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現在很多爸爸老是抱怨孩子與自己不親,對自己也是愛答不理的,針對此說法,下面幾位家長髮表了自己的看法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小彩虹:我們家我和孩他爸我倆都有工作,但是孩子還是我一個人帶著,出去打拼賺錢養家的爸爸都是好爸爸了?我們家這位休息在家孩子說想讓他送送上學,不去,開家長會不去。我每天早晨起來忙的要死有是準備早飯,有是收拾孩子書包,送孩子上學。人家倒好,躺在被窩裡看手機都不會幫你一下。唯一能讓他動得就是爬山,一說爬山就像打了雞血,不管有多早多累都得去,“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這點道理都不懂的人,也就剩個稱呼了”,我兒子一針見血的評價就是有名無實,他也就是去爬山能找到存在感了。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楊家二將:昨天還和我老公討論孩子為什麼不近他,不尊敬他,不愛搭理他。三歲之前有恩於她(他),才能立威於他!三歲前我家兩個孩子幾乎都是我自己在帶,偶爾奶奶幫著搭把手,孩子爸每天忙的不著家,孩爸晚上回來以後孩子都睡著了,早上孩子起來爸爸還在睡覺,孩子也不忍心打擾他睡覺,覺得爸爸的上班太辛苦。導致孩子與他相處的時間特別少,偶爾休息也是在家補覺。現在大的都七歲了,她爸爸才知道倆都不和他親!還好以後時間很長,慢慢努力補救吧!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風雨無阻外賣哥:作為孩子的爸爸,孩子不親近我,我還是很傷心的。雖然現在身過比較艱苦點,每天很忙,但是我對兒子的愛是不會少的,一個月會抽出四天的時間陪陪兒子,小時候兒子對我還是挺親的。我老婆喜歡浪漫,自從兒子三歲以後,我已經很久沒給過她浪漫了,我生意失敗賠了一大筆錢,每天開始為了生計奔波開始送外賣。我老婆嫌棄我送外賣掙得不多,還沒有時間陪她,老是在兒子面前與我吵架,說我沒出息,兒子以後可不能像我這樣。漸漸地兒子對我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越來越疏遠我。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大麥:我和我老婆常年吵架,我兩都是火爆的脾氣,我大男子主義,要面子,而老婆又老是在外人面前不給我留面子。這時候火一上來壓都壓不住,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時候想壓住自己的火不與她超,她還老是點火。從來不會考慮我兩吵架有沒有她的關係,不會考慮自身問題,只會一味地埋怨、咒罵,還一直給孩子灌輸疏遠我、恨我的思想,我真的很無奈。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其實不管孩子對爸爸的態度是什麼樣的,我們做家長的都要從自身上找原因。有些爸爸不自我檢討,認為孩子不和他親是母親灌輸的思想。但是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是最真實的,誰對他好誰敷衍他,一清二楚!對與一些“生而不養”的家長來說,最後一點親情只能靠血緣來維繫。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孩子對父親不親的原因總結下來有三點:

1、父愛的缺失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很多爸爸覺得孩子小什麼也不懂,於是整天忙於事業,在家陪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陪伴少,自然交流也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這個角色的缺失,導致孩子缺少父愛,與父親的罐子自然就沒有媽媽那麼親近。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2、父親不善於表達“愛”

“慈母嚴父”,父親扮演的是嚴厲的角色, 把對孩子的愛都藏在心裡。一方面不想破壞自己在孩子心中嚴厲的形象,尤其是孩子在青春期處於叛逆的時候,想要與孩子親近更難。另一方面男性往往不想女生一樣,願意通過語言去表達愛。男生吃虧在不懂得表達,太含蓄,覺得只要我是愛你的就行,不需要非得說出來。但是還小,太單純,爸爸媽媽不說出來,孩子更本就不明白,“愛要大聲的說出來”。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3、家庭教育,母親對父親的貶低

有些媽媽經常對孩子抱怨,抱怨爸爸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家裡的事什麼也不管,當個甩手掌櫃,甚至有一些會貶低、看不起爸爸,這種日常的做法潛移默化的就改變了孩子對爸爸的看法,覺得爸爸就像媽媽說的那樣,從而拉開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爸爸。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面對這種情況,寶爸也不要氣餒。可以從以下兩點去引導孩子:

1、多抽取時間陪陪孩子

面對孩子對自己得疏遠,爸爸也不要氣餒,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錢財是身外之物,又掙不完的錢,夠用就行,省下多餘的時間配陪孩子,孩子的童年是很重要的,所有的道理都是在童年學到的。趁著孩子還小,多讓孩子感受寶父愛。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2、母親引導孩子,互相尊重

母親對孩子的重要性在早期就已經形成,所以母親對孩子的影響甚大。母親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父親是一家之主,母親不要輕易去踐踏一家之主的威嚴,尊重丈夫。家庭地位不是靠互相貶低來決定的,夫妻之間要互相尊重,孩子也會從父母的相處之道中學會尊重,同時也給孩子營造了一個文明的家庭氛圍,有利於孩子溫馨、健康的成長。

對爸爸愛答不理,對媽媽卻極為尊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

當然在與孩子的相處、教育過程中,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都要堅持原則,不能一味地向孩子妥協,溺愛孩子,該堅持的原則還是要堅持,不能因為任何的原因而改變教育的初衷。

我是【靠譜爸媽育兒經】,歡迎留言關注,如果喜歡也可以收藏起來或轉發給家人哦。一起學習靠譜的育兒知識,做靠譜的爸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