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徐文兵:中医的智慧


徐文兵:中医的智慧


中医的智慧

很多人说,出产在我们中国的药叫中药,你看我们中医讲地道药材,川芎啊、浙贝啊,山西的党参、黄芪,东北的野山参……不对。中医有很多药是外国进口的,不是产在中国的,像乳香、没药等等。为什么这些不产在中国的药我们也管它叫中药呢?什么叫中药?不管它长在哪,哪怕长在月球上,只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就叫中药。

好多人跟我抬杠,那东西人家就实实在在有效果啊,用什么理论指导有什么关系。有些人,从民国就开始讲,废医存药,意思是中医没用中药有用。那我问你,我给你盘菜你炒一下,原料一样,你炒的跟厨子炒的出来的为啥不一样呢?下棋那棋子儿有用,棋手没用?那咱上来就比谁棋子儿多吧?所以一些浅薄粗陋的人只能看到有形的物质,看不到背后使用它的思想。所以抗日战争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投向日本鬼子?唯武器论:人家有坦克,有掷弹筒,有三八大盖,我们只有红缨枪、汉阳造。但最后谁赢啦?同理,乐队就要乐手就行啦,要乐队指挥干嘛;足球队上去就踢就得了,要教练干嘛。所以先讲中药,是想说明什么叫中医。

世界是物质的。但是我问大家一个问题:物质背后是什么?如果把一个粉笔无限分下去,分到最后它是什么?人身上长一个肿瘤是物质的,但它最初是个什么状态?现在一说我们要研究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那分子背后是什么?分子再分是什么?原子再分呢?分到最后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波粒二象性。光到底是物质还是能量的运动?没法说了。所以大家首先要学中医的精气神理论,你会知道世界不仅是物质的。

第二,阴阳五行理论解释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中国古人的智慧早把这些貌似不相干的东西联系了起来,而且发现了他们内在的规律。

另外我们要学习中医的藏象理论。藏象不是解剖。解剖看到的是有形有质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切开一个胃,这是解剖,但是你回答不了胃为什么蠕动,为什么不蠕动;什么时候蠕动,什么时候不蠕动;为什么胃壁上会长一个溃疡。都说我们不学解剖,我们学,但我们发现光学解剖没有用,你要能解释解剖背后的东西,那才有意义,那才是中医。

讲到“文化”二字,很多中国字一说好像挺熟,你一问啥意思,这东西还二乎。我简单把它归纳一下,叫文字和教化。意思是说它是俩概念。文以载道,“道”可以通过文字的方法表达出来一小部分,但更大的部分连文字都表达不了,所以古人叫圣人教化是口传心授,不著文字,直指人心。所以要想学中医的文化,两个手段,第一借助现在残存下来的中医古籍,去认字,去识字,去读书。但是别以为你把《黄帝内经》都背下来你就懂中医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说过,有一帮腐儒,“寻章摘句白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就是一些纸上谈兵的人。所以还需要教化。什么叫教呢?那就需要老师去“传帮带“”,去言传身教,去感染。古代学医为什么要给老师打杂三年,你以为那是虐待童工呢?那是在教,那是一种无形的感染,那是一种对心灵的震撼和影响。

今年我46岁了,从我学医的经验,要从两方面着手,一个从文字,读书着手,一个要去拜师见习实习,要去锻炼。我们经常说学习学习,翻译成英语:study。我说你们拿那么粗鄙的英文翻译我们汉语,实在把我们搞糟践了。学和习是不一样的。学是我讲你听,你看书;习是去实践。习的甲骨文是两个小鸟在日头下飞,小鸟出窝的时候跟着老鸟跌跌撞撞去飞,那叫习。大多数人都是在那儿坐着叨叨。很多中医一说就是“我能治癌症”。我说别说治癌症,我今儿个感冒发烧明天你给我退了。别想着说是别人不承认你,老想干一票大的。你看儿童医院排着长队,抱着孩子的爹妈那焦灼的表情。我当时跟裴永清老师抄方的原因,就是发现裴老师在门诊退烧没有超过三副药的,基本上就是半副药下去烧就退了。老师说了一句很逗的话,《伤寒论》治什么的?《伤寒论》开始就是抗感冒啊,学了半天《伤寒论》结果不会治感冒?所以大家坐而论,起而行。

