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代宗朱祁钰的历史地位?

生说


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身亡,历时276年的大明王朝至此灭亡。崇祯皇帝自缢之后,明朝残余势力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继位,企图重建大明王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南明弘光政权,弘光帝继位不久后就为景泰帝朱祁钰增加了谥号,朱祁钰被追加后的谥号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与此同时还未朱祁钰拟定了代宗的庙号。至此明代宗作为明朝皇帝的地位才被彻底解决。弘光政权为朱祁钰拟定了“代宗”这样个庙号实际上是大有深意的,这其实就是说明朱祁钰是代替别人执政的,这个代字既有代替,也有暂代的意思,实际上是对朱祁钰八年的皇帝生涯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大厦将倾,临危受命:

大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率领明廷文武百官以及明朝精锐军队御驾亲征瓦剌,妄图建立不世之功,明朝大军在宦官王振的乱指挥下重了瓦剌大军的埋伏,几十万明朝最终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虏。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上下极为震惊,皇帝被外敌俘虏,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并不多见。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时英宗的皇太子朱见深还是个几岁的孩子,无法上朝理政,而皇太后孙氏也无临朝之念。同时,瓦剌方面还挟持英宗敲诈勒索明朝边关重镇。

为了粉碎瓦剌的阴谋,明朝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册立一位年长的君主来主持大局。因为英宗太子年幼,因此只能从英宗皇帝平辈之中挑选。而当时的郕王朱祁钰是明英宗仅有的异母弟,两人是明宣宗仅有的两个儿子。因此明朝的大臣们决定拥立郕王朱祁钰继位,在奏请并征得了孙太后的同意后,郕王朱祁钰称帝,同时遥尊明英宗位太上皇。

实际上当时的郕王朱祁钰是并不想登基继位的,因为当时的局势实在是个烂摊子,一方面皇帝被俘人心惶惶,另一方面瓦剌大军即将南下进攻北京,而此时明朝却没有多少可以御敌之兵。这样的局面与靖康之变前的北宋朝廷的局面非常类似。朱祁钰深知,一旦有所闪失,明朝将重蹈北宋覆辙,而自己也有可能落得像徽、钦二帝那样的下场。

八年天子,毁誉参半:

郕王朱祁钰即位后,于次年改元景泰,景泰帝即位后,朝廷之中面临着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斗争,主和派认为明朝只有迁都南京才能躲避瓦剌锋芒,主张南迁金陵。而主战派则认为应该召天下兵马进京勤王的同时坚守北京。最终,景泰帝朱祁钰经过权衡决定支持朝中的主战派,景泰帝重用主战派的于谦,同时召集天下各地兵马火速进京勤王。最终,在明廷君臣上下齐心协力之下,挫败了南下进攻北京的瓦剌大军,明朝政府也因此转危为安。

瓦剌兵败后,急于求和,并且想要甩掉英宗这个包袱,将其交还给明朝政府,但是景泰帝却对迎回英宗一事非常消极。一方面,景泰帝也不想让瓦剌继续以英宗作为人质威胁明朝,另一方面景泰帝又怕英宗还朝后与其争夺帝位。但是最终在于谦一句“大位已定”后,景泰帝才将英宗迎回。英宗还朝后,景泰帝将其软禁在南宫之中,后来又废掉了英宗的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景泰帝的这一举动是其帝王生涯中最遭人诟病的。也将原本来之不易的人心丧失大半。

夺门之变,离奇死亡: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此时景泰帝唯一的儿子太子朱见济已经夭折,如不出意外,在不久之后,皇位将继续回到英宗一脉。但是就在景泰帝病重之时,投机大臣徐有贞以及石亨和宦官曹吉祥发动兵变将南宫之中的英宗救出,并趁着景泰帝生病拥立英宗复辟。明英宗复辟后不久,便将景泰帝降为郕王,并将其软禁在西内永安宫,被废黜的景泰帝不久便离奇死亡了,年仅二十九岁。明英宗毁掉了景泰帝生前建好的皇陵,并以亲王之礼将其入葬,同时还赐与其一个“戾”字的恶谥。

