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人?

等是什么


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前,躬耕于南阳,师事司马徽庞德公(即凤雏庞统的叔父)。

“卧龙”的名号就是庞德公取的。司马徽,庞德公,这俩家伙牛b,徒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比如:徐庶,孟公威,石广元等,都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人物。你想,曹操为了得到徐庶,掳走徐母,见到徐庶时,那笑脸陪的像孙子样,结果人家徐庶还是终生不为其设一谋,就这样,曹操也愿意白白的养他一辈子。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我之比孔明,有如萤光比皓月。 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也不比他徐元值差到哪去。再加上一个凤雏庞统,那家伙,那该是多庞大的智囊团呀,凤雏,卧龙得一人就可定天下,你说,在司马徽和庞德公身边,围绕有多大的能量啊。哦,对了,还有个老家伙:黄承彦,诸葛亮的老丈人,那不是人啊,比司马徽庞德公还老练,简直就成精了的。

黄承彦女儿,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一名黄婉贞),和他那人精老爸一样,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奇门遁甲无所不精,相传木牛流马就是她,或者和诸葛亮共同研制的。黄月英发黄面黑,本和身高184风流倜傥的诸葛亮是不相配的,但诸葛亮爱慕她的才华,死缠难打才娶到了这个才女。黄月英一生帮诸葛亮分担了很多的难事。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我想,孔明6出祁山,均是无功而返。是不是有点劳民伤财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难怪李严那么大的抵触。川蜀之地,本是物富民丰。你孔明整天就北伐北伐的,死了那么多的青壮,弄的老人无儿养天年,女人无夫常相伴:刚刚丰收了,心想可以吃饱了,你又要征军粮,你TM还要不要人活啊。各位,作为你,会那样想不?我,肯定会那样想的。6次北伐呀,那日子怎么过嘛! 天天打,年年打,打赢了吗?打的老百姓的血汗啊!

一出祁山时,魏延曾要求领一支奇兵,越秦岭,直捣洛阳。但诸葛亮一大堆道理不准。其实他不明白事实上魏延的方案是可行的吗?他很清楚。但为什么又不同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魏延当时是蜀军主将,本当随大队出发,不可轻易涉险。

2:假设真的让魏延去了,而且他又成功了。那么,他魏延会不会自立为王呢?魏延降刘备是孔明就说过,这家伙脑后生有反骨。

3:他魏延成功了,凭这家伙的为人,势必会功高震主呀。 所以说呢,算了吧,不能让他去的。

况且,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

诸葛亮一生,行事谨慎。务必事事躬亲。这就不好了吧。你孔明是本事大,没得说。可要是人人都如你那么能干,你又可以干啥呢?操劳一生,蜀中之人,却对他没啥好感。人家做事,你是这看也不好,那看也不对。

为何呢 ?人,都有缺点,不可能万能。好的领导就会抓住下属的缺点才好控制他,然后利用他的优点去做事。你诸葛亮呢,咋整的嘛。须知,大树底下不长草!你是棵参天大树,把阳光都挡完了。下面还长个卵的草。 诸葛亮到死的时候都没个正经徒弟(传人),勉勉强强找了姜维。也就授了只言片语。蜀中无人可授?不是吧,是你诸葛亮眼界太高了!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途)。十全十美的人,还要你来教莫? 也难怪:司马有后,诸葛无徒。

气死周瑜,骂死王朗,死了都要骗得司马懿怕怕,但 结果呢?五丈原折羽沉戈。

诸葛亮有违先主刘备爱民之初衷,仅随个人意愿,想建不朽功勋,不 顾民生,一再北伐,功虽未成,但名却响亮。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为中兴汉室真的是”足躬尽悴,死而后己“,是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榜样。 诸葛亮一生的事迹被万人传颂,忠于先主,苦心辅助后主。位高权重却没有贪张枉法,这就是被后人高歌颂德的地方。

