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空置房夠3億人住,房價下跌空間有多大?潘石屹、孫宏斌“透底”

空置房已夠3億人居住,房價“下跌空間”還有多大?潘石屹、孫宏斌“透底”

眾所周知,每一年的9月、10月都是房地產行業的銷售旺季,但今年顯然失去了成色。“金九”期間,全國29個重點城市新房成交2422萬平方米,環比下跌6%,同比下跌2%。繼“金九”失約之後,“銀十”也低溫開局,全國14個重點城市日均成交面積同比下降21.9%,一線城市同比下降36.4%,二線下降21.8%。雖然樓市成交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另一邊樓市調控仍在繼續加碼。

根據統計,9月份全國樓市調控政策發佈次數高達48次,10月份LPR也取代了傳統的貸款基準利率,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明確表示,新機制下房貸利率不會下降。因此,根據目前的房地產行情來看,樓市調控沒有全面鬆綁的可能,而且為了應對銷量下滑和快速回籠資金,一直到年底,降價促銷的活動依然還會持續。那麼,這場降溫會持續多久?房價下跌的最大限度是多少?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目前樓市的兩大基本情況。

空置房夠3億人住,房價下跌空間有多大?潘石屹、孫宏斌“透底”

當前樓市的兩個基本情況

第一,居民槓桿率偏高

截至2018年末,住戶部門貸款47.3萬億,其中消費貸款佔78.9%,個人房貸在消費貸款中佔70%以上,大約26萬億。顯而易見,房子成為了居民消費的主要對象。對此,並不難理解,面對房價上漲的趨勢,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加槓桿買房。根據統計,2018年我國居民槓桿率達到53.2%,而在2008年這一數字還是18%,也就是說過去10年,居民槓桿率上漲了35.2%。那麼,如何直觀的衡量目前的槓桿水平呢?

國際普遍認為,當住戶部門槓桿率低於10%,債務增加有利於經濟增長;當住戶部門槓桿率高於30%,經濟增長可能會受影響;當住戶部門槓桿率超過65%,將會影響金融穩定。因此,目前我國居民槓桿率水平相對比較高,而且國家也已經明顯意識到這一點:最近這一兩年,銀保監會不斷收緊與房地產相關的信貸政策,穩步推進去槓桿政策。對此,銀保監會還在《人民日報》明確撰文指出,要控制居民槓桿率過快增長。

空置房夠3億人住,房價下跌空間有多大?潘石屹、孫宏斌“透底”

第二,房屋空置率偏高

關於房子是否過剩,一直都是討論熱點。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計算: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城鎮常住人口為8.3億人,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了39平方米。通過計算可知,全國城鎮住房面積=39平方米*8.3億=323.7億平方米。按照一套房90平米計算,全國城鎮住房總量=323.7億平方米÷90平方米=3.6億套。那麼,3.6億套房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以四口之家為標準,滿足目前8.3億城鎮人口的住房需求差不多需要2億套房子,以三口之間為標準,也只需要2.76億套房子。因此,目前城鎮住房總量差不多過剩1億套,這些空置的房子至少可以滿足3億人的住房需求。因此,從總量上來看,已經不缺房子,房地產市場格局已經基本穩定,所以大拆大建的開發階段也將慢慢過去。對於空置率問題,房地產大佬潘石屹也表示,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接近40平方米,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房子不再是剛需了。

空置房夠3億人住,房價下跌空間有多大?潘石屹、孫宏斌“透底”

通過以上兩個基本情況看:筆者認為,房價很難再大漲,甚至還有繼續下行的可能。一方面,穩步推進去槓桿意味著資金很難再大規模流入樓市,而一旦沒有了銀行貸款的支持,居民炒房囤房的積極性和能力也會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目前住宅市場的格局基本穩定,雖然目前存在住房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但是隨著房地產稅,甚至空置稅的穩步推進,到時候市場上的房子大概率會越來越多。

空置房夠3億人住,房價下跌空間有多大?潘石屹、孫宏斌“透底”

未來房價最大的“回落空間”是多少呢?

​作為買賣的雙方,對房價波動的關心程度,開發商並不亞於買房者。如果房價出現回落,對購房者而言是好事,但對開發商而言則意味著利潤的降低。因此,雖然目前樓市降價聲四起,但是實質性的降價並不多見,主要還是以特價房、一口價、贈送家電、精裝改毛坯等形式為主。那麼,開發商可以容忍的降價幅度到底有多大呢?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公開表示,對開發商來說,20%基本就是房價下跌的底線了,如果超過了20%這個數,絕大多數的房地產公司都將不復存在。無獨有偶。融創地產董事長孫宏斌也表示,這兩年指望房價上漲是不可能了,但是房價也跌不了30%,真要是下跌30%,開發商就都不存在了。那麼,潘石屹和孫宏斌的說法到底靠不靠譜呢?

空置房夠3億人住,房價下跌空間有多大?潘石屹、孫宏斌“透底”

對於這個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表示,房價出現小幅下跌是好事,但是短期下跌15%,三年下跌50%這樣的幅度肯定是不行的,這樣對經濟傷害特別大,甚至還會影響社會穩定。

結合房地產大佬以及央行專家的觀點,筆者認為,判斷房價回落空間的大小,應分兩個層面:一方面,房價可以下跌,因為對於正常運營的樓盤來說,10%的淨利潤不是問題,對於那些運營得較好的樓盤,利潤基本都能達到20%以上,這樣的利潤要比傳統制造業高得多。另一方面,房價可以下跌,但不能短期大跌,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總市值近450萬億,居民家庭財富的70%都是房產,一旦房價大跌,很多人可能會選擇棄房斷供,銀行就會產生壞賬,最終受影響的還是大家的生活和工作。

空置房夠3億人住,房價下跌空間有多大?潘石屹、孫宏斌“透底”

我們不妨舉個例子:如果在上海買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按照目前每平方米53233元的房價,總房款就需要530多萬,如果短時間內突然下跌了20%,那就是100多萬的跌幅,相當於首付都虧乾淨了,這自然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因此,在筆者看來,房價大起大落都不現實,最好的辦法就是長期堅持房地產調控,讓房價小幅上漲,小幅下跌或基本不漲,從而讓房子迴歸居住的本質屬性,讓房價實現軟著陸。顯而易見,隨著長效機制的加快推進,未來會綜合運用金融、市場、立法、稅收等方式來調控樓市,所以房價穩定回落是大勢所趨。

你認為潘石屹、孫宏斌所說的20%-30%的房價下跌底線靠譜嗎?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