景泰皇帝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在明朝政府最为危机的时刻,是他振臂一呼力主抗击瓦剌,并驳斥了企图南迁的朝臣,最终也是在他的主持下,明朝政府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明朝得以转危为安,但是景泰帝在坐稳皇位后贪恋权力,私心过重,甚至将英宗太子废黜,改立了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这是其人性自私一面的体现,以至于最终让小人趁其病重之时发动政变。但是总体来说,明代宗景泰的八年统治是强于英宗的,他虽然私心重,但是并不昏聩,没有像英宗那样荒于朝政,宠信宦官。景泰一朝的政治尚算清明。明代宗在明朝遭受大败后恢复了时局的稳定、由干练的大臣们卓有成效地治理、进行合理的改革以及为北京和北方边境制定正确的防御政策的时期。


历史课课代表


朱祁钰本来在北京当郕王好好的,皇位跟他压根没关系,谁知1449年自己哥哥英宗朱祁镇被太监王振忽悠的御驾亲征,结果被蒙古的瓦剌部落给俘获了,临危之季,以于谦为首的朝廷大臣在征得孙皇后同意后,把在家监国的朱祁钰拥立为帝,这就是明代宗,年号景泰。

明代宗朱祁钰画像。

明代宗朱祁钰虽然只在位7年,但相对明朝皇帝来说,还是比较有作为的,当时为抵御北方的瓦剌部落,搞得内忧外患,朱祁钰上台后首先任用一批干吏和贤臣,比如挽救明朝于水火的首辅于谦,多次击退瓦剌的大将军石亨,清廉正直的内阁大学士高谷,连内官之首的太监成敬也为人谦逊,不专权,这些人中有些是新起用的,有些是旧朝被太监王振打压的,他们为稳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朱祁镇重登皇位后,将朱祁钰以王爷身份葬于西山,他也是明朝唯一没被葬入十三陵的皇帝,后来的成化为他恢复了帝号,嘉靖为他重修帝陵,算是承认了他的帝位。

在军事上由于谦和石亨组织抵御瓦剌进攻,坚决反对都城南迁,重新整顿军备,削弱宦官军权,多次击退瓦剌部落侵犯,瓦剌首领也先内乱被杀,瓦剌主动放回了俘帝朱祁镇,取得京师保卫战胜利,迎回的朱祁镇成了太上皇,朱祁钰将他幽禁在南宫7年之久。

于谦,明朝中期股肱之臣,因拥立朱祁钰,英宗复位后将他处死。

所以朱祁钰是保国有功的皇帝,并在对明朝战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唯一的问题是在和哥哥朱祁镇皇位问题上优柔寡断,导致了自己的悲剧,连带着于谦这批良臣以谋反罪被处死。


图文绘历史


说起明朝的景泰皇帝朱祁钰,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或者很模糊,或者比较不好。这位存在感比较低的皇帝,在明代的历史上,是一个十足的悲情人物。

其实,从治国理政的能力上看,他比明朝不少的皇帝都强的多,但是,无论是清代官修的正史《明史》还是现在的不少反映景泰帝生平的影视、文艺作品中,对这位皇帝都是极尽负面描述之能事。

特别是,只要提到景泰皇帝和他哥哥明英宗朱祁镇之间的对比,以及二人之间关系的时候,狂踩景泰皇帝,同情明英宗,基本上已经成为主流的风气了。

历史上的景泰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或者说,他真的就像《明史》和那些影视文艺作品里描述的那样坏吗?

实际上,对于明朝而言,景泰皇帝是一个扭转乾坤的了不起的皇帝。景泰皇帝即位的时候,明朝正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明英宗宠幸宦官王振,胡作非为,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瓦剌的战争中,葬送了明朝中央几乎全部的精锐部队,而且本人还做了瓦剌的俘虏。

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但是,跟执政能力相比,景泰皇帝的致命问题在于,他的情商不太高,或者说对政治的厚黑性的理解不够深刻。他的一些想法过于的直接、简单、干脆,以至于得罪了一些不应该得罪的人。

但在最为关键,最为要紧的问题上,他又下不了真正的狠心。景泰皇帝情商低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他对明英宗的态度。

他坐稳了江山,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哥哥回来和他夺权,这很正常。但是,他阻拦明英宗回銮这件事的做法,过于的简单粗暴。景泰皇帝忘记了,他当时做皇帝还没有多久,朝廷上绝大多数的大臣,还是明英宗时期的大臣。景泰皇帝的性格弱点,恰恰就是他哥哥明英宗的优点。虽然明英宗治国、打仗、用人样样都坑爹,但是他情商很高。比如说,哪怕他险些葬送了明朝的江山,还是有无数的大臣愿意倾尽所有的去支持他。