诸葛亮,难能可贵的一代奇才。




上善若水36526


内政成就,陈寿三国志对诸葛亮评价: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可见作为内政主导者,以法家治国,百姓平定,赏罚分明。


大局观、外交成就:

作为出色的政治家,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其隆中对一直被作为国家主要路线坚持: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到汉中得手、樊城水淹七军、吕蒙荆州破盟、陆逊火烧连营、先主白帝托孤,大厦崩塌之时,还是诸葛亮派邓伯苗修复同盟,以纵横家的气度,扶正出轨的王国,可谓只手擎天。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赤壁之前联吴抗曹一段,可谓鞭辟入里: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战争成就:

作为最高军事统领,阵斩王双、收复二郡、阳溪大捷、大破司马、伏杀张郃、渭水破敌,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使司马懿龟缩不敢迎战,以一州之力对抗九州刀兵,在西线常年拉扯曹魏主力名将,搅得西线鸡飞蛋打。

《三国志·杨阜传》说曹魏:

方今二虏合从,谋危宗庙,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军事成就:

作为军事家,诸葛亮长于正,短于奇,「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擅长练兵、军械,用连弩和超过两丈的长枪(《事物纪原》记载为诸葛亮发明),敢于在正面用步兵平原迎战曹魏骑兵,纵观三国有谁能做到?

司马懿刚说完「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就被诸葛亮打爆了,诸葛死后他去看军营布置,也不由得叹服:「真乃天下奇才也!」

著有兵法二十四篇,享配武庙十哲,是后人对诸葛亮军事方面不可撼动的认可。

不要忘记战争的成败取决于军力、战力、粮草、后勤,而指挥家个人的能力有限。到了三国后期,大家逐渐熟悉了战争,指挥官素养基本都不差,不像前期那样蠢材当将军、醉鬼守要地、董卓带西凉久战之兵如入无人之境、曹操每次把家底打得稀巴烂死里逃生竟然还能再起炉灶,到了三国后期,攻守之道都有章法,你抄我粮道我劫你援军你劫营我伏兵,奇谋能发挥的作用远不如前期人傻钱多速来的时候。

诸葛亮基本上在打知其不能胜而图之的战争,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可知。


深受百姓敬爱:

襄阳记: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


教育子女方面:

看一个人的人物本性,从看他们教育子女可知,因为在外或有伪装,但面对子女往往松懈。因此看曹丕跋扈可知曹操无视汉帝、实为汉贼,看诸葛诫子,则知其当真是死而后已。 诸葛子女或有才智不及,但一门中人,并无失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看诸葛子女,可观诸葛其人。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不失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军事虽非所长,也可以以弱攻强,当得起司马宣王“天下奇才”之称。 更可贵的是,诸葛亮出将入相,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但自己没有篡位,也没有给自己子孙太多的政治地位和权力,更没有借机揽财,而是事必躬亲,几乎是累死在军务政事之中。其死后,连生前的政敌都为之悲痛。才能和品德达到这样高度的人,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可能都是十分罕见的。




看了正史,会更加尊敬,佩服诸葛亮。


历史摘要


1。军事:☞从战争历史,诸葛亮一生亲自指挥的战斗并不多,只有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但是诸葛亮这个南征北伐确实载入史册,南征降服了当时的少数民族部落,北伐累败曹魏,凭借一州之力,真正的做到以一己之力让蜀汉立于不败之地。☞从令行禁止上,诸葛亮治兵严谨,赏罚分明,注重士兵的培养,对士兵素质要求很高。☞从排阵演练上,诸葛亮布阵,不仅让司马懿,张郃等人畏惧,就是后人看了也不得不叹为观止。☞军械发明,诸葛亮擅长发明军械,比如诸葛连弩就是最好的例子,一驽十箭,射杀魏国大将张郃,打的魏国苦不堪言。



