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職場上,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工作似乎永遠也做不完;

有的人很輕鬆,偶爾跟同事聊聊八卦、玩玩手機、準時下班。

奇怪的是,待加薪升職的時候,永遠沒那些忙碌的人的份,反而是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一路高升。

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曾經有一朋友小A,領導整天給他安排各種各樣的活,甚至取快遞、給客戶倒水這類的事,也要讓他做。終於有一天,該同事忍不住向領導抱怨:“什麼事都讓我做,真的忙不過來了”;

領導淡淡說了句:“能者多勞嘛,其他人也沒你能幹啊,你就辛苦一下了”。

小A氣得無語,只好辭職!

雖說“能者多勞”,但“多勞多得”的現象就很少了,這對多勞的人是不公平的。

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為什麼“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勞多得”,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了?

案例:

小陸是一家公司的銷售經理,從公司創業初期,小陸就一直跟著老闆,一路打拼,現在公司也慢慢變得有起色,

企業人數也從3人增加到20個小團隊了。於是老闆讓小陸當銷售主管,為公司忙前忙後銷售部門交給了小陸。

可是小陸卻發現,自己目前拿的工資竟然還沒以前高了!老闆對小陸說:為了公司犧牲一點沒什麼。

可是小陸卻不滿意,再三和老闆反映無果,小陸憤然離開,帶了一批資源和幾個銷售精英投下了當地競爭對手麾下。。。

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老闆懵了,公司也亂了手腳,頓時少了很多業務。老闆想不通,跟了這麼久的員工就這樣離開了?我錯了麼?

先不說誰對誰錯,首先這就是人性,當你的薪酬無法滿足員工,或者你的薪酬制度無法更好的激勵員工,員工就會因此離開!

所謂的“能者多勞”其最大的原因就是領導分工不均,有人忙成狗,有人閒得要死,而“能者多勞”就是忙成狗的那類人。

部門的領導還時常安慰說,你能力強,多擔待點,能者多勞嘛。

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作為老闆,如果不重視員工的付出,認為一切的結果都是理所當然的,那麼這樣的公司,也不值得員工熱愛和付出。

只有老闆和員工彼此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公司才能走得更遠。

思考:

1、老闆要什麼?

銷售

利潤

員工主動多幹活

點評:企業是老闆的,老闆要對企業經營負責,所以自己 才會拼命幹。


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2、員工要什麼?

高薪

尊重

輕鬆少幹活

點評:員工多抱有打工者心態,沒有利益驅動,員工不會主動多幹活,相反,他們想輕鬆少幹活。


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底薪+提成的弊端:

  1. 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 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迴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3. 員工關注的只有營業額,至於費用成本這些與公司利益相關的其他因素,員工不會關心
  4. 只有少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較低
  5. 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點稍微高那麼一點,員工就很容易離職
  6. 如果大環境下業績一般,那麼公司內部工作氛圍就會萎靡不振,員工很容易喪失信心


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解決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考核指標,比如訪問量,跟蹤量,考核分值等,設置小額獎勵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40萬每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比如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3)入職一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比如說可以設置50萬元每月,主要關注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制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一年平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級為高級業務員,薪酬可增加20%-30%,設置高值獎勵制度

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二、建立業務經理晉升機制和年終獎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員可以升級為業務經理,業務經理則對其下屬採用不同的業績平衡點,等級薪酬也將進一步提高

1)業務經理:年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的業務員,均有機會成為業務經理

2)高級業務經理:一年團隊人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不包含本人業績,第二年晉升為高級經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註釋:這種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礎上的,年終獎時可以額外獎勵優秀的員工。每年的獎勵分三年發放到位,如果員工離職,則不再發放獎金

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三、建立更高級的的合夥人制度

比如說,高級業務員,業務經理都可以有機會成為內部合夥人,一起分享企業利潤紅利

個人建議: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夥人模式,再做股權激勵最好。合夥人就是員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擁有公司股份,並且合夥人也不享受剩餘價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餘價值。我們只需要匹配好企業的分配率、員工的回報率就好了,說現實的一點,只要比員工把錢放在銀行的利潤高,那就可以。

合夥人模式分兩種

1.公司合夥人:作為合夥人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2.項目合夥人:只參與具體的項目的利潤分成與責任承擔

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四、建立股份制與期權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經理培養年業績達500萬以上的的業務員超過10人的,就可以成為企業股東或者自己成立分公司,擁有一定的自主權。

給員工做了3-5年的合夥人以後,根據其貢獻,制定不同的合夥機制,可參考以下兩種

1.契約:測算公司的股本,簽訂股權代持合同,讓那個優秀的員工成為企業股東之一

2.期權激勵:通過三到五年的時間,讓優秀的員工不斷增加公司股份

總結:現在很多企業很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激勵政策,所以,沒有讓公司二婚員工成為利益共同體,所以就導致很多優秀的員工被挖走。而李太林薪酬全績效模式,通過使用多元激勵模式,達到留住優秀人才,提升企業業績的能力。

企業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的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