后来,明英宗回銮,景泰皇帝把他"关"进了南宫。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里,明英宗在南宫过的是暗无天日的日子,没得吃,没得喝,还需要嫔妃做针线活换吃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后来的历史就被改写了。实际上,明英宗在南宫活得非常滋润,心情很好,生了好几个孩子,不但如此,还串联了徐有贞、石亨等一大批支持他夺权的大臣,准备搞事。

政治这个游戏的法则是,只有冠军,没有亚军,赢者通吃,输者就一个死字。景泰皇帝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贪恋权力,但又不想落下一个杀兄的骂名,

居然还养着明英宗,这就等于给自己挖坑了。景泰皇帝情商低的第二个表现在于,他不太会搞群众关系。他在位八年,但在他的儿子去世,自己病了之后,满朝廷的大臣,绝大多数都站在明英宗或者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一边,要求他把权力还给明英宗父子。

一个做了八年皇帝的人,居然在朝堂上没一个有实权的大臣站在自己这边,景泰皇帝不善于搞群众关系的一个实例,就是他想换掉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太子的时候。他怕大臣不支持自己,想到的办法居然是,用银子贿赂大臣。

中国古代的皇帝,靠贿赂大臣来让大臣支持自己的想法,应该除了景泰皇帝,没有第二个了。

景泰皇帝情商低的第三个表现在于,对于反对他的人,他采取的办法,就是粗暴的弹压。

政治这个东西,最高明的解决方式是妥协,但景泰皇帝在大多数问题上的态度都是我说得对,你们必须听我的。对反对自己的人,他是从来不手软。而且,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谁惹了他他会牢牢记在心里,今天不收拾,早晚有一天也会收拾。在要求景泰帝复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的大臣里,有一个人叫廖庄。当时他的职务是南京大理寺卿。

因为他工作单位不在北京,官职又比较小,所以处罚那些大臣的时候,就把廖庄给漏掉了。但景泰皇帝却一直记着廖庄这个名字。一年之后,廖庄的母亲去世,要回老家丁忧,就到京城述职。

在朝见景泰皇帝的时候,景泰皇帝回忆起来,廖庄曾经顶撞过自己,还没有处罚他,于是,景泰皇帝下令把廖庄痛打八十廷仗,让他也不用回家守孝了,直接把他发配到边关农场改造去了。

景泰皇帝这种睚眦必较的性格,与明英宗"宽厚博大"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煮酒君


这是一段被尘封的历史,是明朝的软肋,是五千年封建王朝最大的悲剧,后人耻于提起这段历史,因为太过耻辱突破了基本的人伦道德底线。朱祁钰作为王爷和新立的帝王身披坚执锐,率领骑兵冲锋在前,与瓦剌联军血战六十余场,以少胜多,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在北京保卫战中战功赫赫威望前所未有,其功绩和气势一点也不亚于朱瞻基的喜峰口之战和朱棣的远征斡难河畔,于谦是个文官只是在后面指挥并未冲锋陷阵,所以朱祁钰是北京保卫战的第一功臣,其功劳比于谦要大。此外,朱祁钰在位六年期间,提拔了许多英才,把天下治理的物阜民丰,其文治武功远远胜过娇生惯养长大的败家子二流子朱祁镇。朱祁钰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继位于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为大明续命200年,弥补了朱祁镇的错误,避免了第二次靖康之耻,朱祁钰的皇位是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打下来的人心所向,得位很正,且把国家治理的物阜民丰,朱祁钰发善心用重金三百万两金银赎回朱祁镇,朱祁镇回来就阴谋弑君篡位杀了朱祁钰,鸠占鹊巢,典型的劣币逐良币没有底线导致历史倒退,败坏了社会风气人心涣散导致大明由盛转衰。


红星照耀神州


在明朝诸多皇帝中,朱祁钰是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依我看来,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造反皇帝朱棣外,第三个就要数朱祁钰了。因为朱祁钰临危授命,重用于谦,在瓦刺大军逼近北京时,力挽狂澜,保卫北京,打败瓦刺军,硬生生地为明朝延续了近二百年的生命。

在历史上,与之有相似情况的是宋朝。金国大军南下汴京,掳去微,钦宗二帝,宋高宗赵构同样临危授命,他就没有朱祁钰的气魄,不但不敢重用主战派大臣放手抗金,而且还勾结主和派秦桧,君臣合谋主战派的岳飞,与金国苟和,放着国耻不雪,偏安于江南一带。

有比较才有鉴别。与宋高宗放着二帝不顾相比,朱祁钰主动迎还被俘的明英宗,心胸要开阔得多。当然也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综观朱祁钰的一生,