2。政治: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是远远高于军事才能的。☞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言必行,行必果,从不徇私舞弊,严格要求下属和亲人。☞诸葛亮在位期间,把握蜀汉政权,广开言路,劝诫刘禅。☞担任丞相职位,属下臣民安纪守法,恪尽职守。☞选拔良才,使得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赏罚分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每每大小事务,都要亲自决断。☞内修政理,外御强敌,以一州之力,傲立天下。☞依法治国,路不拾遗,民风淳朴。




3。经济:☞诸葛亮在位期间,广修水利工程,数次维修都江堰堤坝,使得成都物产丰富。☞重视农产业,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开发蜀锦业务,使得蜀汉财政聚增。

4。品质:☞诸葛亮做事专心致志,用心用力,亲力亲为。☞诸葛亮的务实精神,影响世人。☞不任人唯亲,严格要求后代。☞忠心耿耿,掌握蜀汉政权十多年,绝无二心,对待两朝天子一样的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百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毋庸置疑,诸葛亮是我国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小弟木村


刘建兵145263287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刻画成一个近乎神一样的存在,不仅足智多谋,还精通奇门遁甲,阴阳八卦,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借东风火烧曹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布八卦阵能当十万奇兵,甚至还会缩地之法,日行千里。这些显然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难怪鲁迅评价诸葛亮:多智而近妖。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呢?

饱读兵书,天下形式了然于心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期,为躲避战乱,来都襄阳,定居隆中。诸葛亮读书,从来不是读死书,他很关心天下大势,广泛结交名士,比如大名士司马微、徐庶等都是他的好朋友,他们也经常探讨治国用兵之道,这都为以后他辅助刘备打下了基础。

“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在草庐中思考的产物,他给了当时漫无目的的刘备一份清楚详细的发展蓝图。但是,隆中对是不是就是完美的呢?不尽然。其实,当时鲁肃和周瑜都向孙权提出了类似的建议,毕竟,当时北方已被曹操占据,南方有孙权,只剩下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等还可以打打主意。而且,诸葛亮高估了刘备作为皇室后代的作用,后来的几次北伐中,并没有出现他所说的“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的情景。

赤壁之战,诸葛亮的主要作用是奔走于孙刘两家,促成孙刘联盟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游说东吴,促成了孙、刘两家联盟。这不仅对“赤壁之战”最终结果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直接影响了局势的走向,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时刘备势力弱小,抗曹主力是东吴,而东吴统帅是周瑜,所以,赤壁之战中功劳最大的应当是周瑜。

没有制止刘备伐吴,是诸葛亮一大失误

关羽死后,刘备悲痛万分,决定兴兵讨伐东吴。但是,诸葛亮并没有阻止刘备,可以说他没有起到一个重臣该有的义务。原因一方面是当时刘备盛怒,诸葛亮不敢劝阻,另一方面是他低估了东吴,也认为刘备可以赢。这又是诸葛亮的一个重大失策,最后导致了蜀国大败。

诸葛亮的治国功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在刘备死后,将国小兵弱的蜀国维持了几十年。

诸葛亮马上派邓芝入吴,和孙权重修于好,稳重了当时岌岌可危的局势。与东吴修好后,诸葛亮轻率大军南下,降服西南一众少数民族,使后方安稳。《三国演义》里著名的七擒孟获故事就是来源于此。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降服南蛮的过程远比小说里写的要艰难。平定南蛮后,诸葛亮在这些地方设置行政机构,教这些少数民族耕种织布,学诗书礼仪,给他们带过去了先进的文化,这写都是正史里有记载的。收伏南蛮后,诸葛亮大力开发这些地区的资源。同时,利用蜀人善织锦的优势,大力发展织锦事业,外销给魏国、吴国,甚至连塞外都有蜀锦的影子。诸葛亮实行的一系列政策,使得蜀国国库殷实,粮草富有,为北伐打下了基础。

