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我相信心理學,但我不相信中國的心理諮詢師

很多人理解的心理學就是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就是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就是弗洛伊德。--某位老師

我相信心理學,但我不相信中國的心理諮詢師

我是一個一邊做外貿賺錢養活自己,一邊接待來訪者的心理諮詢師。

在網上發了一篇招募來訪者的帖子,而後慢慢偶爾一兩個月會來一兩個人。

而來的人,和我慢慢工作接觸交流之後,都開始說,自己一直這麼多年都是依靠自己度過一些人生的關口的。

我就問他們,你為什麼不去嘗試心理諮詢。

他們表示,我嘗試過,去過醫院,醫生三分鐘,讓我填了個表,問了我幾個問題,然後給我一個診斷。

讓我去吃藥。

我覺得太潦草了些,也聽朋友說,這些精神類藥物的副作用很大。

我不想吃。

之後去了機構,發現心理諮詢太貴了,壓根承擔不起,我試過一次,也不過是想極力的留住我。想讓我再消費的感覺。

我於是開始不信任中國的心理諮詢師了。

總感覺他們也很缺錢也有很多問題的樣子,那如何幫助我呢?

如果他們都不是一個自我實現的人。

那他們告訴我的那些是不是也是一些理論而已。

還不如自己自學呢。

不過你到挺別緻的。把這個當作愛好來做,可以全心的關注接納一個人。

是啊,我自己本身去過醫院,機構,學校,EAP呆過,總覺得那些都不是心理諮詢的模樣。

不是僅僅兩個人互相陪伴成長的關係。比如機構的諮詢師也必然要回報給機構一部分以維持運行。

醫院人流量太多,醫生根本無法保持一個小時的諮詢時間。

EAP通過活動來支持員工的心理。可是最終服務的也是公司,而不是一個個個體。

我能理解他們不相信中國的心理諮詢師。因為中國的心理諮詢師實在活得太苦逼了。

無法真正通過心理諮詢活下去。

也許你會以為收費那麼高怎麼活不下去。

但真正擠滿了來訪者的是那些有名氣的諮詢師。

比如武志紅工作室。武志紅一個人的諮詢量,和收入。等於是他旗下10幾個工作室除他的諮詢師的收入。

也就是20%的人能通過心理諮詢活下去,但另外的80%都舉步維艱。

生存艱難。

現今,大家看著自媒體心理上面的很火就以為心理學在當下很火。

火是因為大家需要,但真正願意付費的人極其少。可能全中國的所有諮詢師加起來的一年總收入達不到一千萬。

我一直覺得心理學是一個大市場但小眾需求。

大家都知道自己可能需要心理學幫助一下自己。

但是否真的願意求助,還是得需要你準備好。

心理學的未來也需得我們一個個心理學人去努力奠基。

也許我最終可能應該只是那80%。

但好在,我只是把他當作愛好,希望可以有一輩子的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