是他使得于谦得以重用,奠定明朝名臣的地位,是他力挽狂澜,守住了北京,为大明续了二百年生命,成就了大明不同于以往历史朝代的刚烈,是他顾全大局,与于谦等君臣共赴黄泉,确保了明朝的政治稳定。正因为如此,朱祁钰受到了后世人的尊重与爱戴。

阳城导航


朱祁钰做皇帝也是不合格的,按照奥尼尔的一句话来说:我奶奶跟着乔丹打篮球她也能得总冠军。

名臣于谦总理北京军政事务,朱祁钰什么什么都不做就可以立功,后来英宗回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将其锁南宫七年这也无可厚非。接下来就是一众荒唐事了,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要废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当时吏部尚书王直极力反对据理力争,这王直才是真忠臣,接英宗回朝是王直硬顶朱祁钰,才让朱祁钰派人出去交涉,朱见深被废后也是王直请太后把朱见深以藩王身份寄养深宫来保护朱见深,本来明朝藩王不准在京的,朱见深当时在深宫提心吊胆,只有一个万姓侍女贴身服侍,她就是后来万贵妃,这也是万贵妃能够独宠后宫的原因。

因为王直是老臣吏部天官,他得到很多大臣的支持,朱祁钰就想出了排挤的方式来打压王直,先后人命两人和王直同任吏部尚书,也就是说当时吏部尚书有两个。朱祁钰见没办法说服大臣,想出了用钱贿赂大臣来求的大臣支持的办法,当时皇后汪氏反对他这么做被朱祁钰直接废黜,又革除了一些反对的大臣才让他儿子当上太子,这些事情让大臣离心离德,这也是英宗被锁了七年还能轻轻松松复辟的主要原因。


我是隔壁小王



这个代字很恰当。

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唯一的亲兄弟,比朱祁镇仅仅小一岁。1449年农历七月,朱祁镇御驾亲征来犯的蒙古瓦剌部,结果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剌的骑兵围歼,几乎全军覆没,五部尚书(礼部尚书年龄太大没去)、英国公张辅等重臣全部战死,朱祁镇被俘虏。消息传到北京,一时人心惶惶,孙太后同意由朱祁钰监国,并立朱祁镇2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但是,朱祁钰是个鬼头鬼脑的人,他并不满足监国这个地位,为此暗示于谦等大臣向孙太后要求拥立朱祁钰为皇帝。于谦觉得很有道理,国家发生重大变故,应该要有成年的皇帝,以便抵御瓦剌部的进一步进攻。虽然朱祁钰不是孙太后的亲儿子,但形势危急,孙太后只好同意。

朱祁钰上台后,迅速调兵遣将,并向各地藩王下令勤王。从明成祖朱棣当上皇帝到这时已经47年来,从来没有让藩王带过兵打战,更别说勤王,反而是不断削弱藩王的护卫和军事影响力,以免造反。但这次国家遭到这样大的损失,朱祁钰破例下令勤王,远在甘肃兰州的肃王,已经准备了500人马上路了,结果走到一半接到诏书,说进犯北京的瓦剌已被击退,让肃王的人马回兰州。

朱祁钰当皇帝是比较厉害的,上台后一个多月局稳住了局势,也先的瓦剌大军没有占到人和便宜,双方书信往来,朱祁钰把也先玩的团团转,也先说,给我茶叶吧?朱祁钰说不给。也先说,我把你哥哥送回来吧?朱祁钰说等等。也先说,我们互派大使吧?有个事好商量朱祁钰说不派。气得也先直跺脚。

朱祁钰在明朝危难的时候保住了北京、保住了明朝,应该说功劳是很大的。但是,按照《皇明祖训》,这个皇位是朱祁镇家的,朱祁镇有儿子,你朱祁钰只是临时代一代,应该要保住哥哥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太子位,自己死后在将皇位还给人家。但是朱祁钰却废除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结果儿子第二年就死了,再也没有儿子了,好可怜。

但是,不能过分夸大朱祁钰个人的作用,没有朱祁钰,也先的几万人也不可能占领北京,更不会成为南宋,就像当时一位大臣说的,现在的明朝不是北宋末年,我们很强大,完全不用过度担心。的确,此时距离明成祖朱棣最后一次北征蒙古才25年,“仁宣之治”才过去十几年,不会因为一个土木堡之战的失败导致国家灭亡,蒙古的势力没有强到可以重新占领中原的地步。这就当时的大形势。没有于谦、没有朱祁钰,照样可以守得住,形势大过人。