外交上一直坚定不移的实行联吴抗曹的政策,致力于和东吴保持和平,为北伐免去了后顾之忧。

军事上,诸葛亮的才能主要是治军严谨,号令严明。诸葛亮深知蜀国国小,人口少,远比不魏、吴两国,所以他走的是精兵路线,只有提高军队质量,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诸葛亮要求将领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能互相推诿,马谡丢了街亭后,即使是他亲信,他也一样能军法从事。同时,诸葛亮也非常注重先进技术的推广,这点和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儒生非常不同。他亲自设计发明了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等器械,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后勤的运输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所以,蜀军在三国时期都具有强悍的战斗力。但是,诸葛亮性格太小心谨慎,在几次北伐中,始终是稳打稳扎,北伐也始终没有什么较大的进展,当然,蜀军几次撤兵也没有什么较大损失。所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远没有达到历史上那些一流名将的水平。


一卷青史


诸葛亮(孔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治国才能不亚于萧何,治军能力不亚于司马穰苴。只是诸葛亮的运气比较差,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曹操和孙权的势力已经成型,诸葛亮穷尽毕生精力也没能帮助蜀汉完成统一大业。

从治国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擅长治国的人,刘备攻下益州之后,将治理益州的重任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制定了严厉的刑罚,处事公正不偏私,虽然犯错的人会受到重罚,但是因为诸葛亮处事公平,百姓们都没有怨言。

诸葛亮还修缮了秦朝时期的都江堰,改善了蜀汉的耕种环境,促进了蜀汉农业的发展。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蜀汉的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人们都十分的敬仰诸葛亮。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的百姓自发为诸葛亮建造祠堂拜祭诸葛亮,一直到了蜀汉灭亡都没有停止。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是武庙十哲之一,唐朝的战神李靖一直把诸葛亮当成偶像,李世民和李靖曾经多次讨论学习诸葛亮的用兵技巧。诸葛亮用兵追求稳中求胜,他用兵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失误,即使战败也不至于出现大的危机。

诸葛亮南征孟获期间,采用了攻心为上的计谋,孟获对诸葛亮心服口服,不敢再发动新的叛乱。诸葛亮北伐期间,用兵一直有条不紊,在马谡街亭战败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全身而退撤回汉中。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诸葛亮在卤城之战大破司马懿,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称赞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从一个臣子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是古代忠诚的代表,他掌握了蜀汉大权十一年之久,蜀汉的老百姓都十分拥戴他。然而诸葛亮一直对刘禅忠心耿耿,始终没有任何篡权的打算。古代权臣要么嚣张跋扈,要么就谋朝篡位,诸葛亮能够尽心竭力辅佐刘禅,实在是难得可贵。

反观曹魏的托孤大臣司马懿,曹丕将曹睿托付给司马懿,曹睿又将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在曹睿去世的时候,曹睿抓住司马懿的手说:“我之所以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就是为了见到您,现在见到了您,我死而无憾。”结果司马懿忘恩负义,篡夺了曹魏的江山,两人的道德高低立判高下。

当然诸葛亮也不是一个绝对完美的人,他在蜀汉过于专权,没能培养出来刘禅,也没能培养出来合格的继承人,这些是诸葛亮的短处。当然总的来看,诸葛亮仍然不失为一个能力出众,道德高尚的人。他为蜀汉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死后能够获得世人的尊敬,也算是他应得的回报。


史海泛舟摆渡人


小编并非涂鸦诸葛亮这个智慧的化身,只是把看到的资料说一下,是尊重传统的。

据【三国当事人传】:【三国演义】的真正作者是诸葛亮的后人诸葛中,完全不顾三国事实添油加醋,美化其祖诸葛亮。【三国真情录】载:【三顾茅庐】的真相: :刘备三次去见诸葛亮,茅庐内诸葛亮每次都与几个寡妇私会,不敢出来。最后一次,诸葛亮与农夫隆中的老婆约会,被刘备当场撞上,诸葛亮不好意思,就胡说一通【隆中对】。诸葛亮实在混不下去了,才和一个卖草鞋的人去闯江湖。

