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孩子日常倔強愛說“不”,聰明家長尋找突破口,幫助孩子更獨立

很多家長都頭疼於孩子的任性,經常上演的是如下場景“孩子搖晃著小腦袋,倔強的說“媽媽我不穿厚棉襖,我就不穿”家長火氣“騰”的就上來了“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犟?我是為你好,你必須聽我的,要不就不要出門”。“不出門就不出門,我就不穿”孩子依舊是非常倔強的堅持著。

這回媽媽尷尬了,也沒有臺階下,氣哼哼的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生氣去了。爸爸從洗手間出來,看見這娘倆的架勢趕忙來圓場,“妞妞你為什麼不穿厚棉襖呢?能跟爸爸說說嗎?”孩子委屈的說穿這件厚棉襖像熊一樣,不好看。爸爸耐心的聽完孩子的話並沒有表態,只是問她想穿哪一件,她自己選了一件,這件的厚度比媽媽給選的也差不了多少,孩子很愉快的穿上了,跟媽媽出門了。

這種場景幾乎是天天在上演,面對任性的熊孩紙,家長看著快要到時間了,往往耐不下性子跟孩子溝通,脾氣火爆的還往往給娃屁股上來兩下子,孩子哭唧唧的出門了,自然心情不會愉快。

孩子日常倔強愛說“不”,聰明家長尋找突破口,幫助孩子更獨立

其實這位父親的思路很簡單,就是要給孩子選擇權,而不是憑藉家長的威嚴硬逼,如果是長時間的讓孩子被動選擇,就會造成親子關係的裂痕。那麼如何做才能讓雙方都很樂於接受呢?

首先家長要提前做好功課,在頭一天的睡覺前跟孩子商量明天早晨出門穿什麼。這個習慣給孩子養成了會很有益處,別看這個細小的習慣,其實是在培養孩子有計劃性的生活模式。

在時間寬裕的情況下,跟孩子商量著來,就不會造成臨出門爆發爭執的尷尬,而且時間上很充裕,家長可以靜下心來引導孩子,聽聽孩子的理由,其實穿什麼的選擇餘地很大,也沒有必要完全聽家長的,家長要改變強勢的作風,培養跟孩子交流的意識,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困擾。

如果家長覺得孩子選的衣服跟自己認為應該選的出入太大,那麼就要耐心的引導孩子。比如上文中那個棉襖的厚度是家長選擇的標準,如果孩子選了件很薄的衣服,就要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選擇這件。孩子其實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比如說厚衣服穿著不好看,像熊一樣,那麼就要問她是好看重要還是保暖重要。

孩子也會自己權衡,如果還是堅持選薄的那件,家長要問問她有沒有什麼辦法兩全其美?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她就不會本能的逆反,自己會說出解決方法最好,如果說不出來,家長就跟她建議加一件馬甲或者換一件其他厚度差不多的衣服,圓滿的解決分歧。

孩子日常倔強愛說“不”,聰明家長尋找突破口,幫助孩子更獨立

推而廣之,遇見其它的事情也要正確的跟孩子溝通。不要認為孩子小就什麼都包辦代替,尤其是有的家長性格非常強勢,說一不二,對孩子的不同想法往往是非常粗暴的直接否定,認為小屁孩懂什麼。

這類家長的口頭禪就是“我是為你好”但孩子往往不領情,認為不是自己想要的,不認為你的選擇適合她,本能的激起反抗,形成了“你指東我一定要向西”的逆反心理,這種心理強化到一定程度,家長就會發現自己根本管不了“熊孩紙”,就會不由自主的再度加壓,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青春期的孩子的逆反非常嚴重。

這種培養孩子自己選擇的意識是很重要的基礎思維方式,家長如果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這種思維習慣,對孩子將來的與其他人打交道也會非常有益處。讓雙方都感到愉快、尊重孩子的平等人格,從細微的小事入手引導孩子的家長,肯定是情商非常高的。

孩子日常倔強愛說“不”,聰明家長尋找突破口,幫助孩子更獨立

不偏執、不固執、不鑽牛角尖的孩子到什麼地方都會受到歡迎。而這一切的起源都在於家長的情商,反作用於良好的性格的形成,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培養是非常省力的。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