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历史上有哪些小人得志的例子?

别酒流年


《史记》的记载中:“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官,其被刑僇,世世卑贱。”赵高是赵之宗属的远支,但是因为他的父亲犯了法被处以“宫刑”,成为宫中的奴隶。他的母亲也受到牵连,只能在在官府中当奴婢。因为耐不住寂寞与人私通,于是生下了赵高兄弟几个。按照当时的律法,奴隶的后代只能做奴隶,他们几个兄弟也被阉割成太监,送入秦宫当内宫厮役。

无法选择的出身,一出生就注定成为奴隶,太监。这难道不悲哀吗?这也许就成了秦朝被乱政的原因吧。我们是否可以猜想:律法剥夺了赵高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的资格,他心中一定非常仇恨,毕竟他一开始并没有任何过错,只是因为无法选择的出身。

赵高

赵高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

既然不满于当厮役被人差使,就要悄悄为出人头地做准备。赵高生性狡黠,记忆力非常好,对儒家,法家,阴阳之学都皆有涉猎,尤其精通法家学说,并且写得一手好字。他发现,秦始皇执行的是“以法为教”的国策,“事尤无小皆决于法”。聪明的他就跟吏套近乎,拜他为师,学习繁琐的“狱律令法”,凡五刑细目若干条款无不烂熟于心。我们试想一下,要背诵熟悉一部法律得下多大功夫?后来他得到了靠近秦始皇的机会,只要一见秦始皇批阅案牍,就趋前侍候,凡遇疑义,赵高便大胆在旁参议,无一不合律令,这使秦始皇龙颜大悦。又见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于是提拔他做车府令。

有机会待在秦始皇旁边,赵高接触到更多国家机密,更容易获得皇帝宠信。随着他的步步为营,秦始皇越来越赏识他,还特意命儿子胡亥认赵高做老师,跟他学习法律,“师徒”二人结下了亲密的关系。

赵高的远谋和果断:

当时秦始皇巡游四方,早有政治远见的赵高知道,秦始皇即将去世,他必须为自己接下来的政治地位好好考虑。如果按照当时的制度和情况,下一任继位的很可能是颇有威望的长子扶苏,这肯定对他不利。经过分析,秦始皇的小儿子很受喜爱,跟自己关系又亲密(师徒),又容易操纵,这再好不过了。他果断地发起“沙丘政变”,引诱胡亥,威胁李斯,组成三人的阴谋同盟,篡改秦始皇的遗诏,逼死继承人长子扶苏,将胡亥推上帝位。也由此,赵高的地位到达巅峰,做了丞相,手操大权,指鹿为马,排除异己。

指鹿为马的故事

虽苦尽甘来,但也乐极必反:

终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赵高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他的乱政计谋,将胡亥推上帝位,诱骗秦二世不理朝政,让他贪图享乐,加重刑法赋税,股肱重臣被杀,皇家宗氏子弟被杀。


历史的波澜壮阔


历史上最得志的小人是赫鲁晓夫。


自立606808


小人得志在当初都不敢说,当历史推远了才敢说。


用户8790152106427


小人就是小人,不就是个小人吗?得志了还是小人,怎么也变不成君子,就是把他投进三回炼狱也不能改变小人的本质。


挺直自己腰杆


人们常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因为你得罪了君子,君子不会放在心上;你要得罪了小人的话,他会一直怀恨在心,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暗中的给你使绊子,陷害你。

历史上有许多小人被载入史书,这些得志的小人都曾经风光一时,可结局也大多大快人心。

一、最没人性的小人——易牙、竖刁

齐桓公依靠管仲称霸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后来,管仲病重快死的时候,齐桓公就问管仲:你死了,谁可以担任宰相的职务?

管仲很谨慎,就说:没有谁更比国君您更了解臣子,您看谁合适?

齐桓公说:易牙怎么样?管仲问他原因。

齐桓公回答:我没吃过人肉,不知道人肉怎么样。有一次我给易牙说起这件事,易牙就把他小儿子蒸了给我吃,说明他很爱我。

管仲不同意:杀了自己的儿子来迎合国君,不符合人情,他连自己的儿子都能杀,又怎么会真敬爱国君呢,不可以。

齐桓公又问:竖刁怎么样?