而且学中医别好高骛远,别指着我今天告诉你一个什么方,然后你就出去说能治这病那病,别害人了啊。以前有个秀才先去考武,结果没射中靶心,把报靶子的给射死了;后来改学文,屡试不第;最后学医,哪天自己病了,“自拟其方,服之,遂卒”。所以不要奢望那种更快的东西。

学中医要从识字开始

199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庆,我们请启功老先生题了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匾额,用大理石镶在校门上边。启功老先生写的那个医就是“醫”,繁体字。贴上去不久,来了个自称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人,说这个字违法。最后生生地把这两个字敲掉,从启功老先生其他的字儿里面找了个“醫藥”贴上去。你们不觉得可悲吗?更有意思的是,2007年我出版了我的心血,叫《字里藏医》,解释汉字的。我说能不能给我出成繁体字竖排的?出版社说,这个违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法。我说我们现在是汉族统治吗?居然我用我祖先的文字出本书还违法。2011年,台湾的一个出版社发现了我这本书,通过厦门中图公司买了版权,在台湾出版了竖排繁体版。这本书去年被《中国时报》评为十大好书之一。

我建议大家学中医的话先认繁体字。简化汉字基本上把中国文化抹杀了大半。有人说你危言耸听,来!咱试试啊。

脏,五脏六腑的“脏”。这个字还念zāng,所以现在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那么多,肿瘤那么多,我说这汉字弄的,把内脏都弄脏了,看见这个字你就觉得很恶心。它从哪来的呢?他把两个字合并成一个字了。“臟”,这是古字,或者连月都不带,“藏”,这是我们古字里的脏(zàng)。“髒”,这念“zāng”。读古书的时候这俩字分得清清楚楚。

再看一个字,溪。中医有很多穴位叫溪,比如太溪,比如小肠经的第三个穴位后溪。我们学针灸的时候就问老师了,什么叫太溪呢?很大的一条小河?解释不通啊。老师说这古人起的名我也不知道。从哪简化来的呢?“谿”。它跟哪个字相对的呢?“谷”。《黄帝内经》讲了:“肉之大会名为谷, 肉之小会名曰谿。”就是说在肌肉丰厚的地方有个接缝,很宽的一道沟下去叫谷,很细的一条窄沟叫谿。它讲的是气。

认字以后要识字

中国古人说话言简意赅,没有那么多废话。为什么?刻个甲骨、刻个竹简多费劲,能用一个字说完就不用俩字儿。这是我们古人的高明和严谨。白话文什么意思?我们哄小孩儿,穿鞋不说穿鞋,穿板板;吃饭不说吃饭,吃饭饭。啥意思?对幼稚的人就要用幼稚的语言。白话文就是把高级的语言变成幼稚的语言。把近意字放在一块儿用,啰里啰嗦的。这啰里啰嗦还不可怕,怕的是用着用着就产生歧义了,最后搞得大家不知道这字是什么意思。

举个简单例子,咳嗽。什么叫咳什么叫嗽?第一,我们应该承认,这俩字是有区别的,不然古人为什么造出这俩字?第二,区别在哪?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美国讲中医的时候,把咳翻译成cough还是把嗽翻译成cough?这俩有什么区别?然后我就去翻字典,咳,咳者嗽也。再翻嗽,嗽者咳也。男厕所在哪儿?女厕所边儿上;女厕所在哪儿?男厕所边儿上。没办法再往下深究了。为什么要深究?作为一个医生,要知道每个症状的病机是不一样的,病机不一样,治则就不一样,用药就不一样。我们不是为了研究字而研究字。我们上大学时候说,有痰叫咳没痰叫嗽。但咳也有干咳,你说有痰叫咳,那干咳叫什么?你说没痰叫嗽,京剧老生出场之前都要痰嗽一声,那是干嘛呢?中国人把这个症状分得很清楚:如果你是通过气管的震动,把气管里面不干净的气体、黏液、痰排出来,这叫咳;通过逆向运动把食道和胃里面的黏液排出来,那叫嗽。所以咳是肺的病,嗽是胃的病。所以我们中医说治咳要治肺,治嗽要治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在更高的层次上领悟中医

