歪君也覺得是最為重要的關鍵的原因,周亞夫觸碰了帝王最忌諱的底線,即皇權繼承人的歸屬。公元前150年,漢景帝要廢慄太子為臨江王,另立劉徹(即漢武帝)為太子,周亞夫強烈反對,由此,景帝逐漸疏遠了周亞夫。

為此,漢景帝還給了周亞夫最後一次機會,景帝把他召進宮中設宴招待,想試探他脾氣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給放筷子。周亞夫不高興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著對他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周亞夫羞憤不已,不情願地向景帝跪下謝罪。景帝“起”字還沒說出口,周亞夫就一股腦站了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便憤然離席而去。景帝嘆息著說:“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後來,便有了周亞夫的“謀逆”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