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請停止對孩子百依百順,您的處處妥協,可能會把孩子“寵廢”了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每個家庭,每一位父母都各自有方,一些父母會選擇溫柔式教育,由於目前的社會狀況仍處於獨身子女的家庭佔多數,作為家中唯一的“心肝寶貝”,許多父母都會順從孩子們的意思,孩子提出什麼他們便想方設法地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捨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那麼這樣的行為正確嗎?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百依百順,要什麼就給什麼嗎?

請停止對孩子百依百順,您的處處妥協,可能會把孩子“寵廢”了

能不能對孩子百依百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父母對孩子的寵愛固然重要,但凡事都應該有其限度,過分的寵愛而形成溺愛,凡事皆順應著孩子的意思,不僅會傷害孩子的心理成長,更會毀掉孩子的一生。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把一切都給予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也犧牲掉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相反,我們要給予孩子無限的愛與無限的溫暖應該是理性正確的愛,而不是盲目的順從孩子提出的一切。

請停止對孩子百依百順,您的處處妥協,可能會把孩子“寵廢”了

百依百順對孩子的危害

(一)父母的順應使孩子自大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父母絕不是孩子的“保姆”,也絕不會成為孩子希望達到一些目的的手段,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歷練他們,讓他們在如今坎坷佈滿荊棘的人生道路上站穩腳跟,父母的一味順從只會讓孩子迷失了自我的方向,漠視他人的付出,並且他們會認為自己所說所做的都是正確的,孩子們會自以為地覺得沒有人可以反駁他們,這會使他們盲目的自大和自負。夜郎自大的故事眾所周知,這樣的無知狂妄與自大是可笑的。

請停止對孩子百依百順,您的處處妥協,可能會把孩子“寵廢”了

(二)父母的順應使孩子覺得理所當然

同時,父母的百依百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所得的東西都是理所應當的,在沒有自己任何努力的情況下也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要知道這世界上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任何的收益與付出的代價都是成正比的,天底下也沒用那麼多的理所應當,如此的理所應當只會讓孩子不懂得珍惜,不僅如此,父母的百依百順會使孩子對家庭有嚴重的依賴,他們的內心是脆弱的,是不堪一擊的,所以父母不能萬事都順從自己的孩子。

請停止對孩子百依百順,您的處處妥協,可能會把孩子“寵廢”了

據一科學研究表示,一科學家將孩子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百依百順的條件下,而另一部分截然相反,待他們成年之後,對他們的成就以及各種能力作出了數據化的分析與討論,最終得出來了這樣的結果:在父母百依百順對待下的孩子是幾乎沒有自我判斷能力的,他們的自理能力以及處理外界事物的能力是極為低下的,他們的性格極為扭曲,且這部分孩子大多一事無成。

請停止對孩子百依百順,您的處處妥協,可能會把孩子“寵廢”了

相反另一部分孩子,成為了各領域的領袖人物,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準的判斷力,他們明白生活的不易並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他們懂得感恩,心地善良。結果顯而易見,作為家長我們絕不能對孩子百依百順。

請停止對孩子百依百順,您的處處妥協,可能會把孩子“寵廢”了

家長應如何面試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父母應該學會說“不”。

適當的拒絕會激發孩子的鬥志,可以讓他們為了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做出努力,而在他們努力的過程中,他們又會領悟到更多的人生道理。讓孩子在實踐中體會到挫折,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自體心理學的創始人科胡特就曾提出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恰到好處的挫折”。 大人們要學會聆聽孩子,學會剋制自己多餘的“愛”,對孩子“教與順”合理地結合,適當的愛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請停止對孩子百依百順,您的處處妥協,可能會把孩子“寵廢”了

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智力的鍛鍊和培養,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性格和品德的培養。梅梅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兩本這樣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和《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既可以培養孩子的好性格,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好品德。

請停止對孩子百依百順,您的處處妥協,可能會把孩子“寵廢”了

購買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