我现在给很多病人治病,我说你先恢复知觉。“知”是学习防病养生的基本道理,而“觉”只能靠自己,谁都替代不了。什么叫觉?喝口水是冷的热的,吃个东西胃舒服不舒服,你应该是有觉的。动物无知但有觉,所以大部分活得很健康。我们现在无知无觉,动不动来杯冰水再吃饭,好吃不好吃不知道了,饱胀的感觉不知道了。你看美国出那么多大胖子,为什么?无觉。我治胃病,不怕你说“徐大夫我胃疼,我反酸,我胀气,我打嗝……”我怕那种一摸肚子冰凉,但这个人说吃嘛嘛香。这种人你赶紧去做胃镜。什么意思?家里着火了,报警器响了,这个人不是去灭火,他是把报警器摘了。同样道理,受伤以后冰块一敷,不疼了吧?那是觉没了,但是伤口还在啊。你看那些运动员,伤成那样,包括这次的刘翔。疼痛是人体报警信号,是要让你歇会儿,你却打针封闭接着跑。困了该睡觉了,喝罐红牛,接着熬。你看前几天又猝死了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开淘宝店熬夜。

我们现在都是泛科学化了,都在相信仪器。其实韩非在两千年前就说: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说什么?“宁信度,无自信也。”我宁愿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脚。我们现在宁可相信仪器对自己的检查,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现在出现特怪的现象,一个人浑身不舒服,到医院查啥都正常。我们为什么不是根据人的感觉去治,而是要根据指标去治呢?为什么西方人制定出来的血糖、血脂、血压的指标要套到我们中国人身上呢?有多少人按照这样的指标在活着?

你要是相信老天爷造我们的时候给我们匹配了很好的觉的体统,那请你呵护它、关心它,不要糟蹋它。多少人一头热汗,一盆冷水就上去了;有多少电视里播,孩子满头大汗跑回家,拿杯冷饮“咕嘟咕嘟”灌下去,这都是潜移默化害人的广告。

我们要觉到气,至少要练到你的手是热的。所以鉴别真假中医有个标准,就是给你号脉的时候大夫的手是热乎乎的,因为什么?气能过来。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恢复觉,在觉的基础上去体会中医讲的气。

再高一个层次,感,就不是低级的神经反射了,完全是触动了我们的心神。这种感我们称之为通感,是全息的,是一叶知秋,窥斑而见全豹的,甚至可以穿越时空的。再往深了说就有点封建迷信了。也就是说通过只言片语,通过一点点你提供的信息,我可以知道你这个人的全态。这不是第六感,是人的本能,是每个人都有的。只不过经过几千年的进化,我们把后天的意识培养得太强大,把先天的本能丢掉了。

感和觉的区别是什么?是深层次动心。以前流行一个段子:摸着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摸右手,一点儿感觉都没有。我说用错字了。触觉还是有的,但是当年谈恋爱时怦然心动的感没了。这种感,如果看病的话能够体会到病人描述的肉体的症状、体征背后的那个病机。说起来太容易了,但没有前面的认、识、知的积累,没有觉,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很难上升到这个层次。

最后,学中医的最高境界,悟。这个悟是多年的积累,心性意志的磨练,在刹那间的一个爆发,类似于道家讲的得道,类似于佛家讲的开悟。我们经常说觉悟,我说觉和悟是两回事,觉在前面,悟在后面。向来修佛练佛的多成佛的少,这个境界很难达到。但是起码我们知道方向在哪。达到这个境界就是樊教授第一节课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楚,这种人是“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还可以“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达之外”,需要手机吗?需要飞机吗?道家从来是反对这种外来工具,讲究修身的。“宁可舍其巧而取其拙”。很多人看不起我们。三个指头看病能看好了,说明咱有本事。现在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大家觉得你有水平,你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大家认为你不值钱。这是一种什么社会?所以古人总结的那句话不是虚话: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