坐看东南了


毋庸置疑,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的历史地位和评价都是很高的。他虽然在位时间短短7年,却颇有一番作为,为明朝的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钰也就是一个平常的王爷,或许也不被历史所记载,或许也不会这么短命。

一切都在英宗皇帝朱祁镇出征那一刻起改变了朱祁钰的命运。1449年英宗带着几十万军队御驾亲征,命皇弟朱祁钰监国。由于太监王振的自私自利和一系列错误的决策,使明军进入土木堡,进入瓦剌部队的包围圈。由于瓦剌的突然袭击,明军顿时大乱,死伤无数。据统计土木堡之变死伤20万士兵,连退路都被瓦剌截断,导致英宗被俘。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来,大明举国震惊。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很多富人和王工大臣把家产和财富往南京转移。徐有贞等人建议南迁,遭到朝野内外一致谴责。

在大明危急时刻,王文上书希望铖王朱祁钰以社稷为重继承大统。因为当时英宗的儿子朱见深才两岁,为避免主少国疑,于谦等人秉明太后,得到太后的同意,拥立铖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史称景泰皇帝,又称代宗。

朱祁钰登基后,立即清算王振一党,王振党羽纷纷落网。朱祁钰还任用一批干吏贤臣,重用于谦、王文、高谷、大将石亨等一批大臣,迅速稳定朝野安定人心。

朱祁钰在于谦和石亨的帮助下发起了京城保卫战,多次击败瓦剌的进攻,避免了京城陷落,使大明江山转危为安。朱祁钰在位7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他对明朝的经济、政策、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明朝一度出现中兴之治。在他的治理下老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可见是个英明有作为的君主。可惜他在位只有短短7年,也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随着石亨和徐有贞发起了夺门之变,英宗皇帝的复位,朱祁钰也走完了他那短暂的一生。对于大明,景泰皇帝的功劳可见一斑。历史给他的评价自然是比较高的。

关于景泰帝的历史评价就写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吐槽,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小编,谢谢!


白云之语折纸大全


朱祁钰即位之后,许多被王振排挤的忠志之士得以重归庙堂,吏治为之一新,并且支持反对南迁,组织北京保卫战,同时在于谦的指挥之下,最终击败了瓦刺,并对明朝战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如果没有早逝,朱祁钰和于谦说不定就能媲美郭德纲和于谦,

但朱祁钰在对待迎回英宗的问题上过于小气,同时在太子问题上又显得得过进尺,为了改立太子竟然行贿大臣,废掉皇后。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后来悲剧的结局,有明一代在和平时期唯一没有葬入皇陵的帝王。

其实在迎回英宗以后,虽然没有那么好,但肯定也没史书说的那么差,毕竟朱祁镇的儿子中在南宫出生都就有三个,如果条件真的很差,应该也没有精力没有条件生养,

而他一心想要废掉的朱见深也给了他这个叔叔很不错的评价,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钰肯定是个好弟弟,朱祁镇也肯定是个好哥哥。可惜了......

总的来说,在关键时候顶住压力,拒绝南迁,维护了领土的统一,朱祁钰是个好皇帝,起码不比他哥哥差


毛火荣


明代宗朱祁钰,是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土木堡事变,朱祁镇被瓦刺军俘去。众大臣拥立朱祁玉为帝。朱祁玉在危难之机,任用贤臣于谦为首辅大臣,组织军队,开展北京保卫战,击退了以也先为首的瓦刺大军。以后又多次出兵,击败瓦刺,迫使瓦刺求和,放回了被俘的英宗朱祁镇。

朱祁钰任政期间,任用贤臣,改良政治,发展经济,兴修水力,使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处理同英宗朱祁镇的关系上,他却犯了不小的错误,造成了自身的悲剧结局。

朱祁钰本来对皇位不感兴趣。被众人拥立以后,却对皇位产生了贪恋。迎回英宗朱祁镇,他把他软禁在南宫,令人严加看管,达七年之久。太子本来已定为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他费尽心思,废黜了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一年后夭折)。这就激化了他与朱祁镇的矛盾。在他继位的第八年(1457年),在他得病的时候,英宗朱祁镇联合旧臣,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登基称帝。朱祁钰被废黜软禁于西宫,一个月后死去。(于谦等一些大臣被处死)。

总起来说,明代宗朱祁钰是一个好皇帝。

欢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