三国之中,刘备曾派诸葛亮去东吴,诸葛亮看到东吴美女如云,乐不思蜀,诸葛亮的舌战群乳,说明了诸葛亮乃情场高手。被诸葛亮后人改写成舌战群儒,这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诸葛亮三气周瑜,怎么气?诸葛亮给周瑜带绿帽子。都是小乔惹的祸,诸葛亮与小乔,缠缠绵绵,周瑜活活气死。

【三国民间传】载:诸葛亮爱上孟获的老婆,送了价值连城的定情物,当诸葛亮与孟获老婆正在兴奋中,孟获忽然回来,诸葛亮只能躲在床下。等孟获与老婆神魂颠倒时,诸葛亮突然从床下出来,擒住孟获。诸葛亮七擒孟获,只要想擒,诸葛亮能几百擒孟获。

【三国夜话】载: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为什么挥泪?被马谡老婆骂的,骂诸葛亮蛇蝎心肠,给马谡带了绿帽子又想独霸,马谡老婆骂完,后悔认识诸葛亮,撞在南墙上,一命呜呼。

诸葛亮是多情之人,曹操曾经送美女39人,诸葛亮深表感谢,为什么华容道曹操可以逃命,怎么不派张飞去华容道?诸葛亮不想杀曹操。诸葛亮的智商情商非常人可比,英雄爱美女,也是无可非议的。


白这个颜色


《三国志》说的很清楚了,不再赘述。另辟蹊径说点历史之外的,首先说出身,躬耕南阳,号卧龙,自比管、乐,也有人比作“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时人莫许之。孔明有次和基友闲谈分别评价了每个基友的政治水平官阶上限,最后大家反问他,他只笑笑不说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明是很有才学的,也很有自知之明的人,我说了你们也不信,说大了你们鄙视,说小了不合我心气所以我不说。这就印证了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明是个很明智的人。过着隐居生活却没有隐士的心,孔明出身没落士族,在那个极其看重过出身的时代很难有门路,过这种生活实属无奈。于是孔明知道“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而《荀子·劝学》的核心就是“用心一也”,于是在隐居的日子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成了座右铭,“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孔明的小目标很明确,剩下的就是按李斯“仓鼠一叹”的思路出牌,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才学结交了一群隐居的名士,这些人是真·三国名士,孔明真的只是种田的……于是大家就把卧龙名号传出去了,后来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简单来说孔明绝对是奇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识兵法精通治国,又集科学家工程师于一身。司马懿对孔明的评价是很实在的,有兴趣的可以查查。总结如下,孔明是这么一个人,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精忠报国的人,然而在错误的时间跟了对的人,五丈原马革裹尸,卧龙死在了北伐路上。有句话怎么说,自己选的哭着也要走完,没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亮剑报先主知遇之恩,以赤子之心砥砺前行励志匡扶汉室。想起一个词刚刚好“国士无双”!


往仁


不请自来,我是昊涛说史,我来回答!

千古名相-诸葛亮

关于题主的问题,历史上的诸葛亮是怎么样的人,首先通过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忠臣、能臣,正史中诸葛亮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一个智慧近乎于妖的人,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更可以称之为古之少有的“千古名相”

蜀汉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诸葛亮身为蜀汉政权的丞相,是一个处事非常严谨,工作非常勤恳的“工作狂”,据记载“罚二十以上亲览”,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以至于积劳成疾,而且但凡出征必定是亲自领兵,对于朝中、军中一切事物更是都要亲自打理,然而凡事亲力亲为,并非是为官之道,诸葛亮虽然给全国展现了一代忠臣鞠躬尽瘁的典范,却也忘了为各方将领留下了一展所长的机会,也忽略了将一国运势寄予一人的危机,这也使得后来一旦英灵入土,曾经耗尽其心力的蜀国便陷入了危机,难以自拔。

