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造成的結果截然相反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中國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因為中央朝廷削藩而發動的叛亂。

漢景帝劉啟(劉邦的孫子)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景帝三年(公元前154),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這時吳王劉濞(劉邦的堂侄)聯合串通好的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公開反叛。劉濞徵募了封國內14歲以上,60歲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眾30餘萬人,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以 “請誅晁錯,以清君側” 的名義,舉兵西向,從而開始了西漢歷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由於梁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造成的結果截然相反


七國之亂是地方割據勢力與中央專制皇權之間矛盾的爆發。這次叛亂,從漢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開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參加叛亂的七國,除保存楚國另立新王外,其餘六國皆被廢除。西漢中央政權獲得了絕對勝利。七國之亂的平定,標誌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西漢王朝的實力愈發強大,漢族人對匈奴的反攻,也逐漸拉開序幕,對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固,起到了卓越的成效。另一方面也緩解了原諸侯王勢力下百姓艱苦的生活,讓文景之治的利端真正的覆蓋向全國,可以說為後來漢武帝時代的雄風和多年戰爭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

“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造成的結果截然相反


八王之亂的“八王”,指的是西晉皇族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人,他們先後掌握或覬覦國家大權,又先後被殺或死於非命,並最終釀成了西晉王朝的滅亡,中國也由此進入長達近三百年的、最黑暗的南北朝時期。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正是西晉建立者晉武帝司馬炎。

“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造成的結果截然相反


  司馬炎接受曹魏政權禪讓,建立晉朝,有感於曹魏政權抑制宗室、而被自己所取代的遭遇,在晉朝建立之初就大封宗室子弟為王,並且允許王國設置自己的軍隊,取消州郡的常備武裝。他還陸續用諸王統帥中央兵馬鎮守荊、揚、關中等要害地區,逐漸替換異姓方鎮,以為這樣,可保大晉朝江山永固。沒有想到在他死後,由於繼任的晉惠帝司馬衷是個白痴(“何不食肉糜?“的那位),缺乏統治國家的能力,政權落入權臣、惠帝的外祖父楊駿之手。

“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造成的結果截然相反


  楊駿在女兒太后楊芷的支持下,獨霸朝綱,排擠汝南王司馬亮到許昌鎮守,引起宗室諸王不滿。而皇后賈南風,秉性酷虐暴戾,又淫蕩放肆,也想把持朝政,於是就趁此時機在永平元年[291年]密召都督荊州軍事的楚王司馬瑋入京,讓他與都督揚州軍事的淮南王司馬允配合,利用掌握禁軍的東安公司馬鯀的力量,一舉殺掉楊駿,並逼死太后楊芷。

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按照晉武帝遺詔回到京城,和元老重臣衛瓘一起輔政。司馬亮和衛瓘為了保持個人權利,在利用小恩小惠收買朝臣的同時,就逐步剷除在剿滅楊駿時湧現的新貴宗室東安公和楚王等人,引起新貴們和皇后賈南風的嫉恨,於是賈南風先暗地唆使惠帝指使楚王殺死司馬亮和衛瓘,然後再以“矯詔”罪名除掉楚王司馬瑋,這樣朝政大權就完全落在賈后之手。

  得到權勢的皇后賈南風恣意妄為,一方面因為淫亂後宮,臭名遠播;另一方面又設計除掉太子司馬遹,且妄圖以妹妹賈午的兒子假冒自己的兒子,達到永久篡奪晉朝江山的目的。但因為貪圖賄賂而任用了所謂年老無能的趙王。而趙王也是個野心膨脹的人,他利用太子司馬遹餘黨對賈南風的痛恨,在元康六年偷偷利用掌握禁軍的便利發動政變,廢掉賈南風,賈南風最終被用金屑酒毒死。

趙王司馬倫掌握朝政後,大肆任用親信,誅殺異己,招致朝臣人人自危,又在永寧元年[301年]廢掉惠帝司馬衷自己做了皇帝。同年,齊王司馬迥[鎮守許昌]、成都王司馬穎[鎮守鄴城]、河間王司馬顒[鎮守關中]等起兵討伐趙王司馬倫。從此方鎮軍參加內戰,戰場從洛陽、長安延伸到黃河南北的廣大地區。結果趙王司馬倫被殺,惠帝復位。朝政被依靠軍事實力佔據京城的齊王司馬冏掌握。

  齊王當政後,大肆任用親黨,排斥異己,而又奢侈腐化,這就與同樣覬覦朝政的河間王司馬顒產生了深刻的矛盾。河間王就聯合同樣失勢的成都王司馬穎一起聲討齊王罪行,並故意挑動京城動亂,以誘使齊王殺長沙王司馬義的詭計,企圖找到除掉齊王的藉口,從而攻進京城,殺掉齊王。但事與願違,雖然齊王被殺,但朝政卻被實力較弱、但近水樓臺的長沙王司馬義掌握。

  長沙王雖然小心翼翼治理朝政,但還是被沒有達到目的的河間王司馬顒找到藉口,於是河間王再次聯合成都王司馬穎,起兵直指京城。戰爭的曠日持久最終引發京城內亂,司馬義被東海王司馬越策動反叛的殿中將領拘捕,並被東海王司馬越用借刀殺人之計,交由河間王部將張方以殘忍的火刑所殺。而兩支叛軍也因為失去起兵藉口退回各人老巢。

  由於不斷遙控朝政,引發皇帝和朝臣反對,掌權的東海王司馬越等人就鼓譟惠帝親征成都王司馬穎,結果卻在蕩陰之役中被成都王司馬穎戰敗,惠帝被俘,東海王敗逃。

成都王司馬穎掌握政權後,軟禁皇帝,誅殺異己,卻對於安定天下缺少良策,並引發幽州都督王浚叛亂。王浚拉攏兇悍的烏桓、鮮卑兵參戰,攻破了成都王的鄴城老巢,成都王只好帶著皇帝一起狼狽逃回京城,但中途卻落入了河間王部將張方之手,張方劫持皇帝和成都王司馬穎遷都長安,惠帝又落入河間王司馬顒魔爪。不久後,河間王被東海王所率領的山東諸侯聯軍戰敗,自己老巢長安被攻破,惠帝得以重返洛陽。孤立無望的河間王只好接受東海王司馬越的假意邀請,離開長安回洛陽,但行至半路父子三人都被預先埋伏的東海王的親信勒死,而成都王司馬穎也因為與山東諸侯交惡,又進退失據,被范陽王司馬虓的部將劉輿殺掉,朝政再次回到東海王之手。

  光熙元年[306年],惠帝中毒而死,皇太弟司馬熾被立為皇帝。但此時內戰已經延續十六年之久,各軍燒殺洗劫,使北方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受到極大痛苦。西晉的統治力量也已消耗殆盡,而西方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卻先後興起,西晉最終在公元三一六年被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國滅掉。

八王之亂歷時達十六年,期間時有戰亂,後期朝廷已無法掌握全國,受戰亂影響地區亦愈來愈大。這種毀滅性戰爭的結果,便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民盡流離,邑皆荒毀,由是劫抄蜂起,盜竊群行”,貧民起義層出不窮。

“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造成的結果截然相反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原北方進入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給中華文明特別是中原漢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具體內容由於和諧原因,就不說了,大家可以自己搜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