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對症下藥,精準幫扶企業復工


【檢察日報】對症下藥,精準幫扶企業復工

(《檢察日報》通訊員:吳世舜)


2月24日,福建省石獅市前埔工業區的普豐織帶廠傳出機床運轉的轟鳴聲,一捆捆口罩耳繩在流水線完成包裝,火速裝車趕往下一站。走過忙碌的車間,企業負責人錢總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


  很難想象,幾天前這家在工業區裡不起眼的小企業正面臨著存亡考驗。“訂單不來,機器不轉,工人上不了工,我們真的撐不住了……”面對走訪該企業的泉州市檢察院駐村幹警吳思穎,錢總大倒苦水。原來,這家以生產鞋帶、橡皮筋為主的小微企業,遭遇疫情期間消費市場萎縮、訂單跟不上等問題,資金運轉困難,舉步維艱。


  時間不只是金錢,更是企業的生命,尤其對小微企業而言,一天也耗不起。助力企業復工轉產,駐村幹警吳思穎不敢怠慢。在車間走訪查看機床時,駐村幹警發現,機床具備生產耳繩的條件,可考慮轉產口罩配件。在其提議下,錢總連夜翻找機床配件,完成改裝調試。


【檢察日報】對症下藥,精準幫扶企業復工


  看到樣品後,駐村幹警吳思穎沒有停下腳步,經與多方聯絡,很快對接到材料收購商。企業拿到了頭批訂單,生產的耳繩也逐步進入口罩生產市場。在駐村幹警吳思穎幫助下,該企業2天內完成轉產,跨越了“生死時速”。據悉,該企業全面改造後,可日產80餘公斤耳繩,供應制作2.5萬個口罩。產量雖小,卻凝聚著小微企業支援疫情防控的赤誠。


  復工復產如火如荼地開展,企業的壓力解除了,工業區旁的社區卻輕鬆不起來。“我們塔石村比鄰工業區,工廠的人員和車輛平時都從居民區穿行,防控難度陡增。”泉州市檢察院駐村幹警童培源介紹。經實地走訪和多方協調,童培源設計出方案:在居民區與工業區之間劃定界限、設置標識,隔絕人員接觸,規範車輛通行,安排專人糾查。在徵得村民和企業一致同意後,民廠分流的防控模式正式運行。


  “疫情當前,對症下藥,轉危為機,檢察機關精準幫扶企業在第一時間回到生產軌道,讓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很穩,很安心。”石獅市前埔工業區某企業負責人說。


【檢察日報】對症下藥,精準幫扶企業復工


【檢察日報】對症下藥,精準幫扶企業復工

【檢察日報】對症下藥,精準幫扶企業復工

【檢察日報】對症下藥,精準幫扶企業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