用人不善,岂止痛失荆州、街亭

当年刘备打算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便留下关羽守荆州,但是由于关二爷的傲气,使得他忘记了诸葛亮走时留下的联吴抗曹的战略,结果也导致了大意失荆州的悲剧。对于荆州的留守诸葛亮错用来关羽,使得蜀汉对外政策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在马谡“失街亭”,更是诸葛亮用人不善的悲剧,在刘备还在世的时候,就曾告诫过诸葛亮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重要的事,还需要好好地观察。刘备认为马谡只适合作为高阶谋士,并不适合作为一个单独领军的将领。但是诸葛亮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把刘备的嘱咐放在心上,致使最后街亭一役,马谡痛失街亭,最终“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足之处矣”

谋略不当,耗尽心力泪满襟

隆中对中提到: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然而事实上荆州与益州,相距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更是使得刘备军团难以集中兵力上的优势,更使得荆州孤悬在外,发生变动难以及时援助,最后也使得关羽镇守的荆州被东吴偷袭成功,更导致最终关羽父子命丧孙权之手。

结语

在小编看来,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对于他是不是千古名相还有待争议,但是他不愧于忠臣的表率,他以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立下了他千古英魂的丰碑。是值得我们后人称赞与敬佩的。

我是昊涛说史,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我奥~


昊涛说史


【新锐历史】为你深度解析:

三国人物中,诸葛亮对我们来说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精通天文地理,占卜星象,五行八卦,就像神人一样。

大家知道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怎么样的呢?纵观他的一生,我们可以简单总结如下:

“诸葛亮,子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辅助其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以报答知遇之恩,赤壁之战扬威名,多次大败曹军。刘备死后,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世世代代人们的赞颂,传见《三国志》。”

诸葛亮一生忠君爱国,始志不渝地匡扶汉室,虽然具有浓厚的儒家君臣大义的思想,但他一生所体现出来的个人智慧和品节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在现代社会当中,多少人为了经商赚钱,或为一己之私,置诚信于不顾,尔虞我咋,与古时的诸葛亮相比,是多麽让人感到悲哀。

(诸葛亮)

一、运筹帷幄三分天下 。

1、公元207年,刘备在屡遭挫折之后,率军驻屯在新野,后来经过谋士徐庶推荐,亲自到隆中“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来帮助他。

当时诸葛亮年仅26岁,见刘备真情意彻,心中备受感动,随后,在同刘备的问对中,他以一个政治家、战略家的真知灼见,精辟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

指出了曹操、孙权之所以强盛和刘表、刘璋之所以衰弱的原因,提出了统一全国的政治路线,以及相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

诸葛亮的主张,以及他所提出的策略原则,是顺时可行的,刘备听了他的主张,顿解迷津,表示欣然接受,对诸葛亮本人也益加敬重。

刘备曾对关羽、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并恭迎诸葛亮至军中,筹划军机,诸葛亮开始走出隆中,决心尽毕生所学,不遗余力地辅佐刘备复兴汉室。

(刘备)

2、建安十三年,荆州被曹操占领以后,率强盛之师及收降刘表的8万余众,共20余万人马,水陆并进,沿江而来,声势异常浩大,意欲一举吞并江东。

在这战云密布的严峻时刻,诸葛亮冷静地观察和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孙刘双方有相互联合起来的基础,同时也只有结成联盟,才有可能取得抗击曹操战役的胜利。

根据这种情况,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合孙权,结成联盟,共同对付曹操,为了迅速促成孙刘联合,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的代表,亲自前往柴桑会见孙权,进行说服工作。

孙权听了诸葛亮整个形势的分析以及对前景的预料,十分信服,坚定了联合抗曹的决心。于是,立即命周瑜、程普、鲁肃率水军3万随诸葛亮会同刘备,合军5万,共同拒曹。

诸葛亮、周瑜利用曹军的弱点,决定用火攻曹军、出奇制胜的作战方针,首先歼灭曹操水师,然后水陆并进,迫使曹操狼狈逃回中原。

接着诸葛亮又协助刘备收复江南,据有荆州大部地区和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有了立足之地。

