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竟然發現,我的孩子是人群中最平凡的那一個……

前幾天,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段讓她義憤填膺的經歷。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這天下午,她帶著4歲多的女兒參加了一個攝影機構組織的親子攝影活動。整個會場,攝影師紛紛圍著幾個長相和穿著都很漂亮的孩子,不停地拍照、還連聲誇獎。而其他相對長相和穿著都普通一點的孩子,則只是象徵性地拍了幾張照片。顯然,她的女兒,是屬於後者。

孩子很敏感。回來之後,女孩小聲問媽媽:“媽媽,我是不是沒有那些小朋友漂亮?”

媽媽趕緊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誰說的,不管別人怎麼看,在媽媽心裡你都是最漂亮的。”

但小女孩仍然情緒低落,悶悶不樂了好幾天。於是媽媽又鬱悶又氣憤地把這件事發了朋友圈。

竟然發現,我的孩子是人群中最平凡的那一個……

(截圖已經經過她的允許,為保護隱私打碼)

我想在底下回復點什麼,但總歸沒找到合適的詞句。寫了刪,刪了寫,最終還是關掉了。

同樣都是媽媽,她的心情我特別理解,畢竟誰看到孩子受到委屈和打擊都會心疼。誰都渴望孩子所到之處都能被別人善待、一生快樂。

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可她對女兒的回覆,真的是最好的辦法嗎?

這個社會永遠都會有它冰冷和現實的一面,孩子不可能永遠活在我們營造的那個充滿讚美、鼓勵和肯定的環境裡。

每個在“最漂亮”、“最棒”、“最聰明”、“最可愛”等讚譽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向更廣闊的世界,然後會發現根本不是那樣,自己只是人群中普普通通的那一個。

這個過程,或許更加殘酷和無情,但這也是孩子必須面對的真實世界。

竟然發現,我的孩子是人群中最平凡的那一個……

2

另一方面,挫折、打擊、失敗……這些不完美的經歷,就一定完全只有壞處嗎?

其實也未必。

我以前曾跟大家探討過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

在草地上跟朋友野餐是一種快樂,沉浸於自己熱愛的事情,並長期的堅持下去也是一種快樂;看一部喜歡的電影是快樂,為了夢想熬夜奮鬥最終實現也是一種快樂;參加一場喜愛的歌星的演唱會是快樂,看到自己拼盡全力做出的成就被世人認可,改變了更多人的生活和命運,也是一種快樂。

快樂沒有對錯。但前者的快樂,因為太容易得到,也很容易被遺忘。而後者的快樂,往往都需要你用全身心投入、克服困難和挑戰去獲取,這樣的快樂要比純感官刺激的愉悅感來得更持久、更深刻、更難忘,也更滿足。

如果孩子想要得到這種最高級別的快樂,想要認識自我、突破自我,那麼挫折、打擊、困難,這些不僅不是絆腳石,反而是不可或缺的考驗。

真正的人生就是這樣,同時充滿了讚美和挑戰、快樂和憂傷、驕傲和失落。

曾經有一部獲獎無數的動畫片《頭腦特工隊》。快樂情緒小人樂樂,總覺得悲傷小人憂憂沒有什麼用,但最後她卻發現,樂樂和憂憂其實是共存的,只有經過了悲傷時的憂傷和撫慰,才能更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竟然發現,我的孩子是人群中最平凡的那一個……

3

既然這是孩子必須經歷的過程,那我們就只能毫無作為地旁觀了?

當然不是的。

先講一個段子:

老婆問老公:“我是不是胖了?”

老公的反應有三種選擇:

a.“是有點胖,你得減肥了。”

b. “你哪裡胖?我覺得剛剛好啊!”

c. “別在意寶貝,不管你胖不胖,我都最愛你。”

你更喜歡老公哪個回答呢?

這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選a的人當然不可避免會被老婆罵成篩子,但在b和c之間,往往有更多人選擇了c。

這個答案,大錯特錯!

當你說“不管你怎麼樣我都愛你”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告訴她“是的你胖了”,同時還表現出一副“但我不嫌棄你”的姿態,你覺得她會感恩戴德嗎?

其實對孩子也是一樣,當你說出“不管怎樣,你在媽媽心裡都是最漂亮的”,也幾乎等同於告訴孩子“是的你不漂亮,只是媽媽不嫌棄。”看上去在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

涉世未深的孩子,和業已成年的女性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心態是不完全一樣的。

當女人問老公自己胖不胖的時候,她心裡是有答案的,她只是想得到老公的甜言蜜語,哪怕是謊言。

但對於正在遭受困惑和衝擊的孩子來說,他們想搞清楚的,是真相。

當孩子已經體驗到了“自己不如別人漂亮”的感覺,此時你直接否定她的感受,她其實並不會輕易相信。

竟然發現,我的孩子是人群中最平凡的那一個……

4

那麼這個問題,真的無解嗎?

在培養自信這個問題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開頭我那個發朋友圈的同學,其實不妨這樣問孩子:

“寶貝,你剛才觀察事情很仔細,那你告訴我,你有什麼東西是其他小朋友沒有的?”

女兒可能會回答:我的頭髮比他們的長、我的個子比他們高。

媽媽就可以接話:“是啊,有人喜歡他們,但也有人喜歡你像公主一樣的長頭髮/高高的個子啊!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的優點。”

如果女兒依然很沮喪,說自己沒有任何比別人強的地方。

那媽媽可以說:“看來我們觀察自己還不是太仔細,我們一起來玩個找寶藏的遊戲,找找我們身上的優點怎麼樣?”

不妨拿出一張大大的紙,孩子說,你來寫,把她的優點寫得滿滿的,最後她會發現,哇,我也有這麼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啊。

當孩子自己經過思考和觀察,找到了自己的優勢,才能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才能收穫真正的自信。

竟然發現,我的孩子是人群中最平凡的那一個……

每個孩子可能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面對受到挫折的孩子,我們不用害怕讓孩子知道他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不用虛假地給他營造一個他很完美的謊言,更不必試圖改變這個社會,追求絕對公平。

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使他擁有挖掘自己優點和潛能的本領。

只有這樣,他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才能始終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準確地把握自己的航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