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2006年的珠海航展,注意那個“小紅帽”。

2006年10月31日,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開幕,明星產品是殲轟-7“飛豹”,連“梟龍”都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參展,滿地的模型被民眾吐槽“猶如進了玩具店”。

在當時的眾多“玩具模型”中,最引人矚目的是 “利劍”無人機,也就是後來在70週年國慶大閱兵中高調亮相的 “攻擊-11”。而中航工業直升機所展出的一款10噸級直升機模型,也引起了軍迷小範圍的關注,因為它太像西科斯基UH-60“黑鷹”通用直升機了。

這是直-20戰術通用直升機的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直-20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後面藍色背景板標明瞭多種中航自研機型。

但事實上,當時這款“10噸級通用運輸直升機”,還僅僅只是中航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內部自研方案的展示,尚還“待字閨中”,如果需求單位感興趣,就可以投入一些資金,進行下一步的發展。

然而,當時我國的經濟還遠沒有達到現在這種狀態,無論是軍方、警方,還是海洋執法、科考等有使用需求的單位,資金都是有限的,所以這款直升機的模型,也僅僅只是一個模型,並沒有得到投資……

迫切的需求

一年多之後,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

汶川地處於高山峽谷之中,公路、鐵路網被強烈的地震完全破壞,甚至改變了那裡的地形地貌。面對複雜地形的災難,直升機救援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所以,當時全軍及全國各路民用直升機火速集結,緊急趕赴災區。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當時,軍、政、民加起來所擁有的直升機數量還是遠遠不夠,而且還要在全國各地執行其它任務,真正能投入災區的,數量很有限,不得已的情況下甚至向俄羅斯租用直升機。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512”大地震中參與救援的“黑鷹”。注意背後的雲霧及地形。

這樣窘迫的局面,在震後的種種回顧反思中,被多次提及,並迅速得到了重視!而當時在災區,已經服役數十年、到了退役邊緣的S-70黑鷹直升機,卻在暮年再次展示出了強大的實力。可靠的機械性能,帶來了極高的出動效率;低地板大側門,又非常適合進行物資和人員轉運;最重要的是,它強大的飛行性能,使其在川西惡劣的高山峽谷地形和變化莫測的天氣條件下,毫無阻礙的飛行,為搶險救災出了大力。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512”大地震,第一架降落震中的就是黑鷹。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06年珠展上出現的這個模型,成了必然的選擇,而更讓人欣慰的是,這個型號被賦於了“20”編號!眾所周知,在我國自研的飛機型號中,“20”代表著“劃時代”,是必須按計劃節點時間交付的項目,相對應的也是“國家級”的資金支持。殲20、運20都是這樣的產物……

與法國的全方位合作

但這並不表示,直20就會一帆風順的研製出來。

雖然“黑鷹”直升機是一個非常好的參考對象,但其很多關鍵部件非常獨特,無論是材料,還是加工,又或者可維護性等等方面,對於十多年前的中航工業來說,尚有很多難題需要攻克,而且美國人也不可能來幫助我們。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航果斷的選擇了更熟悉的歐洲直升機作為真正的合作對象。一方面,通過購買和授權生產(海豚直升機方式),瞭解最新的技術;另一方面,20多年累積的“黑鷹”使用經驗,也能反過來幫助設計單位。

通過引進法國賽蜂發動機公司的技術,直20所需的1600kw發動機,高效能減速器,被迅速的國產化;複合材料的主旋翼葉片,多線程數字飛控系統等先進直升機採用的技術,也通過與歐直多年的合作,被中航掌握,這款直升機經過多年的努力被研製出來。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左為中法合作渦軸16,右為直20發動機渦軸10

通過上面的敘述,其實可以很清楚地說明,直20直升機的核心技術與歐洲直升機關係更為密切,與“黑鷹”僅僅是形似而已,這種“神似”更多地來自於實際上的功能需求。

(多年前,新華網曾有一篇文章,內容是對中航一位副總的採訪,比較直白地披露了中法雙方合作的具體分工,可能由於年代久遠,文章鏈接已經失效,但在一些專業論壇中仍能看到轉載。)

一線戰場惡劣環境起降能力

像直20這種10噸級的戰術通用直升機,首先要滿足一線作戰任務需求,這就要求該機必須要有非常強的起降能力,特別是惡劣環境下的起降能力。

低尾梁的設計,可以採用“後三點式起落架”,起降時機身穩定性強,而且在飛機“硬著陸”的時候,起落架也能起到緩衝作用,可以提高戰場生存能力;而類似米17或者直8的高尾梁設計,必須採用“前三點式起落架”,機尾全部懸在後起落架之外,穩定性較差,不利於惡劣環境起降,同時在惡劣環境中的維護難度也高於低尾梁設計。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黑鷹機身緩衝系統。

但高尾梁亦有其獨到之處,那就是可以像運輸機一樣“開後門(跳板式尾門)”,可以裝載車輛和大塊頭貨物。而直20這類低尾梁設計就只能採用極其難受的吊裝,才能運送車輛。

至於低地板、大側門,這基本是全球主流武裝直升機的標配,方便作戰人員快速上下,並從兩側展開。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高尾梁與低尾梁比較明顯的高度對比。

有得有失,高尾梁比較“能裝”,但整體高度也上去了,如何運輸就成了難題。畢竟咱們國家地域廣闊,要使用運輸機裝載直升機,才能高效的完成上千公里的大範圍轉移,而我們暫時也還沒有A-124、C5這種巨無霸戰略運輸機,就算以後有了,數量肯定也沒法跟運20這類戰術運輸機相比。

另一方面,海軍的艦載型號也要求直升機機身不能過大,像高尾梁的直8就不太合適;而直9又太小了,荷載有限;直20的尺寸體型,堪稱完美匹配海軍需求,最近也已經有摺疊尾梁的艦載型直20照片曝光。

綜上,直20雖然長得極像“黑鷹”,但其實與“黑鷹”並沒有“血緣”關係,美國人更不可能對我們進行技術支援。

產量有望過千,開啟輝煌30年

直20作為唯一一個三軍通用的“20”項目,其未來將是十分光明的。目前公開展示的,只是其基本型,也就是陸航運輸型,除此之外,已經能在網上看到艦載突擊型和艦載通用型正在試飛。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直20艦載突擊型和艦載通用型。

據估計,至少還應該有陸航和空降部隊使用的陸上突擊運輸型、高原(海拔6000米以上)運輸型、救護型(帶增壓機艙)、電子戰和心理戰型等型號要發展;海軍和海警、海上科考、石油鑽探、海上特種作業等等行業,對於直20的需求也很大;反潛、搜救、通用運輸、海上補給、海上執法等等型號也必然會被髮展。除此之外,可能還有VIP運輸型、警用巡邏型、森林消防型、甚至高速旋翼機、偏轉旋翼機等等,都會在直20的基礎上進行發展……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矢量加特林原創,直20左側標註圖。感謝攝影作者。

直-20與“黑鷹”雖然神似,核心技術源頭卻非美國

矢量加特林原創,直20右側及機腹標註圖。感謝攝影作者。

直20必然會成為我國的“黑鷹”——生產最多的國產直升機型號,廣泛的出現在陸海空三軍之中,海警和警察用的肯定也不會少,未來幾十年間,這個型號被生產數千架是基本數,正如很多軍友所言:雖然它晚來了30年,但必將迎來屬於它的輝煌3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