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璐璐的好朋友小蘭家孩子曦曦就是一個十分缺乏責任心的孩子,曦曦是在全家人的關愛下長大的,所以家裡不僅老人寵著她,曦曦的父母也都比較慣著孩子。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在因為曦曦是家裡的獨苗,所以他們一家都不捨得讓孩子受苦,孩子的要求也都滿足,認為孩子上學後老師來教導就可以了,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並沒有因為老師的教導而改變,反而喜歡遇見事情就喜歡”推脫責任”。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在一次家長會上,老師就找小蘭說曦曦近期經常弄壞其同學的東西,而且做完還不承認,惹怒了很多同學,小蘭聽完很氣憤。

晚上回家找曦曦談話,質問曦曦為什麼要弄壞別人的東西,而曦曦只是說“我不知道啊,可能是別人弄的,和我沒有關係”。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而這件事明明就是曦曦做的,但是他就是不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樣的現象讓小蘭很是頭疼,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那麼孩子為什麼會遇見事就只會

“推脫責任”呢?

其實這就是孩子缺乏責任心的表現,然而孩子之所以會缺乏責任心,其原因就出在我們家長身上,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毛病,才會導致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1、家長的過分溺愛

由於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所以父母或者是家裡的長輩都會對孩子十分寵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受欺負也給孩子撐腰。讓孩子完全在一個封閉的溫室中成長,他只會依賴和享受。所以家長必須放手,讓孩子學會承擔,慢慢得才會懂得什麼是責任。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2、受家長影響

孩子之所以不承認、不負責,喜歡把自己“撇乾淨”,很有可能和家長給孩子提供的環境有關,例如孩子的家長本身價值觀就有問題,家長就自私自利,愛推脫責任,那麼孩子肯定也好不了。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例如有的家長不願意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有的家長做錯事愛找藉口,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看到家長都這樣做,他們從小耳濡目染,自然就會像家長一樣沒擔當、喜歡推脫。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所以家長需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供孩子學習。

孩子不負責任,家長該怎樣將孩子引導到正確方向?

1、嚴重必須要懲罰

由於孩子小的時候情緒腦比較發達,很容易被情緒控制,做錯事就會哭、就會鬧,但是就是不願意承擔錯誤、更不願意承擔後果。對於這樣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懲罰,

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例如孩子在家打破了東西,就要讓他知道這是因為他的粗心導致的,然後看孩子打破的東西價值是多少,讓孩子通過勞動或者孩子的零用錢中將打破的東西扣出來。

讓他知道有些行為一旦做了,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承擔相應的後果,這樣孩子才會理解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後果”

讓孩子承受自己不負責任產生的後果,能夠幫助孩子快速的改正自己的錯誤,當然家長要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比起可以的懲罰,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印象更深刻,防止孩子在同一塊石頭上絆倒兩次。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當孩子推脫責任的時候,家長們可以跟孩子講一些道理,讓孩子知道推脫責任會有什麼後果,孩子就會認識到:為什麼我不要再做這樣的事,因為我做錯事要承擔相應的代價。

3、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家長想要孩子有責任感,就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讓他承擔相應的責任,而責任可以通過任務來制定。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我們可以讓孩子來完成一些他能完成的家務,如果孩子沒做好我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帶他看沒做好導致的後果,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什麼是責任感。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尤其是男孩,責任心必須要有,一個敢於擔當的孩子事業上才更容易受到重用,對於男孩責任心的培養,家長們可以按照《完美男孩指南》

上的方法來進行培養,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孩子更快的用有責任心。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strong>【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孩子遇事“推脫責任”,不是缺乏責任心,而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