管仲知道竖刁这个宦官,就说:竖刁把自己阉了来进宫伺候您,不和人情,这样的人对自己都这么恨,难以真正亲近,不可以任用。

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竖刁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史记·齐太公书》

可惜的是,管仲死后,齐桓公离不开这几个小人,还是重用了他们。等桓公死后,五个儿子争夺国君的位置,易牙和竖刁借助曾经的宠幸杀死了许多士大夫,立了他们喜欢的公子无诡为国君。

冬十月乙亥日,齐桓公死。易牙进宫,与竖刀借助宫内宠臣杀死诸大夫,立公子无诡为齐君。太子昭逃亡到宋国。《史记·齐太公书》

只是他们曾经口口声声热爱的国君齐桓公死在床上却没有搭理,尸体上都爬出了蛆虫,两个月后无诡当了国君齐桓公才被装殓。

二、最阴险的小人——奸相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玄宗后期重用的宰相。李林甫虽然十分精明能干,但他口蜜腹剑,大肆排斥异己,残害忠良。张九龄、李适之、严挺之等忠臣都被他排挤出去。

他独揽大权,恐吓谏官,让他们不敢给皇帝直言劝谏。

唐玄宗要开恩科考试,选拔人才。考试之后,李林甫担心新录取的士子会向皇帝说自己的坏话,就一个都没录取。

还向唐玄宗祝贺说:所有的人才都已经被录取到朝廷里了,朝廷之外没有真正的人才了。

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既而至者皆试以诗、赋、论,遂无一人及第者,林甫乃上表贺野无遗贤。《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

大诗人杜甫也在落选之列,因此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三、最具两面性的小人——大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沈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在许多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科学史上,沈括绝对是最杰出的一颗星星。

他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历法、医药、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参加了王安石变法,极力推行新法,出使辽国,据理力争,维护了宋朝的利益,是一位十分杰出的政治家。

中国女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博士曾经称赞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却是对大诗人苏轼落井下石的元凶。

在苏轼名闻天下、仕途一帆风顺的时候,沈括极力接近苏轼,成为苏轼的好朋友。

苏轼因为对新法很多地方持反对态度,因此自请到地方为官。

沈括趁着到地方巡查水利的时候,到了杭州。苏轼很热情地招待了他。

沈括就假装亲热,把苏轼的许多新写的诗歌誊抄了一遍。

回到京城后,沈括联合一些御史台的小人,从苏轼诗歌里面鸡蛋了挑骨头,说苏轼诽谤皇帝和新法。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被一贬再贬,直至被贬到当时看来是兔子不拉屎的海南。差点让苏轼死在那里。

当然,历史上的小人不止这几个,我们只是略举几例,让大家看清小人的真实嘴脸。

朋友们,我是“北冥说史”,爱历史,爱文学,书写有深度的历史,做一个优雅的探索者。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北冥说史


小人的思想,作人的品德及从小所受得的家庭教育注定他就是个小人!小人值所以得志取决于它善于隐藏自已在决定它命运与前途的人面装出一副恭敬,遵从,认其为父,感恩,追随于身边左右……。一但时机成熟它便坦露出真实面貌,否定前者一切,违所欲为,为我独尊号令天下!小人得志违害天下,祸国秧民!


福星43063


历史上有哪些小人得志的例子?所谓小人得志,是指哪些利用不择手段的方式方法盗取权利!而后反目的小人!象前苏联的赫鲁晓夫就是这种“小人”!……!


安宁逸人泠石


这个问题,我首选赵高。赵高,秦朝时的太监,由于其善于察言观色,为人又勤奋,秦始皇将他提拔为中车府令,负责教导少子胡亥,其间深受胡亥喜欢。待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勾结丞相李斯,篡诏改立,使德才兼备的公子扶苏服毒自尽,大将蒙恬狱中冤死,秦始皇其他子女也都被一一杀害,把昏庸无能的胡亥立为秦二世,胡亥能力远不如扶苏,又损失了忠臣良将,赵高甚至还搞了一出指鹿为马,把朝上敢于反对他的官员一一除尽,一时间在朝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使秦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赵高可所谓是历史上小人得志的标志性人物了。


N-COUNT202


历史上小人的志的故事,秦桧得志杀死了岳飞,害死满门忠烈,魏忠贤得志,让大明朝称为九千岁,和皇帝差一千岁。古往今来,多少小人得志,害死了多少忠臣良将,数不胜数





情侠一休32


历史上盛世过后,都出现小人得志乱世的现象。秦始皇雄才大略,统一六国,眼晴一闭,二世胡亥继位。小人赵高得志,玩弄胡亥于股掌之间。对上糊弄二世,对下欺凌群臣,指鹿为马,群臣附合,胡亥只得默认。

唐开元盛世,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爱屋及鸟,任命小人奸贼杨国忠为相。杨国忠瞒上欺下,大权独揽,陷害忠良,蕴成安史之乱。马嵬坡前乱兵砍死,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历史上小人得志很多,不能一一罗列,大多数下场都是很惨。正所谓好人有好报,小人遭天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