三年后,刘备率兵进入益州,自称益州牧,拜诸葛亮为军师兼州太守,管理左将军府事,这就是实际上的丞相,总理军事与内政。

3、至此三国鼎立的蓝图已初步实现,诸葛亮隆中对策中所预定的夺荆占益两路北伐的形势也初见端倪。

不久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帝国,诸葛亮被封为丞相,至于后来荆州之失,夷陵之败,实在是有很多客观原因使然。

在白帝城,刘备临死前曾泪流满面地托咐诸葛亮说:

“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定国安邦,如果可以辅佐太子刘禅的话,就请您尽力辅佐;倘若不能辅佐,你也可以取而代之。”

诸葛亮听了刘备的话,心情异常沉重,感慨万千,他诚挚地回答说:

“您的嘱托,我一定竭尽全力,我会忠贞辅佐太子治理国家,北定中原,至死也决不辜负您的嘱托。”

这表达了他要辅佐刘禅一统天下的决心,历史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这片诚心的肺腑之言。

小结

刘备慧眼识英才,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拜为军事,临死托重任,甚至将整个蜀国大业由诸葛亮负责,这并非是刘备的一时冲动。一是因为形势的需要,更主要是与诸葛亮的为人处世风格分不开的。诸葛亮之所以成为受人尊敬的杰出人士,是他那“诚心复兴汉室”的大公心及塌实肯务实的工作作风,这是其思想的核心。

(白帝城托孤)

二、辅佐后主严谨治国。

刘禅继位以后,“事无大小,全部都取决于诸葛亮”,于是诸葛亮成了蜀汉朝政实际的决策者。

1、蜀国地小人稀,所以诸葛亮极其重视选拔和使用人才,在蜀国政权里,无论是荆襄人士,还是北方贤能以及蜀地名流都受到任用。

但诸葛亮用人也是十分严格的,只要是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他选用时从来不计较其资历出身,他还尤其注重人才的德行。

出身士卒的巴西郡人王子早年于洛阳求过官,后投靠刘备,在街亭之战中他坚决服从命令,以其智勇胆略为诸葛亮所赏识,被提升为讨寇将军,统率五部人马。

江夏人费伟本只是一个职位不高的黄门待郎,在重联孙吴时,面对孙权给他出的难题,据理力争,捍卫了蜀国的尊严,回国后立即受到诸葛亮的重用。

诸葛亮任贤举能非常公平,他自己在用人上也可以做到诚谨待人,虚怀若谷,他一再鼓励众人给他提意见,唯恐自己谋事不周,待人不公。

(诸葛亮和刘禅)

2、诸葛亮一生都在为国事勤谨操持,事必躬亲,他担当一国重任,勤理万机,经常废寝忘食。

诸葛亮治蜀注重安定民心,体恤百姓,他“闭关息民”,奖励农业,减轻赋税,保护和修筑都江堰,鼓励百姓养蚕织锦,恢复盐铁官营制度,限制了地方豪强借此对百姓的侵夺。

从而维护了百姓的利益,促进了巴蜀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北伐中,为了减轻蜀地民众的负担,他在前线屯田垦荒,并且严明军纪,要求士兵对百姓秋毫无犯。

他说过:“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眼里没有百姓,不考虑民众利益的将领,就不是国家良臣,就没有资格做军中主帅。

他还先后设计制造了手推独轮车“木牛”和另一种比较轻巧的四轮车“流马”,这两种新型运输工具解决了战争中长途运输粮草的困难,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小结

诗圣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中满怀激情地对诸葛亮作了极高评价和赞颂: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巨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走失萧曹。
运移汉作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五丈原诸葛亮墓)

总结

杜甫认为诸葛亮与伊尹、吕尚相伯仲,而萧何、曾参则不能与之相比,至于诸葛亮事功不成,那是大意难回,非人力所可争。可以说,这种意见代表了封建时代人们评价诸葛亮的主流。

诸葛亮,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又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千百年来被人们看成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受到无数人的顶礼膜拜,毛泽东在三国人物中,也最推崇他。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