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權威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乖巧懂事。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狀況百出,從孩子牙牙學語到上學探知,各種問題接踵而來,讓不少父母焦頭爛額。

當孩子用他們自己的成長方式影響著父母的時候,不知道你是否能夠讀懂他內心的語言和想法?

很多孩子的行為舉止都會有跡可循,可是並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夠發現。當孩子發脾氣鬧情緒或者搶奪玩具時,作為父母家長的你是否能夠分析出他背後的原因呢?

當你無計可施時,便對孩子使出了最後的殺手鐧:吼叫或者打罵。殊不知,這樣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無限拉開了你與孩子心與心的距離,更使得親子關係變得疏離冷漠。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權威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在新時代,只有不斷成長的父母,才能在親子關係中游刃有餘,每個孩子天生都是一塊璞玉,經過不同父母的教養之後,也成就了他們不同的人生軌跡。

美國加州大學的鮑姆林德教授對來自95個家庭的103名學齡兒童經過長達10年的研究發現,兒童的發展質量會受到父母養育風格的影響。

鮑姆林德教授從眾多的父母教養行為裡,提出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要求”;第二個維度是“反應性”。

“要求”指父母要給孩子設立相應的標準,並且堅持要求孩子達到這些標準,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是否“嚴格”。

“反應性”指父母對孩子接受和愛的程度,以及父母對孩子的需求是否敏感,也就是說父母是否能夠無條件接納和愛孩子。

根據這兩個維度,鮑姆林德教授把所有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四類:忽視型、專制型、溺愛型、權威性。這四類父母會養育出四類不同的孩子。但是隻有權威性的父母是合格優秀的。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權威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忽視型

忽視型的父母對孩子完全放任自流,即“低要求,低反應性”。平時工作忙,把孩子交由老人或者保姆照顧,不關心孩子的成長,缺少對孩子的教育和關愛。

忽視型父母養出的孩子一般都是沒有歸屬感,孤僻,情緒波動大,容易做出暴躁的行為。

臺灣東海大學曾經有一位學生在火車上持刀砍殺乘客,最終導致4死21傷。事後該學生並無任何悔意,反而覺得內心很舒服。

精神病專家對該學生進行測試分析,並無精神病史,然而為何一個正常的學生會出現如此暴躁而令人髮指的行為?

在學校裡,該學生性格孤僻,平時沒什麼朋友,深深迷戀電子遊戲。家境殷實,童年卻很少得到父母的關愛。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權威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我想,這名學生是不幸的,童年的被忽視,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接納,導致一步步地淪陷。

忽視型的父母是最差勁的父母,也是這樣一種父母,成為了社會上心理畸形人的輸送者。

從今天起,請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吧,滿心歡喜地去愛他,接納他,不要讓我們的孩子,用餘生,來治癒童年的傷痛。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權威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專制型

專制型的父母屬於“高要求,低反應性”。這類父母對孩子“高要求,高標準”,強調絕對的控制和服從。

專制型的父母會給孩子制定一系列的行為準則,如果違反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舉個例子,父母和孩子約定好可以玩一個小時的遊戲,結果時間到了之後,孩子還想繼續玩,於是父母便一把奪過孩子手中的遊戲機。對孩子說:“說好一個小時的,時間到了,給我”。

這時候,玩得正起勁的孩子肯定不願意,就跟父母理論。結果父母卻覺得孩子不遵守約定,還來糾纏,便大動怒火,給孩子一巴掌。這樣的父母便是專制型的父母,他們覺得,孩子的服從是應該的,並不考慮孩子背後的需求。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權威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當我們冒然搶奪了孩子手中的遊戲機,他們的興奮點突然被掐斷,心裡並不舒服,就如我們看電視劇,不喜歡看到一半卻突然被關掉電視機一樣。

因此,孩子的需求我們要了解。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長期由專制型父母養育的孩子內心會充滿怨氣,變得多疑和孤僻。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權威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溺愛型

溺愛型的父母與專制型的父母剛好相反,溺愛型的父母為“低要求,高反應性”。這樣的父母比較注重自我調節,認為“孩子還小,由他吧”。

溺愛型的父母對孩子比較放縱,很少會對孩子提出要求,甚至基本上讓孩子來監控自己的活動。

比如說,一家人在吃飯,孩子一會兒把碗摔了,一會兒爬到桌子上玩,沒一會又跑去欺負其他小朋友。而他們的父母卻不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只用很小、很溫柔的聲音說:“不可以這樣”。

但是這句話並不能真正制止孩子的行為,說了和沒說一個樣,孩子還是繼續沒規矩、沒禮貌。

溺愛型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是最不成熟的,自控力和探索能力最差,稍微遇到一點挫折就停步不前,無法承受。

有的被溺愛長大的孩子甚至不能體會到父母的艱辛,更不懂的如何感恩。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權威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權威型

權威型的父母是鮑姆林德教授認為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父母。這類父母屬於“高要求、高反應性”。他們會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也會對孩子的行為做適當的限制。

這種父母既嚴格又寬鬆。怎樣才算是既嚴格又寬鬆?讓孩子自由一點怕慣壞了,嚴格一些又怕太苛刻。

舉個例子,孩子走在路上,撿起一片樹葉。專制型的父母會說:“髒死了,快扔掉”;溺愛型的父母可能不限制,隨便孩子;而權威型父母可能會對孩子說:“這葉子好髒,媽媽不喜歡,如果你想帶回家的話,一定要把它洗乾淨。”這樣既尊重孩子的需求,又提出自己的要求。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權威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權威型父母對孩子的個性特質保持最大的寬容,比如,孩子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喜歡參加很多活動,而且玩很久也不會累。

這個時候,父母不會強行對孩子說:你去做點安靜的事情吧,練練書法,下下圍棋什麼的。而是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想法,這就是對孩子個性的寬容。

權威型父母會對孩子社會品德上面嚴格,比如,孩子的基本禮貌和品行,上學要準時不遲到,對人要有禮貌,借人東西要還等。如果孩子的這些品德行為沒有做到,父母會以一種溫和而堅持的氛圍下對孩子進行限制和懲罰。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權威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權威型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既嚴格又理性,民主而又耐心。這種教育方式養育出來的孩子安全感很強,他們知道自己的父母愛自己,到了學齡期表現得更加獨立自主。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權威型父母的養育風格比溺愛型的父母有效得多。到目前為止,鮑姆林德提出的“權威型父母”的概念受到各國教育界、心理學界的認可。有很多研究支持該觀點,認為“權威型”確實是我們能夠參考的最好的一種教養方式。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權威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雖然“權威型父母”這樣的教養風格在大理論上是正確的。但是也有很多心理學家指出,父母的教養風格與孩子的自信和獨立只具備相關的關係,並沒有因果關係。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是權威型的父母,孩子也不是都能成為我們理想中的模樣。孩子的成長受到各方面因素和自身天賦的影響。

然而,鮑姆林德教授對父母教養風格的研究,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優秀的父母會在給孩子自主和自律之間尋求平衡。既能夠給孩子最大的自由,也讓孩子能夠更加自律和自立。

END



作者簡介:池沐,愛生活,愛文字,專注親子教育,願用溫暖的筆觸,寫溫情的文字,讓更多的孩子茁壯成長,關注我,一起攜手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