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滋味》序(下)

和普通家庭不同的是,我有一位中医妈妈,她不仅是我中医的启蒙者,而且是把中医的理论和理念贯穿在生活实践中,是位养生防病治未病的高手。

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学习中医,平时的生活中无时不刻贯穿着中医的价值观和理念,随便说几个,比如吃饭前,一般的家长也就是让孩子洗手,我妈总是让我们坐下喘匀了气才吃饭,叫“哈哈冷气”。小孩子疯跑疯闹上气不接下气,马上吃东西,容易呛着更容易吞咽空气进去闹肚子疼。比如感冒发烧以后,我妈就不让我们闻炝锅的油烟气,因为这样会郁闭肺气,不利于宣散外感邪气。比如我们平时就常吃烤馒头片、窝窝头片,焦苦入心,有利于消化食积。比如我们从小就知道食物的寒热属性,吃炒绿豆芽的时候就要放些辣椒或羊肉,吃鸡肉的时候就要放些蘑菇。

《饮食滋味》序(下)

我妈的中医师父是大同名医马衡枢先生,马先生一生不讲究穿戴、不讲究家居布置,唯一看中的就是饮食补养,按他的说法就是“内胎要足”。作为他的学生,我妈秉承了“业余学身家用”的思想,无论是调养自己还是照顾家人,都贯穿了中医的养生思想。

母亲在60年因为接济家人,自己患上了肝病,马先生给我妈开出了食用鳗鱼补养的方子。所以我们从小就知道鳗鱼是水中人参,滋补虚损效果最好。那时候绝大多数人不懂这个,在副食商店卖带鱼的时候,鳗鱼常常因为长的丑陋奇怪被人挑出来扔在一边,这时候父亲就会去把它买回来,做给母亲吃。我们常常能分食一两块。按马先生的教诲,吃完了母亲还把鳗鱼骨头焙干,研磨成粉,给孩子或病人吃用来壮骨。后来到了日本吃鳗鱼饭,看到店家把鳗鱼骨头油炸酥了给客人吃,深深怀念马衡枢先生的伟大。

《饮食滋味》序(下)

直到1999年我回国辞职单干创业,当时租住在甜水园,某天逛早市,看见有人在处理贱卖冻鱼,一个长方形大冰坨里面冻着几十条鳗鱼,我就全买了扛回家,解冻了一条条洗干净,切段分包好分别放在冰箱里,自己吃也招待家人吃,大概吃了一年,对于恢复自己的精神体力帮助很大。记得我妈来的时候,还是把鳗鱼骨头放在暖气上焙干,和当年一样留着做药。

那时候物质匮乏,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还算幸运,没有挨过饿。现在返回头看看当年的饮食清淡结构,反而是我们今天要倡导的,吃主食,少荤腥油腻,没有水果牛奶,更没有冰箱冷饮。实在是令人感慨。我还记得我妈的中医老师马衡枢先生说的一句话,六零年大饥荒的确饿死很多人,但也拯救了一些人,拯救了那些营养过剩的人,就像今天的八项规定拯救了很多吃喝过头的领导干部。

《饮食滋味》序(下)

做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对饮食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有一个忽视、注意、重视到极度重视非强调不可的认识过程。因为我发现,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像我妈这样的中医,有这样的传承。有的家庭不仅无知,而且反其道而行之,道听途说,或迷信包装成科学外衣的商业,不仅无益于养生,反而吃出一身病。如果患者不懂饮食,不懂忌口,医生的治疗效果就会打折扣,你开的十付泻心汤,抵不过他每天吃一颗煮鸡蛋。

所以我就有意识地开始搜集研究整理中医关于食疗药膳的知识和技术,并且把它做为重点向学生和患者介绍推荐。《饮食滋味》系列课程,就是当年我为厚朴学员宣讲的,其中包含了我的家教和我自学的内容,有《黄帝内经》、伊尹的《汤液经法》和周潜川的《药饵疗法》的精华。厚朴中医学堂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厨房,聘请了厨师,精选食材烹制美食给同学们提供了健康营养美味的饭菜。

《饮食滋味》序(下)

《饮食滋味》讲座课程经过编辑整理在淘宝教育频道推出后大受欢迎,之后我们又推出了音频课程,现在将讲座整理成文字出版,希望能造福更多人更多的家庭。以后我们还将设计推出实操课程,手把手教会大家做饭,提高生活品质。《饮食滋味》的课程还会细化深入扩展,进一步丰富中医营养食疗学。

学习中医的目的,在于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了解饮食滋味,是个好的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